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打灵再也13日讯)自教育部长宣布19日(星期三)为特假后,引起部分网民抱怨,大叹马来西亚的假期放不完;家长也抱怨,开课不久频频假期,影响学生的上课心情和学习进度。
目前的新学年开课日是落在3月尾,根据计算,在上半年6个月181天,全国中小学上课不足60天,因此马来西亚华教家长协会(华协)促教育部赶紧调回1月上课,也勿频频放假。
ADVERTISEMENT
华协:常放假影响学习心态
华协会长骆展丰接受星洲日报访问时说,教育部突然宣布19日为特假,不但让家长措手不及,加重家长的负担,还对企业的运作带来一些影响。

“上半年学校的上课日不足60天,经常放假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
自教长宣布特假后,有家长建议不如从4月19日起直接放到5月7日,这是因为5月1日(星期一是劳动节),5月4日(星期四)是卫塞节,学生上两天课又假期,一个星期学生只上3天课。
也有家长抱怨在要求教育部调整回1月上课时,教育部以担心上课天数不够而拒绝,如今又再宣布放假。
仍达至少190天上课日
不管怎样,如果加上下半年和2024年的上课日,全国的学校上课日还是达到教育部至少190天上课日的规定。
根据计算,A组学校在2023年/2024学年的总上课日是197天,而B组的学校总上课日是195天。这两天的差别分别是4月1日至20日的上课日,A组13天,比B组的多了1天;而6月4日至30日的上课日,A组是17天,比B组的6月5日至30日的16天又多了一天。
“突特假”影响家长企业
骆展丰说,大马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开斋节放假举国同欢是好事,但是我国还有其他种族。因此,他促请政府三思而后行,最好可以减少这种“突然特假”,以减轻家长的负担。
他说,突然多一天的特假,会对家长造成困扰和负担,上班族家长或需要请假在家照顾孩子,否则要支付额外的费用把孩子送去安亲班。
他说,对于企业,开斋节肯定要让穆斯林员工请假回乡,但是现在又多了一天特假,导致本来没有申请假期的非穆斯林员工,可能也要请假照顾孩子,或多或少影响企业的运作。
“现在是星期三特假,星期一、星期二会不会有人突然病假?老板都很无奈。”
他提到,上半年太频密的放假不是一件好事,这会影响学生的上课心情和学习进度。
“这段日子学校上课一直走走停停,每次放假后重新上课,学生又要调整心情,上半年50多天的学习,看来没做到什么东西,这是教育部要思考的问题。”
不少家长网上抱怨
根据教育部官网资料,随着教育部宣布4月19日为特别假期,这意味到6月为止,A组的学校上课日是58天,而B组的学校上课日则是56天。A组的学校是柔佛、吉打、吉兰丹和登嘉楼;B组的学校是马六甲、森美兰、彭亨、霹雳、玻璃市、槟城、沙巴、砂拉越、雪州、吉隆坡、纳闽和布城。
对于教育部长法丽娜日前的这项宣布,不少家长在网上叫苦连天,抱怨孩子的上课日没几天。而根据记者向一些把孩子送去安亲班的家长了解,虽然安亲班当天还是照常开门,但是会收取额外收费。
3月仅上课10天
2023/2024学年原定在3月12日和13日开学,但是教育部为确保大马教育文凭(SPM)考试能够顺利进行,展延一周至3月19日(A组学校)和3月20日(B组学校)才开学,以致全国中小学生3月只上课10天。
来到4月,以B组学校为例,原本4月1日至21日总共13天的上课日(当中20日和21日两天是开斋节假期),教育部为配合开斋节宣布4月19日为特假,使到上课日只剩12天。
根据教育部官方网站的假期表,中期假期过后,学生再读18天(5月1日至26日),又从5月27日开始至6月4日,享受9天的第一学期假期。过后,学生将继续从6月5日上课到6月30日,共16天。
这意味着,在今年上半年,1月至6月有181天,但B组的学生总共只上课56天。
不过,记者今天无法登入教育部上述官网。
校长职工会:只要上课满190天
特假不影响教学
全国校长职工会总会长蔡淑祯说,教育部长宣布4月19日是好事,让教师和一些家长可以提早回乡过年,无形中也减少了交通拥挤的情况。
她对星洲日报说,虽然教长的这个宣布,会对一些原本计划在19日当天要进行活动的学校带来不便或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但她相信这些事是可以解决的。
对于家长抱怨半年上课不足60天又频频放假一事,蔡淑祯说,2023/2024学年3月20日才上课,到了4月20日才刚满一个月,这个特假基本上不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更何况这个学年是到明年3月才结束。
她强调,只要一年的上课日有190天,都不会因为特假而影响教学和学习进度。
2023/2024学年全国学校上课天数 | ||
A组学校 | B组学校 | |
第一学期上课天数 | 41 | 40 |
第二学期上课天数 | 56 | 55 |
第三学期上课天数 | 100 | 100 |
总共上课天数 | 197天 | 195天 |
2023/2024学年尾假期 | 2024年2月9日至3月9日(30天) | 2024年2月10日至3月10日(30天) |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教育部是我国获得最多拨款,也就是资源极为充沛的部门,问题是拨款和资源有没有用在刀口上。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22年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由于冠病造成学习中断,许多国家的评估都比之前逊色,我国在所有三个主要指标,即数学、阅读素养和科学的评比成绩均下降。
副教育总监阿兹曼表示,冠病疫情造成的“学习损失”(Learning Loss)是导致PISA评估成绩下滑的主因。不能否认,疫情封城锁国,学校关闭,师生们被迫隔着电脑屏幕上课,的确带来很大的教学困扰。疫情后不少学生无法完全重新回到之前的学习状态,或者疫情前已经开始耽于学习,所以疫情导致的学习中断,确有其事。
不过,把评估成绩下滑完全归咎疫情影响,未免有规避责任之嫌。毕竟参与评估的国家仍有许多成绩保持一定的卓越水平。我们不能忽视其他的相关因素,PISA报告还有其他方面的讯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PISA报告涵盖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要求,在远程学习期间,38%的马来西亚学生每周至少一次在理解学校作业方面遇到问题,32%的学生在寻找可以帮助他们完成课业的指导者遇到问题(经合组织平均水平:34%和24%)。
在评估表现较高且学生归属感不断提升的教育系统中,在远程学习期间遇到问题的学生较少。大马教育在MCO期间面对的种种问题,相信大家记忆犹新,当中获取的教训不能因为疫情过去,就选择遗忘和忽视,下一次若不幸再面对类似状况,必须引以为鉴。还有当中产生的后遗症如何匡正,我们必须有一套方案。
理解课业面临困难的时间太长,会造成学生缓于学习,最后可能会就因此干脆放弃学习。报告就指出,33%的大马学生表示,疫情期间他们每天都通过实时虚拟课程获得学习支持。而有17%的学生表示,学校的老师每天都会询问他们的感受(经合组织的平均值:51%和13%)。
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得到支持和关注,是任何时候都不容忽略的,无论是疫情期间的远程学习,还是开放后回到实体学习空间的时候。幸运的是,家长们非常关注孩子在学校内是否有得到老师完善的课业辅导。从学校校长那里收集的PISA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间,许多国家/经济体参与学校和学习的家长比例大幅下降。马来西亚的情况并非如此。
2022年,马来西亚33%的学生所在学校的校长报告称,在上一学年,至少有一半的家庭主动与老师讨论了孩子的学习进度(42%是老师主动讨论的);2018年,相应数字为31%(和35%)。2018年至2022年间,家长积极参与且关心孩子的教育进度,学生往往会表现出比其他同学更稳定或更好的成绩。
同时,疫情导致的“学习损失”能不能在解封后弥补回来,教育部和校方投注了多少关注以及采取了什么行动,至关重要。一些学校的老师经常因为各种原因缺课,许多学校更面对师资短缺的问题,这些会造成持续学习中断的问题必须迅速解决。
PISA巴黎总部的分析专家哈葛林(Tue Halgreen)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从PISA过去的数据资料可以看出,表现好的国家,如被视为教育模范生的芬兰,还有日本等,都有一些共通性,就是老师是一个被社会看重的职业,因此能吸引到极优秀的人才加入教学行列,有意接受培训的要经过激烈的竞争才能成为老师;反之在PISA表现差的国家,当老师是年轻人最后的选择。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待教育的心态。我们这里另有一个现象,家长们重视孩子课业表现,惟当中有多少家长会希望孩子当老师?成绩优秀且有志执教鞭的学生,学校和政府会鼓励他们坚持梦想吗?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哈葛林进一步指出,PISA表现好的国家,会用一切资源帮助每一个孩子完成某种程度的教育,他们不会特别把资源放在高分群学生身上,尤其在PISA表现不断进步的国家里特别明显,他们重视落后的低分群学生,把他们的成绩带上来,同时带动改善整体教育的素质。他们会同时重视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尤其是针对最需要协助的地区和学校。
教育部是我国获得最多拨款,也就是资源极为充沛的部门,问题是拨款和资源有没有用在刀口上。软硬体设施同等重要,维修和保养、新建及扩建的款项须公平分配;只要是由教育部委派师资,采用国家课程纲要的学校,必须一视同仁。至于独中和宗教学校,秉持“有教无类”,只要能够为国家作育英才,当局就不要把他们当作政治工具,认真地看待他们的角色,给予平等资助,即是展现“昌明”理念。
PISA评估报告既然备受重视,就必须全面地看待报告,我们应该思考教育的更多层面,而不只是排名,还有数字下,可以好好探究的教育本质。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