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憑人民的精明消費,並不能叫物價下降,還需更多監督和行動,只是報喜不報憂並不能讓平民百姓感到幸福快樂。
ADVERTISEMENT
大家都在喊百物騰漲,每天要解決三餐的上班族感受最大,因為很難找到“經濟”的熟食,即使尚有小部分佛心業者薄利多銷提供經濟實惠的經濟飯,不過已經買少見少,我們正在踏入經濟飯消失的年代。
最近很多網民感嘆經濟飯已經不再經濟了。一肉二菜能用10令吉埋單已經感恩,如果要加肉夾魚就要小心翼翼了,如果出手太重價格就會令人心驚膽跳。坐在收銀機前的夥計眼光銳利,多拿一根菜都逃不過他的金睛火眼,有時候還會用筷子翻下菜餚,確保白飯底下沒有暗藏“好料”。
很多經濟飯檔已經易名為專門店或自助餐,比較平民的才叫“雜飯”,經濟飯這個名詞差不多走入歷史,同事還說,現在有錢人才吃雜飯,錢包不夠厚都不太敢走進去。
之前網絡上還有個引起討論的熱文,主題是:“吃雜飯敢敢拿蘇東才會出人頭地”。海鮮和肉類屬於雜飯檔或嘛嘛檔的高價位食物,如果敢點蘇東或把魚夾進盤子,代表這個人的抗壓能力強,飯價不論多高都有勇氣承擔,自然家庭開銷再重和生活挫折再多都勇於面對,所以敢拿蘇東的人才有“大格局”。
這個笑話其實是苦中作樂的調侃,反映雜飯檔也有一般人吃不起的高檔食物,小市民的經濟負擔更是來到臨界點,花費不能夠太隨性,否則就會收支失衡捉襟見肘。
當然老闆也有苦衷,先不談原料食材的價格波動,人工水電租金都是負擔,他們說東西貴來貴賣而已。老闆還可以把增加的成本轉嫁出去,或者從其他方面下手,例如快餐店的炸雞已經縮水變童子雞、漢堡三口吃完、已經很久沒有任拿任吃的醬料……,處於“捱打狀態”的升斗小民,只能吐苦水感嘆加薪的龜速永遠追不上通脹的火速。
當國內貿易及生活費部長沙拉胡丁指食品原料價格漲到不受控制的說法,是毫無根據的不實指責時,很多人都以為聽錯了。
部長說日常食品原料都沒有漲價,雞肉、白米、牛肉、包裝食用油、白糖、麵粉等仍有政府的補貼,他說除非是購買進口食品或沒有津貼的品牌,否則指原料漲價是胡說。
聽起來也有道理,統制品的價格向來受到控制,之前猛漲的食用油已經恢復到原有水平,蔬菜雞肉的供應也穩定下來,可是為什麼市場上一片漲聲,有些熟食更是漲到相當誇張的程度。人民渴望部長和相關部門為這個問題找出答案,甚至採取執法行動。
最近友族的齋戒市集也是一片哀聲嘆氣。一塊牛肉煎餅叫價20令吉,飲料差不多是連鎖店價位,糕點漲價了還變小,小市民去了一趟市集50令吉沒有得找。
部長從官員到全國齋戒市集調查物價得到的回饋是,有70%商販滿意生意取得預期盈利;只有少數商販賺幅不如預期。部長也看到好些連鎖店及冷氣餐館都客似雲來,欣慰國家走在經濟復甦之路。
但商家賺得盆滿缽滿,羊毛都是出在羊身上吧?
東西再貴也有人消費,有些網民就認為既然消費了就不要投訴,想便宜就回家煮,只要消費人不光顧,商店自然閉門大吉。這種說法也是見仁見智。
做個精明消費人是正確的,在踏進餐館之前,餐牌要看清楚,覺得合理才消費,不要委曲自己的口袋。
不過,投訴是消費人的權利,如果消費後發現有隱藏式收費,一定要投訴,大眾也可以評評理,未必是小販的手段,可能是整個市場的問題,如果是奸商則可以用群眾力量讓他得到教訓。
但單憑人民的精明消費,並不能叫物價下降,還需更多監督和行動,只是報喜不報憂並不能讓平民百姓感到幸福快樂。
別忘了我們還有一項法令叫《2011年價格統制及反暴利法令》,該用就要用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