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重度依賴手機的今天,人們都習慣地通過手機吸取各類資訊,尤其是新聞,往往能在事件發生的1小時內,甚至當下就已經得知。
接著,可能風波伊始,又有新的事件發生,鋪天蓋地的資訊迎面而來,速度與數量讓我們的大腦幾近難以負荷,然後迅速又遺忘,新資訊又填補上,週而復始。
ADVERTISEMENT
彷彿吃到嘴裡的食物,還來不及品出什麼滋味,便囫圇吞棗,更談不上消化、品味。
因此每當提交體量巨大的專題稿後的第二天,一般是可以忙裡偷閒喘氣的日子,也只有這種時刻,我方有閒情逸致地仔細翻閱報紙,一點一滴地消化海量的信息。
其實,比起在網絡看新聞,我會更傾向於看報紙,雖然一些資訊早就在前一天的星洲臉書專頁上看過了,但是有很多新聞或課題並非網民青睞的“流量密碼”,所以往往在臉書或社交平臺上不見蹤影。
比如在廢除強制死刑法案呈國會二讀的同一天,阿莎麗娜還提呈2023年性侵兒童罪案修正案一讀,對涉及性愛直播有關的罪行可被判處監禁不超過20年和罰款最高5萬令吉,以及一系列完善保護兒童的提議。
我不是廢死派,可是在翻閱報紙時,從文中的例子明白了廢除強制死刑,不等於廢除死刑,而是給予法官酌量權。像長期遭遇家暴,甚至入院的婦女,有一日不堪受虐,趁著丈夫酒醉,將其殺死。面對這樣可悲可憐的“殺人兇手”,在廢除強制死刑的情況下,法官可以判處死刑或運用酌情裁量權判處替代刑罰。
這意味著廢除強制死刑,是在反廢死和廢死之間取得平衡,作為一名非廢死派,感情上還是能接受的。
然而,前者卻在網上引發輿論浪潮,人聲鼎沸;後者甚至都未曾出現在我的社交媒體首頁。
前者新聞頁面下憤怒的評論,當中有許多更像是隻看了標題,連內文詳情都未點進去看過。
還有一次,是在新聞頁面上一則關於A黨隔空回擊B黨的新聞,評論的讀者質疑:“為什麼你們不發B黨的內容?!”。
但其實當天在報章上,AB兩黨隔空交火的新聞就刊登在同一頁,而在網上卻沒法如此呈現,以至於許多網民以為只報道A黨的消息。
這就是為什麼說網絡的資訊碎片化。
在網絡上不僅信息碎片化還很“嘈雜”。明明無聲的文字,隨著評論者的情緒變得吵鬧。
因此,在沒有評論空間,單純只呈現新聞的報紙上,反而可以靜下心思考,在不被任何聲音左右的情況下做出判斷。
還有更多看起來不大不小,但與政策相關的新聞,也只有在報章裡看到,偶爾還會是我們的靈感來源和助力。
有時候編輯別具匠心的排版,也是我喜歡看報紙的原因。
一針見血的題目,配色出彩的版面,充滿意境的選圖,巧思躍然在紙上,極為賞心悅目。
可惜,這無法照搬到網絡上。再精美的版面,到網上只能是千篇一律,毫無驚喜的頁面。
對我來說,看報紙不僅僅是吸收資訊而已,也是欣賞編輯極具創意的美。
P.S.藉此向我副刊的編輯同事表達愛意和感激,你們的創意和用心為我的專題增色不少,愛你們喲!麼麼噠!
更多文章: 梁慧穎/不平靜的第一天 黃琬焮/砂拉越 水牛之外的打卡地標 白慧琪/做功課 陳愐壯/聲音壞了,就是壞了 李依芳/時尚,看了沒有懂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