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0日訊)除了經常為那些在泰國旅行遭遇事故的馬來西亞人提供幫助,他也免費教導泰國當地兒童伊斯蘭義務(fardu ain)方面的知識以及馬來語。
他就是來自吉打的阿都哈林。在與泰國人結婚後,阿都哈林目前居住在泰國沙敦府的Pak Bara甘榜。在過去的12年,他每個週末都在Misbahuddin幼兒園,教導5至8歲的兒童伊斯蘭義務方面的知識以及馬來語。
讓年輕一代尊崇馬來語
55歲的阿都哈林與妻子經營旅行社,兩人育有3名孩子。阿都哈林也被稱為Joe Satun老師。他在接受馬新社訪問時說,位於Ban Khuan mukim的Misbahuddin幼兒園旨在為村裡貧困家庭的孩子提供接受基礎伊斯蘭教育的機會,並讓年輕一代尊崇馬來語。
他表示,與馬來西亞北部接壤的沙敦府,當地大多數居民都是穆斯林,具有馬來血統,並且仍然口操吉打口音的馬來語。
但他說,他們當中大多數是老一代,而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們經歷了與泰國文化和語言同化的過程,尤其是在公立學校。
“所以,像這樣從小開始的教育對於保護國家的遺產和身分很重要。”
阿都哈林指出,沙敦府的馬來年輕一代可以口操帶有吉打口音的馬來語,尤其是在家裡時,但缺乏使用標準馬來語的基本知識,而且他們在寫作方面存在問題。
“在語音方面,他們會根據口語拼寫,例如air(水),kapur(粉筆),有些還混有泰語,因為公立學校的主要語言是泰語……這就是我嘗試的一點一點地糾正(教導)。”
當被詢及在幼兒園使用什麼方法教學時,阿都哈林說,除了使用泰國南部幼兒園協調中心(PERKASA)的課程外,他還使用了很多馬來字母的發音、拼寫和音節的方法。
阿都哈林分享道,他會在該幼兒園教課,一切都得從2011年嫂嫂發生車禍陷入昏迷說起。
他說,事發前,他是房地產領域的自由業者,經常往返於馬來西亞和泰國之間。
他進一步說,發生車禍的嫂嫂是一名寡婦,兩個孩子還在國外讀書,
他說,由於其他兄弟姐妹居住在較遠的地方,因此就由工作時間不固定以及比較有時間的他,負責照顧這名嫂嫂。
“6個月以來,我也一直在照顧她,包括帶她往返醫院治療,到她康復。
阿都哈林表示,由於被“困”在沙敦府,他身上的錢慢慢被耗盡,他通過幫助岳父銷售電腦零件,從中賺取收入。
他說,當時他也開始在幼兒園教課,然後才開啟旅遊業務。
畢業於馬來西亞工藝大學的阿都哈林表示,因為這些事情,使到他的生活發生了變化,成為一個更接近上蒼的人,並進行了許多社會活動。
公立學校沒教馬來語
與此同時,Misbahuddin幼兒園顧問阿里郝拉表示,沙敦府村莊只有6所幼兒園採用PERKASA課程教導標準馬來語,而其他幼兒園則使用泰語課程。
他說,除馬來語外,教導的科目還包括陶希德、伊斯蘭、倫理、歷史、馬來爪夷文和古蘭經,教師每月的薪水為2250泰銖(300令吉)。
“在公立學校,沒有宗教和標準的馬來語課程。對於負擔得起的家庭,他們會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
他指出,Misbahuddin幼兒園是在村民的努力下發展起來的,是幫助貧困家庭的另一種選擇,年費僅為300泰銖(40令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