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李佳憓
照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檔案圖
ADVERTISEMENT
目前,東南亞共有42個景觀震憾的世界文化遺產,你曾到訪哪幾個?哪些又被列入口袋清單?
現在就規劃一趟東盟世界遺產之旅吧!遊北至南,經過緬甸蒲甘、越南會安古鎮、寮國琅勃拉邦的古城、再到柬埔寨吳哥窟和泰國素可泰歷史城鎮,見證南傳佛教足跡;
或西至東,觀賞印尼婆羅浮屠寺廟群后,前往大馬檳城與馬六甲歷史城鎮歇息,途徑新加坡植物園,再飛往沙巴京那巴魯國家公園和菲律賓巴洛克教堂,遊興未盡!
申遺後變旅遊區
寮千年古城淪商業化
東南亞考古研究所(ISEAA)創始人兼執行董事喬伊斯.懷特(Joyce C.White)從1978年開始東南亞史前研究,早在列入世界遺產名單之前,就曾到訪過寮國的琅勃拉邦古城、石缸平原和泰國班清考古遺址,見證了申遺後的變化。
居民被迫離開原生地
她接受《星洲日報》專訪時分享自己眼中的琅勃拉邦。“成功申遺後,當地經濟蓬勃發展帶來了許多物質利益,居民因為無法適應新的經濟框架,基本上被迫離開了原本生活的地方。”
有著千多年曆史的琅勃拉邦坐落在寮國北部,蜿蜒的湄公河穿城而過。這座古城在曾是瀾滄王國都城後淪為法國殖民地的背景下建成,有金碧輝煌的小乘佛教寺院,也有法國殖民時期留下的西式建築,異國文化相融合的獨特性使它在1995年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是寮國曆史與文化的象徵。
改造老建築衝擊傳統文化
雖是保存最好的遺產地之一,如今卻步向過度商業化。馬來西亞理科大學國際考古研究中心總監謝明訓也指出,許多房屋和老建築被改造成了民宿、餐廳、咖啡館或酒吧,當地傳統的文化歷史價值正在逐漸消失。
“很多當地人已經搬離琅勃拉邦,因為他們可以用高價租給酒店和咖啡館業者,賺更多錢。”
2027年對GDP貢獻5630億美元
旅遊業是東南亞的經濟支柱,預計到了2027年,世界文化遺產勝地將為東盟國內生產總值(GDP)貢獻約5630億美元,且每年增長5至6%;東盟預計到了2025年和2030年將分別迎來1億5200萬和1億8700萬的國際遊客。
為了保護古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相關機構都會規定當侷限制遊客人數,但不幸的是並非人人遵循,難以抵擋“前來朝聖”的人群湧入也讓遺產發展陷入兩難。
柬糾正管理模式 定期維護遺址
“不過在柬埔寨暹粒,雖然舊日的水鄉魅力消失了,但不可否認吳哥窟對整個國家乃至東盟所帶來的經濟利益,讓這座沉睡的遺址躍升為世界必訪景點。”
喬伊斯回憶,吳哥窟在1992年剛列入世界遺產時,幾乎沒有任何基礎設施,只有符合當地需求的簡單設備。受到該國政府高度重視,當局不斷努力糾正管理模式如改變行人和交通路線,定期維護遺址,我們才有機會看見這一座座宏偉壯麗的高棉民族建築。
“過去30年,柬埔寨與外來機構和學者合作的同時也發展了世界級的本土專業知識和學術研究,反觀寮國的本土專業知識發展較慢。”
氣候變 水位升
越印菲3遺產恐“消失”
氣候變化是另一個大問題。謝明訓觀察,目前有3個東南亞世界遺產因受到氣候變遷的直接影響存在“消失”風險,包括越南會安古鎮、印尼科莫多國家公園和菲律賓科迪勒拉山的水稻梯田。
一、越南會安古鎮,這是保存相當完好的15至19世紀東南亞貿易港。映入眼簾的是1100多座木質結構的土洋結合建築,房屋鋪有瓷磚,木上雕刻著傳統圖案,就連街道規劃都是原始且完整的,呈現了400多年前傳統城鎮景觀,如今是一個貿易港口和商業中心。由於會安的大部分地區都僅高於海平面2公尺或更低,每逢農曆九月和十月都會面臨水災,隨著全球暖化及海平面上升,這種情況會變得更嚴重甚至沉陷。
二、印尼科莫多國家公園亦被稱為世界新7大奇觀之一,是目前唯一發現還存“科莫多恐龍”的地方,全球僅剩5700只此種世界最大的巨型蜥蜴,引起研究進化論科學家的極大興趣。不過,這個孤立物群非常容易受到降雨量影響,由於全球變暖,環境將不太適合這些蜥蜴繁殖,身處步向絕種的危險之中。
三、菲律賓科迪勒拉山的水稻梯田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的菲律賓殖民時代,伊富高山上的稻田一直是依山坡地形耕種,當地種植知識代代相傳,擁有世界最大的人造灌溉系統,享有“天國的階梯”、“通往天堂的天梯”等美譽。同樣地,梯田種植對氣候變化非常敏感,各種溫度升高、極端降雨、暴雨、土壤侵蝕和山體滑坡都會導致梯田倒塌,影響這個地方的完整性。
馬4遺產未來或存風險
海平面的上升,讓其他坐落於河水附近或海平面較低的世界遺產地同樣岌岌可危。
“儘管目前來看,馬來西亞的4個遺產地沒有立即面臨此種危機,但在未來也可能是一個風險。”他說,人們可以通過砍伐森林、減用塑料、減少碳足跡等努力扭轉或停止氣候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
馬來西亞的4個世界文化遺產分別是沙巴京那巴魯國家公園、砂拉越穆魯山國家公園、馬六甲海峽沿岸的歷史城鎮(檳城與馬六甲)和霹靂玲瓏谷地考古遺址。
東盟古蹟保存進展大
專家:別再掠奪摧毀了
“我曾目睹一個非常有考古潛能的洞穴遺址被完全(人為)摧毀,村民們將所有洞穴內的沉積物清除,把土地賣給開發商做花園,為了短期利益壓倒了本可以成為潛在旅遊價值的長期資產。”
開發造成無可挽回破壞
積極推動東南亞考古研究的喬伊斯坦言,東盟在過去數十年裡為保存和保護區域內遺產的努力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其中令人痛心疾首的兩大人為破壞是個人或組織的掠奪、清除與破壞活動,以及政府或發展單位無視遺產資源而持續開發。
“第二種是最具破壞的,因為大片的土地可能在幾天內被推土機剷平或淹沒,眨眼間就完全摧毀了遺址,無法挽回。”
目前全球已有4個世界文化遺產遭除名,即德國德累斯頓的埃爾伯峽谷、阿拉伯羚羊保護區、英國利物浦海事商城和格魯吉亞的格拉特修道院。
修建水壩危害湄公河生態
雖然東南亞世界遺產暫時安全,但人們對部分遺址感到擔憂。她特別點名琅勃拉邦附近的湄公河上的修建水壩項目,可能導致當地本土生態和生活方式遭破壞,進而慘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除名。
喬伊斯心痛:“琅勃拉邦是寮國的主要旅遊目的地,(水壩)項目被認為是一個悲劇,事實上這是完全可避免的,因為湄公河及其支流已經有很多水壩了,並已危害湄公河的生態系統,為何還要把問題複雜化?同時可能破壞該國最重要的遺產之一?”
她強調,管理遺產不僅僅是保護遺蹟的完整,更重要的是遺址範圍的生態系統,而當水壩因技術陳舊或河流改道而停止運作後,這座珍貴遺址將失去原本的持續性價值。
促建立更嚴格國家遺產法
“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各國政府必須決定如何優先發展其遺產資產。”喬伊斯補充,各國對於保護遺產的法令不盡相同,但現有的執法不足以阻止破壞。
在馬來西亞,《2005年國家遺產法》(645法令)是由國家文化遺產局負責維護和保護馬來半島的考古和自然遺產、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水下遺產、古物等,而各州政府亦有各自遺產法進行相關事項。
她還提議,任何發展計劃如建築水壩或娛樂場所等之前,都需要做更多調查(包括相關遺址研究)並由發展項目提供預算,在更嚴格的遺產法及執行下確保開發項目動工之前恢復遺產證據。
.wp-block-qubely-buttongroup { margin-bottom: 1.5em } .qubely-block-btn-anchor.is-medium { color: #000; } .qubely-block-btn-anchor:hover { color: #33A370; } $(“.qubely-block-btn .qubely-block-btn-anchor”).click(function() { var target = $(this).attr(‘href’); $(‘html, body’).animate({ scrollTop: $(target).offset().top – 55 }, 1000);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