
(海南31日訊)馬來西亞一帶一路委員會會長丹斯里古潤金受邀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的華商領袖與華人智庫圓桌會議時指出,“一帶一路”倡議迎10週年之際,海外華商應掌握好“一帶一路”開放合作的好機遇。
與商界領導獲李強特別接見
古潤金也是完美集團兼金鷹亞洲集團董事長。他在出席年會期間,連同多名海外華商代表和港澳特區政府、商界領導獲得中國新任總理李強的特別接見,並藉此表達了海外華商支持和積極參與中國經濟發展和“一帶一路”倡議釋放的新機遇。
ADVERTISEMENT
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也是我國首相拿督斯里安華展開訪華行程的第一站。古潤金高度讚揚首相安華此次訪華的意義重大,並相信首相此次在海南和北京的行程,不僅可促進馬中友好關係,並將深化馬中兩國的戰略合作,為兩國企業和人民釋放更多的合作契機。
基於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週年,也是中馬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建立10週年,古潤金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期間,重點關注“一帶一路”倡議的內容。
“對海外華商來說,‘一帶一路’倡議是開放合作、利國利民的好機遇,也是搭乘中國發展‘順風車’的好時機。‘一帶一路’倡議有望重演歷史繁榮。歷史上,中國的茶葉、陶瓷和絲綢舉世聞名,所到之處盡是一片繁榮。”
他相信在中國各地“拼經濟”的當下,“一帶一路”倡議有助於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擁有廣大海外朋友圈的華商將迎來更多機遇,更好地連接中國與世界。

陳旭:華商須在變局中發揮優勢
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陳旭在會議上指出,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不確定的世界,海外華商要精準識變,主動求變,於變局中發揮優勢,在助力中國發展贏得更多理解認同、投身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築牢海外僑社可持續發展基礎等方面,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
在博鰲期間舉行的華商領袖與華人智庫圓桌會議,是由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辦,圓桌會議主題為“發揮僑力深化國際合作攜手共進應對全球變局”。
共有12個國家和地區的30餘名華商領袖及專家學者出席會議,圍繞中國式現代化、華僑華人與“一帶一路”、應對國際秩序變動挑戰等分議題進行研討交流。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海口28日综合电)一连4日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周五闭幕,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张军表示,未来亚洲各国在重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等方面,要继续加强合作,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加强互联互通,又指亚洲国家正在形成亚洲特色的区域合作与经济氛围模式,展现出强烈的韧性和活力。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于25至28日在中国海南省博鳌东屿岛举行,主题为“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
应以联国为基石多边主义
张军周五在闭幕式上说:“当前国际形势中,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日益加剧,在国际社会中蔓延一种焦虑和担心的情绪。在这个背景下,这次年会的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应该重申以联合国为基石的多边主义,推动未来峰会成果加速落地,确保世界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张军说,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及复杂性日益加剧,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应重新以联合国为基石的多边主义,推动未来峰会成果加快落地,而代表普遍提到会议增加其对多边主义的信心。
另外,周四在“美国外交政策走向及其对亚太合作影响”分论坛中,3名前中国副外长和前驻美大使张业遂、周文重、崔天凯,以及前新加坡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凯硕、前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等前官员出席,会议厅座无虚席。
谈到美国政策的影响时,周文重表示有些悲观,并说美国可能再也不会将中国当成永久正常贸易伙伴;而美国若果真对中国施加总额60%的关税,意味美国将减少60%从中国的进口。
崔天凯指出,一个国家“加收更高关税,说明这个国家在下降,缺乏信心”。
古铁雷斯则指美国外交政策受严重误导,10年前在高科技晶片领域制裁中国,结果中国成为更强大的科技大国;对俄罗斯实施银行业制裁,结果出现去美元化现象。
福利斯:美对外措施影响自身经济
英国《经济学人》国际执行主编福利斯认为,美国现行对外措施影响自身经济,已经看到人们开始担心美国经济衰退。
悉尼大学政治学教授、《中国的银河帝国》作者基恩形容,“正在衰退的美国实际上成为中国崛起的接生婆”。他认为美国会继续衰落,某个时刻突然崩塌;中国要加强和保护人民币在全球事务中的作用。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萨克斯说,特朗普以为美国市场的威胁巨大,只要打贸易战、关税战就能重绘世界地缘政治地图,“这想法是非常荒谬的”,实际上特朗普正在“帮助”东北亚国家团结,东北亚团结能成为全世界经济引擎。
马凯硕:亚洲人准备好做领导者
马凯硕指出,不要低估本地区的韧性,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增长十分巨大,亚洲地区正在安全地发展自身贸易机制,“亚洲经济规模愈来愈大,但亚洲人必须为成为领导者做好准备,不要有亚洲人不如白人的思维定式”。
福利斯则提出,中国对美欧出口的重新定向可能导致巨量商品出现在东盟等市场,这种情况下亚洲一定要避免发生内部贸易战,长远来说亚洲要签订更多自贸协议。
郑永年:中企抗冲击能力足
美关税政策终将伤及自身
面对特朗普宣布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的最新政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表示,中国企业的韧性经过多年贸易摩擦的考验,早已具备足够的抗冲击能力。关税政策最终可能伤害更深的,反而是美国自身。
郑永年指出,美国政界普遍承认中国在新能源车领域的领先地位。这一行为的背后是出于地缘政治考量,而非产业竞争。
他强调,即便面对贸易壁垒,中国依然会主动扩大开放。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都将以更大的市场和更高水平的开放,推动全球化进程。
从乘联会数据来看,从2024年初到2024年11月,中国纯电动乘用车整车出口中,出口美国市场的份额占比不足1%;中国插混乘用车整车出口中,出口美国市场的占比不足1%;燃油乘用车整车出口中,美国市场占比仅2%。
此前中国有不少汽车链条上的企业曾着手准备在墨西哥投资建厂。比如,比亚迪于2023年首次宣布在墨西哥建立汽车工厂的计划,但目前该计划或将延缓。此外,宁德时代也曾考虑在美国或墨西哥建设电池工厂。
华泰证券方面认为,从现状看,虽然已有较多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厂商在墨西哥投资布局产能,但是整体规模不大,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虽然短期内关税提升后成本压力势必将提升,但后续仍可通过与下游厂商共担关税压力及提升产能利用率等方法实现盈利。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