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華如果委任魏家祥,就要面對行動黨的反彈;他也可以委任火箭人,但目前沒有適合的人選,包括人脈、能力和經驗;他可以委任商界或華團人士,但政治上缺乏意義。
“首相對華特使”這個職位,在安華訪問中國前後,成為了民間熱議的課題,也是行動黨和馬華,乃至華團覬覦的目標。
倒是安華直到現在還在賣關子,他究竟在打什麼算盤?
其實,早在安華組閣之時,這個職位就被視為肥缺;不過,當時希盟內部有一股聲音,認為所謂的首相特使,包括對中國、東亞、中東特使,是前朝政府攏絡支持者的手段,應予廢除。
加上安華一度強調新政府不會予以政治酬庸,包括不會委任政黨人士出任政府機構和官聯企業的領導人,因此,針對特使的爭奪和遊說,暫告冷卻。
只是,隨著執政時間的推進,許多官聯機構的門戶逐漸為政治人物打開。例如吉蘭丹巫統州主席阿末加茲蘭出任Felcra主席,前巫青團長阿斯拉夫出任MARA主席,巫統婦女組主席諾萊妮出任Risda主席,公正黨浮羅山背國會議員巴提爾出任財政部屬下一公司主席,誠信黨背景的阿末沙基出任大馬公司委員會(SSM)主席。
一旦先例打開,禁忌已經不再,很多職位就成為遊說爭取的目標,而能夠讓華裔政治人物出任的職位不多,其中最重要的,可以享有部長級地位者,大概只有首相對華特使,以及對東亞特使二職。
一般認為,對東亞特使這個職位太過牽強,應該不會再設,於是,只有對華特使一職讓許多人產生想像空間。
就在首相安華宣佈訪問中國之前,對華特使職位成為焦點。一旦大馬推進和中國的關係,就是恢復對華特使的時機。
原本看來這是行動黨的菜,畢竟,火箭前主席陳國偉在希盟政府年代曾經出任這個職位。
況且,在安華政府中,行動黨議席最多,但部長的比率偏低,當初為組成政府而委曲求全,但是,政府穩定下來之後,心理總會有些不平衡。一旦受委對華特使,可以安撫黨高層,也可以向基層交代。
而行動黨內傳出多名高層有意染指特使職位,包括主席林冠英、黨顧問陳國偉,副主席郭素沁、國會議員楊美盈等等。
然而,安華邀請馬華總會長魏家祥加入訪華團,頓時攪亂了局面。
直到現在,人們還在猜測安華的用心何在?
於公而言,或許他要藉助魏家祥和中方的友好關係,以及累積的對華協商經驗。畢竟,魏家祥在中國有廣泛的人脈,馬華和中共也締結合作關係。而這些專長,正是希盟領袖欠缺的。
魏家祥抵達中國,率先和中聯部部長劉建超會談。中聯部的全稱是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是中國外交的三部馬車頭之一,屬於黨的編制,在以黨治國的中國政府,中聯部份量重大,也扮演了擬定和影響外交政策的角色。
馬華和中共的關係,建立於中聯部,這層關係可以成為馬中關係的其中一把鑰匙。
以私而言,邀請魏家祥加入訪華團,是不是在傳達一些政治訊息,包括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以私而言,邀請魏家祥加入訪華團,是不是在傳達一些政治訊息,包括確定馬華在聯合政府的地位?
團結政府成立,馬華是“被動加入”,地位相當尷尬,既不是反對黨,也不像是執政黨。而馬華和行動黨的敵對關係,雖然緩和,但並沒有消除。
而安華主動向馬華表達了善意,接下來,會不會給予馬華實質的好處,譬如授予首相對華特使的職位?
當媒體問為什麼邀請魏家祥隨團,安華的回答也很巧妙,他說:“團結政府具有包容性”,只要有價值,可以一起來。
這種包容,會否帶入政府內部?
或許安華真的有這層意思。不過,不管是把馬華引入政府,或是準備委任魏家祥出任對華特使,都難免遭到行動黨的反對。
站在政治現實面,行動黨和馬華是死對頭,在同樣的政治市場競爭,馬華多一分力量,火箭就少一分力量;魏家祥出任特使,也相等於行動黨失去這個職位。
作為安華的盟黨,火箭必須確保它的地位不會被馬華分薄。
安華的任何動作,也必須考慮到行動黨領袖的感受,以及火箭40個國席的力量。
回到對華特使,安華如果委任魏家祥,就要面對行動黨的反彈;他也可以委任火箭人,但目前沒有適合的人選,包括人脈、能力和經驗;他可以委任商界或華團人士,但政治上缺乏意義。
或者,他可以乾脆(暫時)不委任對華特使。儘管這可能不利於推動馬中關係,但可以為他省去問題和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