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尼湖佔地大約6923公頃,20年前憑著清澈湖水和聞名的花簇美景,成功在2009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大馬首個生物圈保護區,這一認可是基於高度生物多樣性和當地社區的價值,附近原住民也尤其依賴湖泊生態系統的自然資源。
報道:李佳憓
ADVERTISEMENT
照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檔案圖
除了世界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71年發起“人與生物圈計劃”下的生物圈保護區也同等重要。
截至2021年,東南亞共有44個生物圈保護區,柬埔寨1個、印尼19個、緬甸2個、菲律賓3個、泰國5個、越南11個及馬來西亞3個,分別是我國半島第二大天然湖泊——彭亨珍尼湖(2009)、沙巴克洛克山脈(2014)和檳城升旗山(2021)。
其中珍尼湖的保護工作最具爭議性,人們甚至擔心它會否變成死湖?
周邊森林變光禿禿紅土
珍尼湖佔地大約6923公頃,20年前憑著清澈湖水和聞名的花簇美景,成功在2009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大馬首個生物圈保護區,這一認可是基於高度生物多樣性和當地社區的價值,附近原住民也尤其依賴湖泊生態系統的自然資源。
如今這些珍貴的宜人景色已不復見,周圍的森林地變成光禿禿的紅土,湖面漂亮的粉色荷花也少了許多。但國立大學珍妮湖研究中心主任諾哈雅蒂阿末強調,在聯邦、州政府及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努力下,珍尼湖正在慢慢恢復其最佳狀態。
小詞典:生物圈保護區
生物圈保護區由各國政府提名,再由教科文組織總幹事根據人與生物圈計劃國際協調理事會(MAB ICC)的決定進行指定,給予國際公認的地位,每10年需進行一次審查。
目前UNESCO正在重新審查珍尼湖。諾哈雅蒂阿末強調,初步報告及有關結果都是嚴格保密,任何包括來自媒體和有爭議的聲明也可能受到UNESCO考慮的消息來源。
水質2B級 可進行水上活動
珍妮湖研究中心一直關注和檢測湖水的水質,根據國家水質標準,珍妮湖目前的水質處於2B級,可用於與身體接觸的水上娛樂活動,如划船。
卡爾森營養狀態指數(CTSI)是最常用於監測湖泊生態系統質量的指標,主要分為4類型:貧營養型(oligotrophic)、中營養型(mesotrophic)、富營養型(eutrophic)及超營養型(hypertrophic)。
“珍尼湖被認為是一個富營養型的湖泊,植物可以良好生長但仍受控,沒有任何藻華,即浮游植物密度迅速激增的現象。”諾哈雅蒂阿末解釋,一個健康的湖泊不會有藻華,因為這會導致透明度差和低氧含量,使魚類和浮游生物窒息。
她回答,一個沒有任何生命體的湖泊被稱為死湖,但珍尼湖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湖泊,自2005年來該生物圈保護區擁有21至28種魚類,其低熱帶雨林記錄了多達170種植物,其中15類為特有種,還有32種被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植物紅色名錄。
重植荷花 盼重現花簇美景
珍尼湖經歷了一些人為的變化。她舉例,1995年興建的水閘是用來控制從珍尼河流入的水以維持湖水的水位,供旅遊和划船活動使用,惟適逢季風期間的高水位卻導致一大片荷花被淹沒而凋零,其他有生命力的本土植物數量也明顯減少。
為了挽救珍尼湖原貌,馬來西亞森林研究院(FRIM)和半島森林局開始實施“荷花重植計劃”,運用浮動平臺防止荷花在洪水中被淹沒,以確保荷花種群的可持續性。
她說,荷花重植計劃是珍尼湖修復中的成功案例之一,由東海岸經濟特區發展理事會(ECERDC)持續資助,其他措施還包括魚類遷徙模式,以改善湖泊中的魚類資源和多樣性。
“由於生態系統發生了一些人為變化,我們自然要適應和應對這些變化,長遠地改善生態系統,我們正努力通過使用先進技術進行長期研究、各領域的學術整合、多方利益相關者參與和當地社區的能力建設,來達到最佳的實踐方法。”
她指出,目前珍尼湖已經沒有外來水生植物紅花穗蓴(Cabomba furcata,俗稱紅菊花草)的入侵,區內的河流和森林也正在積極修復,特別是之前的採礦地點。
彭亨國家公園機構(PTNP)早前收緊對珍尼湖生物圈保護區的土地使用,據該中心指出,目前該區沒有任何採礦活動。
“(我們)已經提交了審查報告供重新確認,同時對UNESCO的要求作出了回應,現在我們只能等待結果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