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簡介:龍媽媽,57歲的印尼華僑,兩年前開始變得健忘、恍惚,一度誤診為憂鬱症,後來才發現是嗅溝腦膜瘤在作祟。
龍媽媽是一位手藝精湛的裁縫師,3年前Covid-19疫期肆虐,生意做不下去,逼不得已才退下來。不久後,家人發現她漸漸變得沉默寡言,常常忘東忘西,注意力無法集中,逗她說話,她也無心搭理,還三不五時鬧頭痛。
ADVERTISEMENT
家人以為她無法適應疫情,放不下昔日相對充實的生活,以致心情抑鬱。孩子帶她去看醫生,吃抗憂鬱症藥物,卻也不見好轉。
女兒珍妮見媽媽精神恍惚,記憶力日漸衰退,生活作息也日夜顛倒,擔心她得了什麼病,於是跟公司請了長假,帶媽媽從印尼飛到吉隆坡求醫。
做了體檢後,醫生為龍媽媽進行記憶力檢測。除了自己的名字,歲數、生日日期、地址等她都一概記不起來,簡單的數學題也無法作答。遠期記憶功能減退,短期記憶也一樣受損,剛發生的事或說過的話,轉身就記不得了。
腦波檢查時,腦神經內科醫生髮現龍媽媽的大腦機能出現障礙,於是轉介到我的部門。做了電腦斷層掃描後,才看到她的眼球后方顱底暗藏著一顆巨大的腫瘤,診斷為嗅溝腦膜瘤(Olfactory groove meningioma),由於體積太大(7x7x5cm),壓迫前腦,造成顱內壓增高,引發腦腫、反應遲緩、記憶退化等問題。
嗅溝是大腦額葉底部的一個腦溝,內含嗅束,嗅覺逐漸喪失是嗅溝腦膜瘤的早期症狀。我無法從龍媽媽口中問到這方面的詳情,只好轉問珍妮,她想了想,說媽媽很可能這兩年來都嗅不到任何味道,但家人忽略了,以為她只是對生活提不起勁。
當知道媽媽不是憂鬱症,而是因為嗅溝腦膜瘤出現種種精神症狀,嗅覺喪失兩年卻無人察覺時,珍妮不禁深深自責,愧疚不已。聽到要切除腫瘤時,她又忐忑不安,擔心媽媽承受不了開顱手術的後遺症。
我告訴她說,手術會有一定的風險,包括出血、細菌感染、腦水外流等,但不做手術的話,龍媽媽的病情會持續惡化,顱內壓會再升高,腦腫、精神症狀都會加劇,甚至可能影響視力、造成癲癇等。
珍妮考慮一番後,決定讓媽媽接受手術。手術時,我藉由電腦定位導航的協助,更精確、完整地切除腫瘤,避免誤傷腦神經,同時,我也為龍媽媽修補腦膜,以防術後腦水外漏。
龍媽媽在加護病房住了兩天後,轉入普通病房,並開始做復健,嗅覺也慢慢復原。“太感動了,媽媽終於聞到美祿的香氣!”珍妮興奮地轉告我。
除了恢復嗅覺,龍媽媽的精神狀況也有好轉,可以專注聆聽,與女兒對話了。
兩個星期後,珍妮和龍媽媽飛回印尼,臨行前我提醒她要定時給媽媽服食抗癲癇藥物,耐心靜養至少半年,因為神經線的創傷需要6~9個月才能復原。
她用力點頭,承諾會用心照顧媽媽,“我讓她暫時住在我家,我不會再讓她一個人生病一個人受苦了。”
點看更多文章: 盛曉峰/腎臟病患者長期洗腎 腰椎崩塌痛楚不堪 盛曉峰/建築工友腦幹出血性中風 成了植物人 盛曉峰/非典型腦膜瘤 年齡越大 複發率越高 盛曉峰/左頂葉腦溢血性中風呈半昏迷狀態 手術搶救過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