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暖势力

|

最新文章

|
发布: 6:44pm 04/04/2023

莫泰熙

教育模式

华小老师

《孩子,你好吗?》

小黄花童学会

洪琇晴

莫泰熙

教育模式

华小老师

《孩子,你好吗?》

小黄花童学会

洪琇晴

教育 成功 非僅一標準 需思考最適合孩子方式

报道:陆世敏
摄影:辛炳耀(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孩子你好吗纪录片
《孩子,你好嗎》系列電影將於4月13日至27日在吉隆坡和檳城特定影院上映。

教育不是同化,而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成功沒有模板,而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出路。

在很多傳統的華人父母眼中,成人成才的標準,就是會讀書、做白領、拿高薪,就像日前一名大叔帶孫子買漢堡時,出言譏諷年輕攤主:“小時不讀書,長大賣漢堡”。

常言道“再窮也不能窮教育”,無可否認我們能夠通過教育獲取知識,甚至擺脫貧窮、出人頭地。然而,適合套在孩子身上的,是否只有一種,能夠定義孩子人生的,是否只有一種成功標準?

到底,什麼才是教育的本質和初衷?或許,《孩子,你好嗎?》系列電影能夠給予我們一些啟發。

“小黃花童學會”企劃
3紀錄片探索教育體系

由4位藝人——楊采妮、李心潔、梁詠琪和許茹芸聯手成立的“小黃花慈善基金”,於2020年開啟新項目“小黃花童學會”,首項企劃為《孩子,你好嗎?》,以系列紀錄片的形式,探索不同的教育體系。

該基金於3月12日(星期日)舉辦《孩子,你好嗎》系列電影媒體放映會,3部紀錄片為《山頂小屋》、《鴕鳥騎士》和《我是誰?》,分別探討華德福教育、家庭教育和華小的現狀。

紀錄片以3個不同的教育體系,以及一位事業型母親對教育觀點的出發,剖析各自獨有的角度,讓家長和關注教育的社會人士看見可能性和找到平衡點,以便能更好地教育下一代。

孩子你好吗纪录片
《山頂小屋》是一部探索吉隆坡華德福教育體系的紀錄片,山頂小屋的創辦人奧黛麗校長,希望能夠為兒童提供一個能夠促進全面發展的學習環境。
孩子你好吗纪录片
《鴕鳥騎士》透過兩個來自不同背景的家庭,帶領觀眾體驗父母在家自主安排教育的成長方式,從中看到“在家上學”這種教育的靈活性和好處。
孩子你好吗纪录片
《我是誰?》探討馬來西亞小學教育系統目前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其教育體系對家長、教師和學生所產生的影響。

讓父母思考孩子真正需求

該基金認為,每個家庭都會面對不一樣的教育問題,過程中老師、家長和孩子所採取的應對方式,都會造就不同的結果。

“我們展現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吹捧也不批判,因為好與壞的判斷是相對的,僅希望透過影片啟發父母去反思及討論,或在他們心裡埋下一顆小種子,好讓他們思考孩子的真正需求。”

:教育沒理想孩子遭殃
孩子你好吗纪录片
莫泰熙形容,教育是理想,若沒有理想,教育是沒有意義的。

華教園丁莫泰熙看了《孩子,你好嗎?》系列電影后,不由感慨萬千,接受記者訪問時頻頻哽咽拭淚。

“教育是理想,沒有理想,教育是沒有意義的。任何教育機構,若對教育沒有理想,大家就會跟著不合理的現實前行,最終遭殃的是孩子。”

他說,3部紀錄片的出發點在於觀眾觀後的反思,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到社會教育,我國教育該何去何從。

影片突出華小教師艱辛

“你想要怎樣的一個社會,就是通過培養怎樣的人來達成,這就是理想。然而現實是,我們實現時會面對很多問題,教育工作者在很努力地在不合理的教育制度或環境裡,讓教育辦到更加有意義。”

他指出,其中一部影片突出華小老師一路走來的付出和艱辛,不由讓人開始思考,應該要如何讓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

成才與否不只是看成績

是不是隻要考到好成績、獲得高分數,才能夠成人成才?對莫泰熙而言,答案是否定的。

“教育問題需要不斷探討,要怎樣辦好教育,取決於學校還有家長要培養怎樣的人,其中一個就是考試和分數的問題。

孩子你好吗纪录片
對莫泰熙來說,人才的定義,不應該僅取決於分數和成績。

“怎樣的人是人?怎樣的才是才?難道不會讀書,就不會成功嗎?一個人把花園照顧到很好,他也是個人才。

他感謝小黃花慈善基金帶動其他企業,履行“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精神,讓社會變得更加美好,同時也希望能夠在學校播放相關紀錄片。

“這3部紀錄片應該走進學校,讓站在教育第一線的人,包括師生、家長和董事都能夠觀看,瞭解影片所要表達的內容。”

:教育重點能自發學習

華德福教育是奧地利哲學家史代納創建的教育方法,是一種主張身心靈平衡發展和親近大自然的人性化教育,把人看成是身心靈個體,注重兒童身心靈、精神整體健康和發展,近年在大馬日漸受到重視。

紅姐姐工作室創辦人洪琇晴說,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接受華德福教育,小學進入華小的時候受到很大的文化衝擊,後來從獨中進入國中,他就跟母親說要輟學,直接進入職場。

孩子你好吗纪录片
洪琇晴指出,這3部紀錄片能夠支撐父母,跟孩子一起走孩子要走的路。
紀錄片解除了所有疑惑

“我孩子在中學時候有很大的情緒問題,給我很大的衝擊,並重新思考教育是什麼。我想紀錄片能夠解除我所有的疑惑,那就是相信自己的孩子,即便跳下懸崖,在底下面對千重浪,他也能夠悠然自在。”

她認為,教育的重點在於是否能讓孩子自發性的學習,這也是孩子一輩子需要具備的能力。

孩子你好吗纪录片
洪琇晴(右)認為,教育的重點在於是否能讓孩子自發性的學習,這也是孩子需要一輩子需要具備的能力。

“當他有自發性學習的能力時,不管他去到哪個學習的制度,或者任何的體制下,他都能夠完成自我學習的這一塊,這才是教育的本質。”

她說,只要父母一直與孩子同在,就會知道孩子的真正需要:“有時我會想,你要走的路跟別的孩子不一樣,可是為什麼要一樣呢?就讓我跟孩子一起走他要走的路,去他想去的地方。”

黃禎玉:從教育瞭解生命意義
孩子你好吗纪录片
黃禎玉認為,紀錄片表面是在探討教育,但其實是在探索生命。

儘管紀錄片表面是在探討教育,但在吉隆坡坤成中學教師專業成長督導黃禎玉看來,內容更多的是探索生命。

“表面看起來是從家庭教育、華德福教育和華小談教育類型,但我覺得更多的是談生命。”

她說,通過這3部紀錄片,觀眾能夠從教育的角度,瞭解生命的意義。

“如果說教育只有一種類型,我們就會看到很多弊病,所以我們需要其他選擇,最終還是要展現生命的意義。”

她指出,不同的人能夠從紀錄片中得到不同的啟發,學生方面能夠鼓勵他們學習母語,教師方面幫助他們反思為人師表的意義,而家長看後會思考自己希望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子。

戴寶蘭:能喚醒華小教師初心
孩子你好吗纪录片
沈曉紅(左)和戴寶蘭看了3部紀錄片後,對目前我國的教育現狀感觸頗深。

另外2名教育工作者,同為社區組織Kongsi Co-op成員的戴寶蘭和沈曉紅看了3部紀錄片後,皆是感觸頗深。

談及華小教師現狀,戴寶蘭說,如今很多人已經被系統固化,滿腔熱忱已經被現實磨平,而有關紀錄片能夠喚醒他們內在的初心。

她指出,自己孩子是接受華德福教育的一分子,紀錄片能夠很好地帶出有關教育的理念。

“就像非洲諺語所說的:‘養大一個孩子,需要全村的努力’(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這也是華德福教育的概念,教育不是孩子個人的事情,而是全家人、學校等所有照護者的責任。”

沈曉紅:勿把同一模式套所有人

沈曉紅則形容,教育是真善美的組合,每個人有著不同的發展軌跡,因此不能把一種教育模式套用在所有人身上。

“如果家長不瞭解教育的本質,你把他送去任何體制,結果都是一樣的。”

她認為,每個教育都有它的利和弊,家長不能只是依賴老師去教育,而是應該去了解和探討孩子最需要的東西。

小黃花慈善基金
關懷需幫助兒童

小黃花慈善基金主旨為宣揚愛與希望,4位聯合創辦人堅信,兒童的幸福主要源自無私的愛,而非外在物質,為此希望能夠聚合各自的力量,關心且幫助有需要的兒童。

自成立以來,該基金致力於不分種族與社會地位地關懷弱勢兒童,通過改善學習環境,提供更好的教育機會,以協助孩子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孩子,你好嗎?》系列電影將於4月13至27日,吉隆坡谷中城GSC、1U GSC和檳城Gurney GSC上映。

 

打开全文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