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戏剧导演颜永祺现旅居中国北京,以全职导演的身分给中国不同的国有或民营剧团做戏。今年,他回国与弟弟颜永祯,一名立足本土的戏剧制作人和导演,一同为木卡空间(兄弟俩在马来西亚创办的文化公司)出版的戏剧类丛书打书,同时也给本地剧场人办导演及表演工作坊。
在颜永祺动身前往中国,为今年9月杭州亚运会执导戏剧节目的前夕,和颜氏兄弟促膝聊聊二人各自在中国和马来西亚发展的历程和感想。
ADVERTISEMENT
哥哥颜永祺在2003年到中国中央戏剧学院念书,埋头专研7年后成功考取表演系博士和导演系硕士。其时刚巧碰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CBD商务中心区应运而生,所有人都涌进北京,为这座大城市的表演艺术生态创造了良好契机。
“偌大的城市,人们无聊孤寂的心灵渴望连接,需要娱乐。”颜永祺说。
学成后,颜永祺成功搭上这一势头,继续在北京待了20年,期间产出作品无数,包括至今仍在剧场热卖的《鬼吹灯》和《我是余欢水》。2011年,他凭借《一触钟情》和《七年知痒》获得第二届中国戏剧文化奖最佳导演金奖。
除了创作,颜永祺也积极在北京培养素人演员,包括给白领和企业家传授表演课,带领他们筹办演出,让更多不曾接触剧场的人走进剧场演戏、看戏。这份贡献,让他在去年入选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40年影响力榜单,获评为中国当代小剧场40年最具影响力导演之一。名列这份榜单的都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剧场导演,例如孟京辉和田沁鑫,还包括许多已故的中国艺术家。40个名额中,中国把其中一个位置留给了这位马来西亚人。
眼看人才外流,不禁问颜永祺:“你有想过自己最终会回到马来西亚吗?”
“我要不要回来不取决于我。假设马来西亚也能给到新加坡一样的价钱,让人感觉被需要,为什么大家都要离乡背井?”
问弟弟颜永祯:“你有想过随哥哥到中国发展吗?”
颜永祯一直在国内推广剧场文化,他毕业于马来亚大学表演艺术系,毕业后即与哥哥创办木卡空间,同时加入吉隆坡表演艺术中心(曾任多种职位,现为副总经理),愿作一座桥梁,透过这两个单位致力将国内不同源流的剧场联系起来。2019年大疫来袭,剧务被迫暂停,颜永祯决定继续攻读博士,如今正在努力撰写关于马来西亚艺术管理的论文。“我比较想到欧美国家看看,将有意思的作品引进马来西亚。”颜永祯说。
颜永祯更愿将自己视作一个守在国内的人,哥哥在国外吸纳养分,两兄弟再齐心将国际上不同的视野和思维带回国内,借此激发国内剧场跳出固有框架,创造更多新的可能。
若我国出了很多杨紫琼,父母早积极送孩子学艺术
哥哥颜永祺虽在国外发展,却心系故土。他曾7次回国,带领我国剧场人制作7部长篇作品,让我国观众有机会观赏不同的世界名剧,他也因而在我国唯一的中文剧场奖项戏炬奖中,蝉联7届最佳导演奖。
2019年起,他不停在我国开办线上和实体的导演及表演工作坊,旨在以更清晰的方式,包括使用他在北京培训素人演员的经验,将美国方法派及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传授给我国剧场人。此外,配合2019年马来西亚中文戏剧诞辰100周年纪念,他与弟弟颜永祯携手推出“木卡精酿艺术系列丛书”,计划在5年内出版10本戏剧类专业丛书,由哥哥执笔编辑,弟弟执行出版,旨在丰富本地的戏剧学术研究。
颜永祺予人一种日行千里、登山度岭去如飞的感觉,他用20年的时间,走到前头去了。“我是一个不相信倒霉这事的人。刚到中国念书时,我的师哥师姐,甚至老师,都这么跟我说,‘咱这读完也就这样子了,各自干别的东西’。因为在2008年之前,北京基本上没有民营剧团,只有北京人民艺术学院和中国国家话剧院两家国有剧团,根本不会有人找导演导戏。
“当时我都没听进去,既然已下定决心,就要认真做到最好。没想到北京奥运让所有人都涌进北京工作,众多打工一族开始对各种减压喜剧和爆笑喜剧有所需求,民营剧团相继成立,剧场火了起来!”
颜永祺分享,很多人问他,搞艺术必须得挨穷吗?为什么艺术家都是穷的?
“哪穷啊?你用苹果手机,我也用苹果手机。我现在出国就是为了看一部戏,多奢侈啊!”颜永祺认为马来西亚缺少成功的榜样。“假设马来西亚有很多的杨紫琼,父母都赶紧送孩子去学表演了。我们不该以搞艺术必定很穷的心态去看这件事。我告诉自己要成为其中一个标杆,让人家知道搞艺术也能成功,来,学我!”
为了证明自己在市场上的价值,颜永祺在2012年毅然辞去在中国国家话剧院领死工资的工作,改做全职导演。
“我就想看市场愿意花多少钱来买我的服务。我这不是好好的吗?以前很多人觉得艺术不是一种职业,不收钱,说要吃尽苦头,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这是一个魔咒,大家都被洗脑了,认为这条路是难走,走不出来的。”
表演教育不只剧场需要,直播卖产品也用得上
颜永祺分享自己在北京给企业家教授表演课的体悟。“这些老板天天都要自己露脸做直播卖产品,人民才肯买单。你是老板,你自己出来说你的产品有多好,不能躲在镜头后面。”
颜永祺表示,这个世道,当所有人都在透过短视频向世界展现自己最厉害的一面时,艺术工作者不能再像以往那样认为自己要保持“低调”和“神秘”,应该打破“艺术家都得挨穷吃苦”的魔咒,主动走进市场证明自身价值,从而找到立足之处。
“我接触的是俄罗斯表演体系,在俄罗斯,所有艺术家都是‘人民’艺术家,他们创作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既然是为人民,我怎么会丢失我的观众?
“从前,创作者更在乎自己要表达什么,再看哪个有缘人能够走进剧场与他心灵沟通。但如今不同了,假设你要把它看作是一门生意,你要想好这‘产品’是要卖给谁。”
颜永祺目前在中国导的都是商业剧,制作人找他做戏时会告诉他,这部戏要在两三年内演至少500场。
“500场意味着,我要做到你看了一次之后,你还会带着其他人来再看,你可能会看30遍,什么样的戏才会让你看30遍呢?身为导演的我能不去考虑自己的观众想看或喜欢看什么吗?
“我亲眼目睹北京如何从2008年之前的没有戏、没有看戏经验,到后来剧场一片繁荣的景象。这是因为这里的戏都直接切中了人们的需求,成功引发共鸣。大城市需要减压,在剧场里透过角色彻头彻尾地痛骂自己的上司,爆笑一番。他们需要爱情,在剧场中找到梦想中的爱情故事,沉溺其中。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会把戏做得很俗,做得没有任何艺术性和审美,或无法给观众带来新的思考。我要做的是《蒙娜丽莎》,谁都能看懂,谁都认识它,让不同的人或专家在不同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看到更深层的涵义。”
颜永祺认为,艺术工作者要懂得看清当今局势,设法让艺术贴近民众的生活轨道。
大马有很多好创作者,但缺乏艺术管理人才
弟弟颜永祯表示,哥哥从国外带回来的知识和经验,有助于广阔本地剧场的视野,给予大家思想上的冲击。
“我们确实要引进新的思维,让它流动起来,避免思维僵化至难以改变,无论是剧场的营运还是创作。”这也是他和哥哥在2013年创立木卡空间的初衷,那就是制作高质量的舞台精品、培育剧场艺术家、促成艺术跨界合作及国际艺术交流。
“木卡空间今年迈入创立10周年,我们冀望继续通过木卡精品(舞台演出)、木卡精酿(出版书籍)和木卡精训(工作坊)3大齿轮,为马来西亚戏剧艺术打造一个系统且完善的艺术生态。”
颜永祯自马来亚大学毕业后即投身于剧场工作,曾在国内制作无数个不同语言与规模的舞台剧与艺术节,并积极与不同源流的剧场工作者合作。去年,他执导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作品《罪人》。
问他喜欢制作或导戏。他说:“我发现马来西亚有很多很好的创作者,但是就少了一个懂得艺术管理的人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艺术理念。我对剧场有着单纯的热情,无论做哪一块都很享受,但管理这块没有人做,而它必须有人去做。”
颜永祯看到自己在剧场中的角色,他想继续帮助更多创作者在舞台上发光。这也是他在决定继续攻读博士,撰写关于艺术管理的论文的原因。
“马来西亚缺乏这方面的文献,我希望给后人留下一个艺术管理的实施方案,让他们可以参考和借鉴。”
【采访后记】
和永祺永祯聊的实在太多,包括表演方法、剧场生态、剧场观众在哪等老生常谈的课题,然而碍于篇幅限制,无法一一细述。感谢永祺不吝分享自己在中国发展的历程和观察,让我们有机会窥探中国剧场的发展现状,帮助我们打开局面。这篇报道不仅适合艺文工作者阅读,它也适合每一个对工作失去热情或认为自己的工作无法获得社会认同的人阅读。
相关稿件: 疫情教会我们的事 “记疫”日子不空白 方言与历史息息相关 方言传承保障身分认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