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需要流量才能攢錢,而流量來自網民。每個網民都是獨立特殊的網絡單元,有各自的興趣喜好和網絡輻射範圍,而一個網絡行為,可以引發系列蝴蝶效應,當大量的網絡單元聚集在一起,發生了複雜的網絡行為,就會形成流量。
ADVERTISEMENT
社交媒體是一個充滿奇蹟的地方,從原本的交友、聯繫、溝通平臺發展到分享平臺,再到今時今日的“大金礦”。這個虛擬的“網絡社會”能把一個人捧上天,變成大紅人,也能“毀人於一夕之間”,搞得雞毛鴨血。
近期的兩宗“紅人家醜大爆料”就是很好的例子。一宗是發生在3月的“家婆通過女兒發信息給媳婦要求手洗內衣褲風波”,另一宗就是這幾天在網絡熱爆的“網紅出軌巫裔女員工”事件。
以上的網絡紅人,我都是因為朋友在社媒狂分享“爆料”內容被“洗版”之後,才注意到的。
“黃媽媽”本來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她喜歡做菜,可能也有“被關注”的慾望,加上現在已經是流量和“含金量”畫上等號的時代,能被關注之餘還能賺錢,當然讓人雀躍,於是慢慢積累了人氣,她也不時讓家人一起上鏡,營造一家和樂融融的氣氛,對於一些想要推廣產品的賣家來說,這樣的形象健康美好。
意想不到的是,一個總在直播中談論家庭和諧的女士,最後卻也是在社媒被“揭穿”家庭不和諧,她之後與家人在直播時有意無意的“含沙射影”,促使小媳婦忍不住直播爆料被趕出夫家的經歷,還把被要求手洗內衣褲的信息公諸於屏幕。
會不會特別懷念那個沒社媒和智能手機的時代?發信息得付費,最好的溝通離不開打電話或面對面說話,那時候的我們溝通直接了當,看得到表情、聽得出語氣,而且不會大小事都搬上社交媒體“分享”,雖不會“因紅致富”,但至少行為惹爭議時,批判的都只是身邊的人,而不是成千上萬不相識的網民。
這幾天還在“火”的“網紅人夫出軌巫裔小三”事件情況也一樣,這名男子早前在社媒不時會貼上與妻子和孩子的溫馨照片。他日前辯稱是因為妻子出軌,去年就已和她離婚。一個男人自稱被戴了綠帽,難以原諒要求離婚聽起來也沒毛病。
但網民卻找到了他在今年農曆新年、情人節和生日等上傳與妻子的合照,其中,今年的情人節貼圖,他寫了“情人節快樂我的夫人”而不是“情人節快樂我的前妻”。
要以流量換銀子,形象很重要,扮演好丈夫、好爸爸的角色,肯定比渣男來得強,所以要穩住流量,就得保住形象。
其實夫妻倆的事,外人又有什麼資格去評論或猜測?可偏偏他們倆和被指控的小三,都是社媒上網民熟悉的網紅,在巫裔社會里有一定的知名度,何況,除了妻子爆料,前女職員也在推特寫了一些舊事給網民參考。
這一出“真人真事”對網民來說就是“瓜這麼大,當然要吃兩下”。
網紅需要流量才能攢錢,而流量來自網民。每個網民都是獨立特殊的網絡單元,有各自的興趣喜好和網絡輻射範圍,而一個網絡行為,可以引發系列蝴蝶效應,當大量的網絡單元聚集在一起,發生了複雜的網絡行為,就會形成流量。
所以,只要有話題性、內容直擊網民喜好,流量就來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再用心的製作好視頻,都未必能達到一個八卦短視頻的點擊率。
捧紅自己很容易,做錯事被黑當然也很簡單。
作為免費平臺,社媒賦予了所有網民同等的機會,它讓凡人從分享生活、曝光自己、圈粉成為網紅,再以流量攢錢,也能讓網紅因犯錯、惹爭議而被攤在網絡上“吊打”。
社媒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東西,這片奇蹟之地讓不少人找到了表現自己的機會,也讓不少人通過分享去鼓勵和散播愛與能量、做各種教學等,讓自媒體百花齊放;同時,也讓不少被打壓或者遭遇不公的人有一個為自己申訴和平反的平臺。
但,使用社媒終究還是要多一點智慧,特別是分辨到底眼前所見佔真實的多少,和自己又有什麼關係,否則只是盲目的“吃瓜”,或者因為喜歡一些人的形象成為他們的流量,甚至看到直播帶貨就衝動下單,這些都對自己毫無好處。
作為普通網民,儘管沒有流量換銀子的本事,但請記住,“成也流量,敗也流量”,社媒這個平臺就算不懂得善用,也千萬別濫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