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清楚知道現實上的不公、不義,必須透過政治這個管道來解決,因此我們一代又一代,都在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如打入國陣、加盟民主行動黨等來爭取應有的權益。
ADVERTISEMENT
華人的先輩,當年不憚梯山航海的艱險,乘風破浪,到世界各地披荊斬棘,胼手胝足,開發經濟,累積財富,推動了當地社會的發展。清中晚期華人的大舉出洋,如今在我國、新加坡、印尼、菲律賓、汶萊、泰國、緬甸,甚至遠至美國、加拿大、非洲的毛里求斯和南非等,不但有立足之地,更在當地開創新天地,亦將本身的文化融入當地。這些都在在顯示華人不但有拼搏的精神,更有審時度勢的敏銳觀察與適應能力。
我國政治發展到今天的局面,有人會認為大部分華人是民主行動黨的“鐵粉”。對此筆者是持不同的看法,我們的族群絕非政治的盲目追隨者。就以對馬華公會的支持來看,1969年馬華公會確實無法得到大部分華人的支持,這是因為馬華公會領導人陳修信缺乏作為政治人物的靈活性。面對華人的訴求,陳修信沒有謙卑的走入民間溝通,反而是如以前殖民時代的英國人般高坐廟堂之上,視人民為俯首的下民。華人雖然不喜歡陳修信,但是並沒有完全唾棄馬華公會。
在1982年大選,當時的總會長李三春,四處奔走呼籲華人支持馬華公會,他才可以為華人爭取更多的權益。有著草根階層背景的李三春,最終在芙蓉國會選區力挫民主行動黨主席曾敏興,該屆選舉馬華公會亦高奏凱歌,角逐的28個國會議席中共贏得24席。在之後的選舉中,華人的投票意向出現鐘擺效應,但是華人從來沒有完全放棄馬華公會,他們希望馬華公會能在執行團隊中為華人爭取教育、經濟等權利。華人從李三春之後,對於馬華公會仍有一定的支持度,當中在1995年大選,林良實任總會長期間,更奪下國會34席中的30席。2004年黃家定領導下的馬華公會,亦取得大捷,在該黨競選的國會40席中贏得31席。
從多屆大選來看,大部分華人本來就不是民主行動黨的堅實支持者,在華人選民心中,只要某政黨願意維護與爭取華人社會的權益,自然就能得到華人的支持。華人一直希望在朝的馬華公會可以為族群多做點事,因此始終給予支持。馬華公會在2008年、2013年和2018年的連續慘敗,而且一次比一次慘烈,其原因在於馬華公會內部鬥爭不斷,部分高層領袖更是醜聞纏身,為華人爭取權益顯得有心無力,另外馬華公會沒有培育青壯的人才,最終導致該黨面臨覆亡的危機。
我國的華人社會是理智的面對政治生態與變遷,我們沒有跟民主行動黨有什麼“共業”,我們只是希望透過政治的改革來爭取在這個國家應有的權利。我們從來不管馬華公會、民主行動黨或民政黨,跟哪些政黨“眉來眼去”或者指責他們毫無原則。熟悉政治的人們都知道,政治沒有永遠的朋友或敵人,政治所著重的是利益。
我們的先輩能夠在這塊土地立足,靠的是對現實環境有高度的敏銳感。面對1969年後的種種不公,我們族群還是可以在這片天空有所作為,這就是我們超凡的生存之道。我們清楚知道現實上的不公、不義,必須透過政治這個管道來解決,因此我們一代又一代,都在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如打入國陣、加盟民主行動黨等來爭取應有的權益。我們就是希望用不同的方式來達到我們的終極目標,我們走了半個世紀,總算看到了一些成果。我們就如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說過的一句名言:“不管黑貓、白貓,會捉老鼠的就是好貓”,我們華人也在這條爭取公平之路上,不斷的摸索和嘗試,這正是我們族群的生存之道,絕非盲從任何政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