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星雲

發佈: 7:00pm 20/04/2023

援助

婦女

學習

貧窮

學費

知識

單親家庭

承諾

負擔

潛能

童言童語

張媽咪

無限

加油吧,女孩!/張媽咪(峇眼色海)

學校假期裡的一個晚上,我接到一位家長的來電,希望我給她校長的手機號碼。她的女兒剛要升上中五,因學校的分班制而被分配到隔壁班。但是她不想轉班,所以通過公函申請,再要求母親向校方求情,希望可以留在原本的班級。由於母親工作繁忙,無法親自到校,所以她想與校長私聊,以確定女兒是否被允許留在原有班級。

我身為考試主任,只是負責呈報成績分析。但我作為這兩班的文學老師,還是忍不住問她,是否知道校方分班的用心良苦呢?是否知道女兒只是為了要和朋友在一起才不要換班?是否知道她原本的這一班上課的情況很糟糕?有幾個問題學生拖慢了老師的教學進度。

ADVERTISEMENT

她說女兒小學時因為分班制而感到壓力,無法好好。而且女兒已經答應她,只要不換班,她就會好好努力讀書。

這位母親再三強調自己是,工作繁忙,無法親自到校見校長。既然女兒已有,她就要幫女兒極力爭取。

是啊,安娣。這就是為何校方要家長親自到校商榷的原因啊!如果她繼續留在那一班,老師的訓話懲罰是多過教學的,她要怎麼專心讀書呢?那位單親媽媽堅守自己對女兒的承諾,正如她堅信女兒對她的承諾一樣。

安娣,有沒有想過她中五畢業後要繼續升學?她遲疑了一陣,再一次說明她們是單親家庭,應該沒錢讓她繼續讀書了。我不禁提高聲量:中五畢業後不能升學,不是因為她來自單親家庭!她可以申請,也可以兼職。教育是可以改變的。

我查了一查她的成績,沒有一科及格。

好吧,如果沒有升學的打算,無非就是想留在那一班好好地跟閨蜜們度過愉快的一年吧!那麼,可否引導女兒,不要一遇到新環境就逃避。明年就要出社會工作了,總是要去適應新環境新事物的。媽媽幫你求情,保護你,能夠到什麼時候呢?這位媽媽馬上澄清,女兒是很懂事、很獨立的,假期還會主動幫她做工。

聊了將近半小時,我深知無法改變她的想法,無奈地發了她想要的校長名字和手機號碼給她。(其實學校的簿子已印上學校的電話號碼。)

過了不久,和我共用手機的女兒一臉茫然地告訴我,媽媽,她只回了一句“好的”。嗯,不必再回復。該說的,不該說的,我都說了。

我一直跟她講解分班的好處,希望她不要後悔讓女兒留在原本的班級,甚至質疑她女兒並沒有她所想像的獨立,還憑什麼奢望她禮貌上的道謝呢?她打電話給我的目的就只是想要一個電話號碼,而我卻跟她說教說了半小時。她已經認定自己的做法是最正確的,也是最適合女兒的。我也不該再打擾她了。

相信人有的可能

為此事而感到有些鬱悶的我,想起自己小學六年級時,老師要我跟姐姐一樣申請報考國小試卷以便能夠直升中一。我有點不情願,因為我覺得自己沒資格。處於偽單親狀況的媽媽說,為什麼不嘗試呢?可以省一年的費用呢。為了不想給媽媽增加,我很努力地做練習,讀字典,結果還真的直升了中一。

中三那一年,我自己申請獎學金得了500令吉,正好作為中五畢業後考取摩托執照的費用。媽媽當時非常激動,因為她沒料到我獲得獎學金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家裡的兄弟姐妹眾多。

中五成績不甚理想,我到私人學院去唸中六,並在購物中心兼職,自己攢。由於會車褲腳,所以每小時的工資多了50仙,媽媽知道後笑得合不攏嘴,問我,家裡都沒有針車,你怎麼會車衣的?學校老師有教啊!

上大學時,我拼了命也考不到能夠免付教育貸款的成績。媽媽不知道這件事,因為我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大學畢業後,我很順利地申請到南馬的師範學院。媽媽歡喜地陪我去買黑長裙子和日常用品。聽到我的同學因為怕被調到偏僻地區而放棄就讀師範學院,她覺得很惋惜。對每天摸黑到膠園割膠的媽媽來說,有發電機供應電源的鄉村已經很先進了。

媽媽從沒上過學,卻給了我們7個兄弟姐妹最無價的生命教育。

工作幾年後,我就還清了高教貸款。30歲時,我已經有了自己的車子房子,還有一對兒女。媽媽很替我開心,因為她覺得這已經是很大的成就了。這些都是媽媽的功勞啊!(也算是爸爸“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想,直接或間接地給了我正面的影響。)

教育是怎麼改變貧窮的呢?——當你的三觀改變後,你會相信人有無限的可能,然後你努力去耕耘,最終你收穫了,脫貧了。最重要的是,你心靈富足了。

我要把媽媽傳授給我的正能量傳播給更多的女孩和,告訴自己的兒女,要相信自己有無限的,要相信的力量,知識可以帶我們去更遠的地方!

打開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00pm 27/03/2025
少/廖舒辉(亚罗士打)

当老师久了,总会不知不觉地染上一些口头禅。站在讲台上,常常不自觉地展现出“唐三藏”的那一面,喜欢用“唠叨”对付台下的“孙悟空”。唠叨多了,自己仿佛觉得语重心长,还衍生出了使命感。但偶尔,我会反问自己:我的唠叨,真的是为了孩子们好吗?”

上周,我们班送走了一位巫裔同学。他的家人将他送来了华小,是为了让他学习华文,多一门技艺。在二年级以前,他的华文成绩还不错,可两年的网课将他学习语言的自然环境彻底抹去。当他重返校园时,过去学习的一切几乎全都遗忘了。非常可惜,这位同学的天资聪颖,思维灵活,马来文和英文在班上都是佼佼者,但就是怎么都学不会华语。学不会华语,连带着其他科目如科学、数学、历史等通通都受到了影响。即便他能够理解这些科目的概念,但在实际评估时面对着由一堆方形汉字组成的试卷,只能投降。

但这位同学有一个天赋技能——画漫画,而且甚至是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在班上,只要是有空闲的时间,他就待在他的座位里拼命地画,甚至是老师上课时他也在画。有时候老师发现了,没收了一本,他很快又从书包里抽出了另一本。

他总是有画不完的漫画本。有一次出于好奇,我翻开了他的漫画本。栩栩如生,数不清的漫画人物,且还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我和几个老师都佩服于他的画技,也佩服于他对画画的热爱。站在老师的立场,我们总是忍不住对他说“少画画,多读书”,但他也一直没有听进去。

我也变成了爱唠叨的大人

直到他离开的那一天,我轻轻地给他一个拥抱,也忍不住叮嘱了一声“少画画,好好学习”。事后回想,我突然想起在我的成长过程里也经常听到别人对我说“少”干什么的话。比如小时候我喜欢读小说,常在老师上课时偷将藏在抽屉里的小说拿出来看,也因此被老师没收了好几回。在家里,我也总是拿着好几本小说或漫画摊放在家中的各个角落,有些是在窗前,有些是在客厅,有些是在厕所上的架子上。

我喜欢走到哪里读到哪里。因为这个习惯,我从小到大都被妈妈责骂,“少读漫画”、“少看小说”、“少做那些没有用的东西”。直到叛逆期时,我记得我终于回怼了妈妈一句“别人家的妈妈都希望孩子读书,你希望孩子不读书”。曾经,我们都认为看漫画、看小说是没有价值的事情。难道你的试卷会问你漩涡鸣人的必杀技是什么吗?

长大后,我当了一名华文老师,还修读了中文系,倒与当年读得杂的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今,当我送走我的学生时,我才发现我遗忘了热爱的力量。当我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偷看书本的时候,我遗忘了小时候那个爱看书的自己。我也变成了那些爱唠叨的大人,习惯着用“标准”去衡量那些事物是必要的,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

如果离别可以重来,我希望删掉口头禅里的“少”,而能够对他说一句“继续画画,不忘学习”。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