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把死亡看做一個諱莫如深的話題,忘了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而且貫穿著整個生命。
ADVERTISEMENT
殯葬業題材的影視作品,也許是一個切口,讓我們在高速運轉的“活”中停一停,想一想怎樣用“死”這件事來理解生命。畢竟我們怎麼看待死亡,會影響我們活著的態度。
《三悅有了新工作》講述陰差陽錯來到殯儀館擔任化妝師的趙三悅,從新入行時對這份職業懷抱著偏見和恐懼,到感悟生死成為有使命感的遺體化妝師。
電視劇經由發生在殯儀館的各種大小事,一個個往生者的生前身後,折射出眾生群像。每集一個單元故事,分別講述一個議題,為觀眾上了一堂堂有關死亡的生命教育課。
三悅一開始有點“喪喪”的,不想和原生家庭和解,不願意被這個世界裹挾,生無可戀只想躺平。在從事“死的擺渡人”這一職業後,從無常的生死中,得到了“向死而生”的勇氣,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
特別喜歡劇中的這一段話:“直到某一天,你去買麵包,發現你今天那麵包餡裡的奶酪比平時多了點兒。又或者二三月份你走在路上,發現路邊的枯枝裡鑽出一個新的綠芽芽,你都覺得特別幸福,到那個時候你就知道這個工作的意義了。”
我們通過三悅的視角和成長軌跡,去思考生與死這件事。正如導演所說,“我們希望通過這部作品傳達的是──生命和死亡並不是二元對立的極端,而是人生的兩個階段。當你恐懼它的時候,反而會帶來更多壓力。當你不帶著恐懼看待它時,死亡也會變得平和很多。”
別開生面的告別派對
如果將來有機會安排自己的後事,我希望可以效仿老高的做法。他坦然地接受自己罹患絕症的事實,不想過度治療而選擇了安寧療護。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他為自己安排了一場告別派對,把想見的人都請來了,好好地一一道別。甚至和初戀情人跳起了最後一支舞,彌補當年愛而不得的缺憾……
我常想,人死後為其辦一場鋪張盛大的喪禮又有何意義?逝者已矣,什麼都感知不到了。如果能把喪禮改成告別禮,趁此機會好好地和親愛的家人、朋友告別,放一些幻燈片懷念從前、播一些自己喜歡的音樂、把自己的珍藏送出去……甚至把恨了大半輩子的死對頭請來,彼此握手言和,解開心結。這樣的“喪禮”,足以讓往生者含笑離去吧?
可是,人死後的喪禮就沒有意義,只流於表面形式嗎?劇裡給了我這樣的解釋:“我想殯葬行業之所以存在,不僅僅是為了處理逝者的遺體,更是為了告慰生者的心靈,去撫平傷痛,讓他們看到親人在死亡中所獲得的尊嚴和平靜。”
無法彌補的遺憾
不是每個人都能像老高一樣,可以提前準備身後事。有時候死亡來得猝不及防,失去生命的軀體因為意外而變得不那麼體面,也沒有機會和所愛的人好好告別。三悅因為工作失誤,本應出現在告別儀式上的屍體差點被火化了。師父對她嚴厲訓斥:“如果真的毀了,那將給他們(死者親友)這輩子留下無法彌補的遺憾。不能說再見是一生的遺憾。”
“不能說再見”,不只是往生者的遺憾,也是失去摯愛者的遺憾。喪禮舉辦期間,他們看到自己所愛的人,化著淡妝、穿戴整齊地躺在棺木裡,平靜安詳地睡去。這是摯愛留在世上最後的樣子,也是彼此最後的相伴時光。追思結束後,為其送上最後一程,也是對往生者的告慰。
劇中經常出現一大片清朗的空鏡,猶如日劇那般暖洋洋的濾鏡。殯儀館公園一隅,陽光穿透枝葉,在人的身上臉上形成淡淡的光暈。死亡似乎也不那麼沉重和陰鬱。在講述殯葬業這麼“晦氣”的題材裡,我們的心,竟然不知不覺被輕輕治癒了。
更多文章: 李欣霓/《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詮釋柴米油鹽下的婚戀價值 黃愛玲/《絕味之路》尋找美食,尋找自己 區秀屏/《舞伎家的料理人》關於一些透明和真摯 王晉恆/《她和她的她》厭女社會下的破碎靈魂 黃愛玲/《有種好男人》離地有餘,可愛搭救 鍾徵嚴/《星期三》少女Wednesday的成長煩惱 王晉恆/《四樓的天堂》專屬現代人的身心療愈之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