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一年級入學時,在級任老師分發的志願卡上寫下的志願嗎?志願是幼兒對成年後的自己,理想樣貌的展望與想像,同時也是學生大學科系上的選擇。前者是你想成為怎樣的人,後者則會對前者造成一定影響。“警察、律師、飛機師……”你想,不就是一份工作?然而,志願也不全然僅是一份職業,除了日復一日操作以滿足生活基本需求,它更應該提供人們自我實現的滿足感,並從中獲得生命意義。
ADVERTISEMENT
弔詭的是,《活力副刊》通過社交平臺展開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僅有13.2%的人仍堅持當初志願,其餘的86.8%目前人生與幼時立下的志願並無接軌,因現實因素如個人能力不足、經濟壓力、家人期待而改變的居多,似乎也印證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句話。志願會因外在環境趨勢、個人經驗的提升以及處境的變化而產生改變。那既然最終不會成為那個理想的樣貌,當初又何必立下志願?志願究竟有用嗎?
報道:本刊 梁馨元
攝影:本報 林毅鉦
收集兒時志願的當兒,會看到很兩極的反應。一是記憶猶新,並在兩秒內把自己的志願當笑話那樣說出來──太空人、開植物園、科學家……並會異口同聲地說當初對這些行業的嚮往與喜愛,雖知當初的自己天真了,卻像是打從心底以他為榮。另一類則是猶豫了好一陣,繼而說出:“還不就是那幾個,警察、醫生、律師……”
“這些制式的志願”,志願在求學期間似乎有著統一規定的標準與樣式,問卷結果顯示40%的人曾經想成為老師、醫護人員15.8%、法官/律師15.5%、科學家11.6%、警察7.9%……雖然大家心知肚明,夢想之所以叫夢想,因為只可以空想,但難道它的可貴之處不就在於你如何勇敢去“想”?從這兩類反應看出,前者的自我覺醒似乎來得更早。
專業精英與理想志願的拉扯
自小人們便被灌輸要成為“有志者”,才不會被社會淘汰,尤其父母總會望子女成龍鳳,不少年輕人在最初志願的選擇上,便已被父母期待、社會價值等因素所左右。好比目前是一位實習律師的林凱儀,自小在精英家庭中成長,當時在大學預科班(Matrikulasi)填寫UPU志願時,周圍的資優生選擇了工程、醫生等專業,同儕壓力所致,律師成了“沒有選擇中的選擇”。
就在受訪前一晚,她才在小紅書上探尋記者的工作與薪資,尋思著自己是否要轉行?律師,這麼一份令人稱羨的工作,她在大學時參與校內活動,其他科系的同學也投以仰慕的眼光。終於從法律系畢業以後,她笑說,“如果我30歲就會死,我最想嘗試的其實是當記者……”
對在校園當輔導老師多年的蔡美金而言,這是輔導生涯中常見的案例。他們在父母期待下成為了律師、醫生等專業人士,但實際上與自身志願不符。她認為,“很多醫生、律師走到實習這一步,至少要再堅持最後一段路直到拿到專業證書,之後若想從事文字工作,也可以調配時間成為特約記者。”
胸無大“志”就是錯?
另一名與林凱儀形成對比的植美琪,中文系畢業將近兩年,如今忠於自己回到家鄉,過上與城市人形同兩面的務農生活。早晨6時30分起床運動,之後到果園幹活,午餐後喝茶看書並照顧家人日常起居,大約晚上10時看書後入睡。這難道不與一般年輕人的生活格格不入?
決定過上這樣的生活之前,植美琪也如同一眾畢業生在城市中尋找自己的理想,於一家出版社擔任編輯。編輯是她最初的志願,但工作壓力、壓抑的生活環境以及需要照顧家人,促使她做了這樣的決定。
植美琪的父親也是一個打從心底把種植當成志業的農人,因此她從小對農地也十分熟悉。雖說農業一直被視為是無法繼續升學的青年所選擇的行業,但民以食為天,她認為農業始終佔據極重要的位置。她以彭亨文冬和勞勿為例,青年選擇迴流種植榴槤,該地的旅遊業也隨之得到發展。
在她看來,每個人來到世上的目的都不同,“你不想迎合這個世界,也不一定是因為你比別人差”。所謂有志者只是世俗觀念,也許別人眼中不看好,但她認為這樣的選擇不需與他人攀比,也不用為了讓自己變得比別人優秀,而勉強去做不喜歡的事,這是她在追求志願上所展現的價值觀。
咖啡師:創業追求到自由?
如今走在大街小巷,不難看見穿插在店面之間的獨立咖啡室,有的僅是隔出來的半間店鋪,但都裝潢文藝雅緻。店內員工不多,年輕咖啡師是老闆亦是員工,從點餐、清理桌位、煮食、衝咖啡、收款……肉眼可見的工作都是一人包辦。那日前往位於加影的Simple Cup Coffee,便看見沈文耀雷厲風行的日常處事風格。
沈文耀對咖啡文化的熱忱顯而易見,牆上掛滿他結合藝術與咖啡知識的手作品,希望能如臺日等地提升國人對咖啡的認知。滿大街的文藝咖啡廳,你以為年輕人創業當咖啡師,就是風花雪月?沈文耀說不是的,創業投入與犧牲了所有的生活與時間,“失去很多也錯過很多”,除了門面所見的打理,還有見不到的──運營、採購、宣傳、點貨……追求這一切,只因為“突然某天發現真的愛上了咖啡”。
興趣喜好可說是目前年輕人追求志願更首要的考量,而除了咖啡師,另一流行志願便是YouTuber。要走得更遠,就是開設自己的咖啡廳與多媒體工作室,比起朝九晚五打工,現代多數年輕人更趨向於創業。咖啡師與YouTuber,在年輕人眼中看似有趣、不受束縛、容易賺錢,但創業是否如想像中自由?
YouTuber:一個部門做的事,一人包辦
從事自媒體行業前,鄭斌彥也是一名多媒體記者。對於志願,他早已有明確目標,在國內著名的傳播學院就讀廣播電視電影課程。從實習期間到執業,他輾轉於數家電視臺、網絡電臺、報館等單位工作,度過了一段穩定的打工生涯。那時,他除了一份中午12時上班,晚上9時下班的正職,也在經營自己的YouTube頻道;每天放工後用一小時吃飯與休息,之後開始策劃內容、寫稿、拍攝、剪輯……一天才正要開始。
經過了一年每天通宵至凌晨兩三點更新YouTube內容的日子,讓他決定離開正職的契機,也並非因為頻道開始有收入,而是達到兩萬訂閱率,讓他不禁想──要是全心投入,會有怎樣的成績?因此決定全職創業後,除了經營YouTube頻道,鄭斌彥也打理自己的創作室Bing Yan Studio,負責拍攝、剪輯、音樂創作等服務。“你要說時間自由了嗎?並不會。做自媒體是很忙很忙的一件事情,從策劃、寫貼子、拍攝剪輯、主持、廣告……看似電視臺一個部門執行的工作,自己創業以後,都是一腳踢。”
“一開始我覺得好慘哦,”他說,創業之初最大的困難就是沒有資金週轉,曾試過掏空銀行,取出僱員公積金的積蓄,行管令期間沒有收入還和姐姐借了500令吉。自由業者競爭相對激烈,因為沒有合約保障。但他也笑說,身邊許多好友也隨他從正職轉當自由業者,“嘗試了這樣的生活模式是很難回頭的,因為要是真的努力,月收入也許是打工的四五倍,也不用每日重複作息回到辦公室。”
每每從事生涯規劃的註冊輔導師葉福興在幫學生做職業規劃時,聽到“我的志願要當YouTuber!”的回應,就會讓孩子們完成一份作業──在一週內設下訪綱,訪問一個YouTuber的日常與苦樂。往往採訪回來,他聽到的回覆多是“老師,當YouTuber好像沒有那麼簡單哦……”他笑說,當這話出自孩子口中,他們才是真正相信了當中的挑戰,並重新思考自己是否適合抑或只是受環境影響。
如果不揹負他人的期待,你打從心底最誠懇的志願是什麼?
熊貓飼養員 | 環球旅行也能賺錢的 | 富二代 | 環境保護專家 | 開療養院 | 開圖書館,裡面有音樂室,樓下賣咖啡和nasi lemak |
不知道T-T人生完蛋了啦 | 精神科醫生 | 考古 | 遊牧民族 | 上市公司老闆 | 奧運會開閉幕儀式導演 |
開個動物園和動物玩哈哈哈哈 | 殺手 | 小說家 | 修行 | 有條件的話想當富婆每天癱著 | 當太空員,想要遨遊宇宙,去看看地球之外的空間有些什麼 |
人在家中坐,錢從天上來,朋自遠方來,俗稱家裡蹲 | 遠離人類 | 超級英雄 | 林德榮 | 當海賊,因為我喜歡看《海賊王》 | 漁夫 |
賢妻良母 | 流浪詩人 | 我想做一個番茄種植家,家裡種滿紅彤彤的番茄,讓每個人可以認識並吃上這個美味的食物 | 乞丐 | 超市結賬員、幫人遛狗! | 蒙面超人 |
藝術治療諮商員 | 韓國愛豆 | 農夫 | 戰地記者 | 收分紅的股東 | 足球員 |
宗教講師 | 隱世 | 奶茶店店員 | 去非洲大草原當攝影師 | 白天是企業家,晚上是Magic Mike(這是我心目中的work-life balance) | 只要任何不與人過多交流與接觸的職業都可以 |
在商場上打拼的同時,我也想當一名義工到山區教書 | 少奶奶 | 體育廣播員 | 當然是希望可以躺平或者有全世界最輕鬆的工作,可是還是找不到,所以以目前來看還是想繼續當醫生,但希望工資高一點,有多一點私人的時間 | 國家領導人的助理/軍師 | 收租佬 |
消防員 | 印鈔票技師 | 旅遊家冒險家 | 藝人 | Maverick | 面壁人 |
艾輪葉格 | 首相 | 尼姑 |
延伸閱讀: 【志願有惑/02】志願多變,容易一事無成?不,其實…… 相關稿件: 雞腿魚就是河豚! 【退役之後/01】運動員花期短,傷退後何去何從?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