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華不是總愛講“集體領導,集體負責”嗎?好,馬華如今輸剩2個國席,為什麼必須被問責的,卻只是魏家祥一個人,而不是整個馬華中委會,甚至所有涉及大選的區會負責人?
ADVERTISEMENT
馬華本月20日啟動黨選機制,全國各支會在這一天提名,然後在本月30日選舉。
支會改選很重要。全國超過3000個支會將選出各自的區會代表,而全國180多個區會將在6月11日舉行代表大會,然後預計在9月選出2023至2026年度中央領導層。
沒有跡象顯示現任總會長魏家祥將不尋求蟬聯,而與此同時,有心人在營造聲勢挑戰魏家祥,傳言甚囂塵上。
黨選通常有個潛規則,即挑戰派應師出有名,開戰前先數落當權者的罪狀一二三四五。
魏家祥的罪名可大嘍。
首當其衝,就是領軍戰敗1119大選,所以必須為此負上全責,不應尋求蟬聯總會長職;“挑戰派”一再強調,此乃馬華的“優良”傳統。
問責制在政治上絕對說得過去,要魏家祥為馬華在大選的慘敗負責,也不是全無道理。但是,此舉就一定為馬華帶來好處嗎?
前總會長黃家定(2008年308大選)、蔡細歷(2013年505大選)和廖中萊(2018年509大選),都曾為大選的落敗而不尋求蟬聯,但馬華可因此翻了身,且越來越好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308大選,馬華勝出15個國席,505大選7個國席,509大選1個國席;戰績節節敗退。
總會長不尋求蟬聯,表面上是服膺民主的一種舉動,然而馬華的影響力,在“總會長”接二連三“退伍”聲中江河日下的事實,卻赤裸裸地擺在眼前。
還有,馬華不是總愛講“集體領導,集體負責”嗎?好,馬華如今輸剩2個國席,為什麼必須被問責的,卻只是魏家祥一個人,而不是整個馬華中委會,甚至所有涉及大選的區會負責人?
再者,2018年509大選,當馬華輸剩1個國席的時候,那個碩果僅存的國會議員,正是魏家祥;而魏家祥在1119大選,也是馬華勝出2個國席的其中一人。
由此可見,魏家祥是個懂得且肯用心經營選區的政治領袖,要不然也不會在亞依淡國席屹立不倒。
另一個例子,就是丹絨比艾國會議員黃日升。他在509大選微差落敗,卻在之後的補選中捲土重來,以亮麗的票數收復失地,並接著在1119大選成功守土。
事實證明,魏家祥和黃日升沒有在1119大選的政治大風吹中應聲倒下,靠的是他們對本身選區的苦心經營;這一點,馬華其他領袖辦到了嗎?如果都沒辦到或沒辦好,那麼那些有心人憑什麼要魏家祥退位讓賢?
忍辱負重,在晦暗不明的政治氛圍中,繼續扛起重塑馬華光輝的歷史責任,才是魏家祥更艱難的抉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