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三餐需定時,營養要均衡很重要,但由於工作性質的不同,並非人人能做到準時吃飯,營養均衡更是天方夜譚。
ADVERTISEMENT
當三餐不定時的惡果漸漸在身體上顯現,決定轉換工作環境調養身體,然後發現即便可以做到三餐定時了,想要達到飲食均衡這一目標而付出的成本並不低,不得不感嘆健康的代價相當高昂。
根據我們非正式調查,117人中有23.9%會出於價格與營養均衡的綜合考量來選擇餐點;21.4%以方便快速為最主要因素;20.5%會以價格高低來決定吃什麼;17.1%是食物味道;僅12%人會考慮到營養均衡。
從上述的答案來看,“方便快速”僅以微妙之差居於第二,而無視其他因素或成本,僅僅考慮“營養均衡”的人群只有12%。
多年前的伍美婷曾是21.4%之一,當時她是記者,入行之初我們經常在各種新聞發佈會上碰面,一來二去成了熟人,彼時是2013年,距今已經10年。
而在這10年裡,她的身形經歷過數次變化都與飲食有莫大的關係,但經過身體拉起警報後,如今已成了那少數的12%之一。
在5年的記者生涯裡,她的三餐基本是以“方便”、“就手”為主,一般用麵包和一罐三合一咖啡作為一天的開始,實在是最尋常不過。
“只要在便利店買到的。這是我非常喜歡的(早餐)組合,我可以一面吃一面開車趕往現場。”
趕工趕稿,午餐永遠吃不好
午餐的內容視採訪現場主辦方提供而定,假設是政治相關的新聞發佈會,大多是炒飯、色彩鮮豔的魚和雞、醬料豐富的蔬菜等等。
“可是午餐一般不定時,有時採訪結束是2點,那就2點吃;有時候是3點,就會喝拉茶。”
“基本上每一天的午餐會延遲到3點或4點,因為要趕稿。”
為了趕稿,她對午餐地點的要求是提供電源、WiFi和空調,至於食物味道如何?吃什麼?已經不在主要的考慮範圍以內。
“最重要方便和快。邊吃邊趕稿的時候,其實不知道自己吃了什麼,就是填飽肚子而已。”
而晚餐倒是相對地定時,只要當天晚上6點以後沒有工作,就能回家吃住家飯。
“(就算)晚上有工作是8點左右,那我就能吃了再去,反而不是問題。”
不過,如果碰到大選、淨選盟大集會等極度繁忙的時期,晚餐變夜宵是常態。
如此這般的飲食習慣,日復一日,最終讓她的身體健康亮起紅燈,除了發胖,胃病隨之而來,皮膚時不時無故長蕁麻疹,令她不勝其擾,決定轉換跑道調養身體。
“換工作後就好很多。現在沒有胃病了。”她思索道,“我覺得‘隨便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想要吃得健康有多難?
儘管身體健康因改變工作環境而有所改善,但是真正讓她認識到營養均衡的重要,卻是從籌備婚禮開始。
“那時候要結婚,要拍婚紗照,就想要減肥。那時我的體重已經到達了巔峰。”
通過營養相關的課程,學會辨別原型食物、加工食品、紅肉、白肉等知識,便開始著手改變飲食習慣。
“我先戒掉我喜歡吃的加工食品,減少攝入三合一咖啡、拉茶等等。”
然而,觀念改變之後才發現,上班族外食要做到營養均衡並非易事。
“最大的問題是跟朋友聚會,她們不可能遷就我一個,所以到餐廳一看餐單會發現絕大多數都不可以吃,能吃的東西真的很有限,我只能儘量選雞或魚為主食的。”
根據馬來西亞衛生部“健康飲食餐盤”(Suku-suku-separuh)的建議:在一個餐盤上,蔬菜和水果應該佔50%,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則各佔25%。
但是,大家不妨試著回想,您的午餐是否能符合以上標準?
炒粿條、蝦面、咖哩面、豬腸粉、豬肉粉、漢堡包、炸雞飯、板面、雲吞麵、椰漿飯……大多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蛋白質和蔬菜少許,甚至蔬菜的含量少到可以忽略不計。
這也就是為什麼她打開菜單後,明明一整頁看上去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竟沒有一種允許吃進嘴裡的原因。
當然,最大的挑戰莫過於自己的意志力。
“明明是有對的選擇,但是看到這個好像很好吃,那個好像很美味,旁邊的朋友又在吃好料,我覺得這比較難。”
無數的“魔鬼”在周邊圍繞,要猶如老僧入定的不動如山,顯然難如登天。
健康飲食代價有多高?
好不容易掙脫了“魔鬼”誘惑這一道坎,堅定不移地選擇正確飲食,卻赫然發現一座高山阻擋自己前去的道路,而這座山名為:“價格”。
西餐與日本餐一般有肉和配菜,但是價格要遠比單純的粥粉面飯、快餐要高,而標明健康餐的餐點,其價格更是高得令我倒吸一口涼氣。
辦公室地處吉隆坡市中心的上班族裴麗菱,曾經預訂過健康餐,各式蔬菜和雞蛋肉類組成的沙拉,還有一份厚實的三明治,看著色彩繽紛,讓人食指大動。
“很貴,但是很飽,還可以減重。只試了一個月,‘破產’了。”
有多貴呢?僅僅半個月的午餐費用就已經高達近400令吉左右,健康的成本果然很高。
那麼既然外食想要營養均衡的成本高昂,自己在家裡做飯是否就能降低成本?未必。
“因為三文魚、西蘭花價格是貴的,只要是健康餐都是貴的。”伍美婷說,“就算是我們自己買食材回家煮,也是貴的。”
“可是,視乎你看重什麼?是看重健康還是目前現有的錢。”
自煮可控制原材料
已經轉行做健身教練的伍美婷不吝於分享她的“實戰”經驗。
“我一般會建議雜飯,一來選擇多,二來便宜,然後是雞飯。如果去商場裡的話,就是日本餐或西餐。西餐會選意大利麵,或者有雞和米飯就可以了。”
“Mamak檔的話就不是那麼合適了,”她斟酌道,“只有兩種東西可以吃,即Tandoori Ayam和Tosei,Tosei原料是豆子,醬料也較健康。”
而烹飪方式則是越簡單越好。
根據她個人經驗得知,自煮和外食的成本相差不遠,但自煮最大的優勢是可以自行選擇和控制食用油、食鹽等原材料的用量,能確保原材料的新鮮度和質量。
“自己煮也可以省一點,比如11令吉兩大塊雞胸肉,我可以吃4頓。”
經濟飯不再經濟
“雜飯”是諸多樣式的餐食中,由於可以自主選擇,是最容易達到營養均衡標準的選擇。
在雪蘭莪州八打靈區的雜飯店,米飯搭配兩種蔬菜及一種蛋白質,價格仍處於10令吉以下;但在吉隆坡市中心地帶,一飯一菜一肉已經要11令吉以上。
物價高漲的今天,原本的“經濟飯”再也不“經濟”了。曾幾何時10令吉有菜有肉足以填飽肚子,成為省錢一族首選,如今已經與商場、餐廳裡的餐點相差無幾。
因此,裴麗菱身邊的同事情願選擇去商場吃飯,畢竟午間套餐大約16令吉左右,附贈一杯飲料,用餐環境更為理想,不過是幾塊錢的差距何樂而不為?
當午餐的成本無可避免地上漲,“性價比”以及“營養均衡”哪一項會成為大家主要的考量因素呢?
相關報道: 【午餐大哉問/01】打工族世紀大難題:午餐要吃什麼? 【午餐大哉問/02】拖車司機的午餐:吃飯看停車位,味道價格不care 延伸閱讀: 【蔬食煮意/01】01.10世界素食日,發現蔬食的好味道 【蔬食煮意/02】創意地道純素,滿足視覺與味蕾的享受 【蔬食煮意/03】古早味蔬食,好食材醞釀好風味!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