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並不能將首相的北京之行解讀為亲中,而实际上他也不可能会反美,作为马来西亚首相,他知道马来西亚不能选边站,反之是游走在大国之间,为我国降低风险、增加合作机会,并从各方為馬來西亞争取最大益处。

首相安华已结束对中国的访问,即使回国后,有关访华的新闻仍源源不断;这显示安华北京之行的后续影响还在不断延伸中。
ADVERTISEMENT
安华不只带回1700亿令吉的投资承诺,还有中国的友谊,以及双方对两国、区域与国际上的一些课题,如两国发展蓝图、南中国海、世界和平、一个中国政策等取得共识,也愿意互相尊重与相互理解对方的立场。这对马中两国关系提升至更高质量水平、深化经贸合作,推动招商引资,促进两国人民、官员、商贾与政党人士的交流奠下友好基础。
很多人也在问,为什么安华会先去北京访问,而不是美国?
安华原本计划于今年4月底才到中国访问,但是,由于受邀出席3月30日在海南岛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为了避免在短时间内连跑两次中国,所以才促成了安华这次的神州之行,与中国最高领导人见面的契机。
我于3月14日受邀出席一项晚宴,出席者包括地方政府发展部长倪可敏、中总领导们、中国驻马大使欧阳玉靖和多位准备陪同首相访华的丹斯里级华商。倪可敏在席上邀请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负责广邀华商陪同首相赴华,反应热烈,最终有369人随团到北京。
不可否认,安华成功出访北京,倪可敏在幕后扮演穿针引线的角色,功不可没。他甚至希望配合马中将在明年庆祝建交50周年的契机,为两国打造另一个十年的黄金关系,让各族人民从中国的投资中受惠。
不过,在积极安排的过程中,他或许忽略了官僚体系中的一些“敏感穴位”与官方礼仪而引起一些人的不悦,这则有待他运用智慧去化解。
至于陪同首相访华的华商们,这次没机会一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新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风采的遗憾,就留待明年习主席访马时加以补偿了。
大部份华商们也没在中国大饭店空等待出席4月1日举行的马中商务论坛,他们不约而同的与各自的客户、潜在合作伙伴或朋友见面,重新建立冠病疫情之后的关系。
中总总会长卢成全率领理事成员一行15人拜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经济联络中心等机构,并没有闲着。中总甚至在31日晚上临时安排了约50名商业翘楚与首相安华在北京会面交流。出席对话的国家领导包括交通部长陆兆福、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长东姑赛夫鲁、外交部长赞比里、地方政府发展部长倪可敏、旅游部长张庆信、科学工艺部长郑立慷、马华总会长魏家祥等。
安华在中国的行程一变再变,原本探讨到北京大学访问,最后确定清华大学;同时,原本是到牛街清真寺,最后也改到东四清真寺进行周五祈祷。
牛街清真寺创建于辽朝统和十四年(996年),是北京市历史最悠久,也是世界著名清真寺之一,位居北京四大清真寺之首。至于东四清真寺则是在元至正六年(1356年)建成。论历史悠久和建筑物的美感,以及所在位置的穆斯林生活场景,牛街清真寺应该是首选。
据了解,安华周五的礼拜地点出现变动,主要是牛街的清真寺正在装修。
另外,安华在担任副首相时曾经与世界儒学大师,文明对话的创始者杜维明教授,在马来西亚展开了一场引人注目的“回儒文明对话”,迄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
马来西亚北京大学校友会原本想配合安华访问北大,让杜维明教授与另四名学者和安华在北京大学通过茶叙,共话亚洲文明与世界的未来。北大校友会主席赖贞瑝透露,他们已经联络上人在美国三藩市的杜维明教授,而杜教授也想见见安华这位老朋友。
可惜这椿美事因某种原因无法在这次的北京之行获得落实。杜教授因此写了一封信让赖贞瑝亲手转交给安华。赖会长在安华华裔政治秘书曾敏凯协助下,亲手于3月30日晚上在大马驻中国大使馆的开斋晚宴将这封信交给安华。
安华一直都被认为亲美,而这次的北京之行的确引起各方关注。
安华在大马驻中国大使馆为留华学生与旅居中国的大马公民所设的开斋宴席上,回答马来西亚旅华在职公民林双福的问题时,解答了他何以先到中国访问的疑问。
他说:“中国是我们的邻居,也是重要的经济体和贸易伙伴,所以我选择优先来中国。”
他强调,大马作为贸易国家,一定要与所有国家维持良好关系。这良好关系也包括美国,因美国也是大马很久的贸易伙伴,大马需要这些国家的贡献。
他说,自己上任后一直选择到东盟国家做正式访问,土耳其是个例外,因当地发生地震。
安华自去年12月4日上任以来,马不停蹄地到东盟国家访问,首先是印尼,然后是汶莱、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和柬埔寨。
“在东盟以外,我选的是中国,因为我想要更有效的捍卫马中两国的双边关系。”(实际上在动身飞往北京之前,安华于3月22至24日到沙地阿拉伯进行官访)
无论如何,一向被认为亲美的安华,这次北京之行确已引起美国一些人的高度关注,而亲自致电“问候”安华。
安华于4月4日在国会下议院首相问答环节回答行动党怡保西区议员古拉附加提问时说,他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曾公开建议设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以便无需再依赖美元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安华说,马来西亚没理由再持续依赖美元作为投资贸易的交易货币。
安华的这番谈话相信会引起美国的进一步关切。
其实并不能将首相的北京之行解读为亲中,而实际上他也不可能会反美,作为马来西亚首相,他知道马来西亚不能选边站,反之是游走在大国之间,为我国降低风险、增加合作机会,并从各方为马来西亚争取最大益处。
毕竟在国际政治不确定因素日益增長的情况下,这是最明智的选择。马来西亚作为东亚南区域最具策略性地点,也是中美都在争取支持的国家,更要保持中立,否则一旦选边站,风险太大了。
这也是马来西亚国立大学”马来西亚及国际问题研究所(IKMAS)亚洲研究中心主任郭清水教授的“战略对冲理论”所强调的观点,即在大国关系日益紧张、不确定因素日益增高的情况下,中小国家必须以三种方式降低风险: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强调外交独立自主、以包容方式多元化战略与伙伴关系、以选择性方式合作相互抵消实力悬殊所带来的风险。
我们姑且等待今年9月,看看安华会选择到美国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然后飞到华盛顿访问,还是又到中国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才来对安华是亲美、亲中或保持中立下定论吧!
也许只要不撞期,安华或许会选择两边走也说不定,毕竟他是马来西亞首相,不是中国的棋子,也不是美国的跟班。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海口28日综合电)一连4日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周五闭幕,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张军表示,未来亚洲各国在重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等方面,要继续加强合作,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加强互联互通,又指亚洲国家正在形成亚洲特色的区域合作与经济氛围模式,展现出强烈的韧性和活力。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于25至28日在中国海南省博鳌东屿岛举行,主题为“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
应以联国为基石多边主义
张军周五在闭幕式上说:“当前国际形势中,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日益加剧,在国际社会中蔓延一种焦虑和担心的情绪。在这个背景下,这次年会的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应该重申以联合国为基石的多边主义,推动未来峰会成果加速落地,确保世界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张军说,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及复杂性日益加剧,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应重新以联合国为基石的多边主义,推动未来峰会成果加快落地,而代表普遍提到会议增加其对多边主义的信心。
另外,周四在“美国外交政策走向及其对亚太合作影响”分论坛中,3名前中国副外长和前驻美大使张业遂、周文重、崔天凯,以及前新加坡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凯硕、前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等前官员出席,会议厅座无虚席。
谈到美国政策的影响时,周文重表示有些悲观,并说美国可能再也不会将中国当成永久正常贸易伙伴;而美国若果真对中国施加总额60%的关税,意味美国将减少60%从中国的进口。
崔天凯指出,一个国家“加收更高关税,说明这个国家在下降,缺乏信心”。
古铁雷斯则指美国外交政策受严重误导,10年前在高科技晶片领域制裁中国,结果中国成为更强大的科技大国;对俄罗斯实施银行业制裁,结果出现去美元化现象。
福利斯:美对外措施影响自身经济
英国《经济学人》国际执行主编福利斯认为,美国现行对外措施影响自身经济,已经看到人们开始担心美国经济衰退。
悉尼大学政治学教授、《中国的银河帝国》作者基恩形容,“正在衰退的美国实际上成为中国崛起的接生婆”。他认为美国会继续衰落,某个时刻突然崩塌;中国要加强和保护人民币在全球事务中的作用。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萨克斯说,特朗普以为美国市场的威胁巨大,只要打贸易战、关税战就能重绘世界地缘政治地图,“这想法是非常荒谬的”,实际上特朗普正在“帮助”东北亚国家团结,东北亚团结能成为全世界经济引擎。
马凯硕:亚洲人准备好做领导者
马凯硕指出,不要低估本地区的韧性,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增长十分巨大,亚洲地区正在安全地发展自身贸易机制,“亚洲经济规模愈来愈大,但亚洲人必须为成为领导者做好准备,不要有亚洲人不如白人的思维定式”。
福利斯则提出,中国对美欧出口的重新定向可能导致巨量商品出现在东盟等市场,这种情况下亚洲一定要避免发生内部贸易战,长远来说亚洲要签订更多自贸协议。
郑永年:中企抗冲击能力足
美关税政策终将伤及自身
面对特朗普宣布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的最新政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表示,中国企业的韧性经过多年贸易摩擦的考验,早已具备足够的抗冲击能力。关税政策最终可能伤害更深的,反而是美国自身。
郑永年指出,美国政界普遍承认中国在新能源车领域的领先地位。这一行为的背后是出于地缘政治考量,而非产业竞争。
他强调,即便面对贸易壁垒,中国依然会主动扩大开放。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都将以更大的市场和更高水平的开放,推动全球化进程。
从乘联会数据来看,从2024年初到2024年11月,中国纯电动乘用车整车出口中,出口美国市场的份额占比不足1%;中国插混乘用车整车出口中,出口美国市场的占比不足1%;燃油乘用车整车出口中,美国市场占比仅2%。
此前中国有不少汽车链条上的企业曾着手准备在墨西哥投资建厂。比如,比亚迪于2023年首次宣布在墨西哥建立汽车工厂的计划,但目前该计划或将延缓。此外,宁德时代也曾考虑在美国或墨西哥建设电池工厂。
华泰证券方面认为,从现状看,虽然已有较多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厂商在墨西哥投资布局产能,但是整体规模不大,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虽然短期内关税提升后成本压力势必将提升,但后续仍可通过与下游厂商共担关税压力及提升产能利用率等方法实现盈利。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