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和马华的矛盾超越了情感上的恩怨,涉及的是根本的存活问题。这不是一笑泯恩仇,拍拍肩膀就可解决的。
ADVERTISEMENT
马六甲州行政议员名单出炉,创造了行动党和马华同台执政,站在幕前共同领导的历史。
在联邦层面,马华虽与行动党同是团结政府成员,但马华未入阁,在内阁会议上,有陆兆福无魏家祥,两党并无共同针对政府事宜协商议决。同样的,彭亨和霹雳州政府,由国阵和希盟共组,然而州行政会议上,依然只有火箭,未见马华。
而这次的甲州团结政府,让两党真正成为携手执政的拍挡。基于集体领导原则,在政府事务上,两党须站同一阵线,不能互相插刀。
火箭和马华走到今天,从政敌变成“盟友”,两党关系固然有所改善,但距离成为朋友仍有漫漫长路,当然,不止一哩路。
不久前,行动党籍的教育部副部长林慧英在国会“凸槌”,没有准备好答案回复口头提问,而遭副议长训斥。在野党议员群起攻之,甚至“上纲上线”到要教长和副教长辞职,虽然把问题夸张化了,但可以理解这是打击政敌的手法;有意思的是,马华也插上一脚,追击林慧英。马华署理总会长马汉顺形容,林慧英“犹如学生回到学校应考口试时,说自己没做功课”;马青总秘书胡伟豪则抨击慧英不专业,浪费国会时间,有负人民委托,建议象征式扣薪10令吉,以示警惕和惩处。
火箭可不是省油的灯,战幔一拉开,行动党劳勿区国会议员邹宇晖就来个猛烈反击,把马华和国盟挂钩。两方一来一往的互轰,几乎让人忘了他们原来是同盟,从前那幅火箭大战马华的画面又鲜活起来了。
而这场口水战也戳破和谐的表面,揭示马华和火箭的深层矛盾──不是说两党共组团结政府,就能抹去恩怨情仇,和平共处。
严格而言,火箭和马华的矛盾超越了情感上的恩怨,涉及的是根本的存活问题。这不是一笑泯恩仇,拍拍肩膀就可解决的。
火箭虽说是多元种族政党,但其最关键的支持力量仍来自于华社,同样的,马华作为单一种族政党,要争取的目标群众就是华裔。两党争取的票源相同(火箭的目标更广泛一些,包括印裔与其他族群),存在高度的竞争关系;此消彼长,你退我进,是两者的宿命。
1999年和2004年大选,马华攀上政治高峰,分别赢得28和31个国会议,疯狂碾压火箭(分别只赢10和12个国会议席);当时谁也没料到火箭几年后会上演“弯道超车”。2018年大选,马华全面溃败,只保住一个国会议席,而火箭则一举攻下42席。去年大选,火箭依然“吊打”马华,夺下40席,后者只取得两席。
从上述成绩看来,很显然,两党的博弈是一场零和游戏:马华的风光是建立火箭的颓萎上;同样的,火箭的高光时刻,需要以马华的低谷阶段为铺垫。
两党要达成长期合作,就必须在权力和议席分配上达致共识,犹如当年马华和民政共存于国阵内的情况。但这是一大难题。火箭如今势强,囊括大多数华裔选票,它何以要让步,拱手送出议席?而马华若不极力争取,就难免会遭到挤压,惟问题是,马华手上没有筹码,无法拍桌子潇洒走出去。
火箭和马华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但至今为止,两党的底层关系,依然是对手甚于伙伴。
接下来的6州州选议席分配,将把火箭和马华的矛盾放大,进一步影响两党关系。两党的本质决定了它们的关系,未来不是一拍两散,就是步上马华-民政的旧模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