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认为,科学期刊的弊端与普罗大众扯不上边。然而,很多医学专家与卫生部高官在做出采购决策之前或多或少都会参考科学期刊的论文。
3月20日,科学文献搜索数据库(Web of Science,简称WoS)剥夺了50个科学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简称IF),为学术界抛下一枚震撼弹。
ADVERTISEMENT
IF是评估科学期刊质量的重要指标,也间接反映了期刊的权威性。以医学期刊为例,《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的IF为176,意味着该期刊内的每篇论文至少有176次的文献引用。引用的次数越高,代表着论文越被学者认可,权威性越高。
WoS主编表示,由于学术记录的可靠性受到威胁,因此该组织通过人工智能,检视旗下的科学期刊是否达标,包括是否符合同行评审条例和遵守出版守则。她也表示,如今被“逐出门户”的期刊只是冰山一角。
一般上,科学期刊以两种模式营运。第一种,传统模式。科学期刊出版商从大学和研究机构收取费用,而读者需要通过大学账号或通过一次性付费,才能点阅此类期刊论文。
第二种,开放模式。学者在上缴的论文被接纳后,必须付上“刊登费”。因此,这类期刊不再收取订阅费,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点阅下载其中的文献。
此次被WoS除名的期刊,多为第二类。其中一个被除名的原因,就是可疑的同行评审过程。在一般的情况下,同行评审与刊登的过程耗时约200天,然而可疑期刊从提交到刊登的中位数时间只需37天,快得令人难以置信。
另一个疑点,就是论文的产量。以被除名的期刊为例,单在2022年,《环境研究与国际公共卫生》(除名前IF:4.6)发表了1万6889篇论文。这比起权威的《美国公共卫生期刊》(514篇)、《欧洲公共卫生期刊》(238篇)、《美国流行病学期刊》(222篇)和《流行病学》(101篇),整整多出了不止20倍。
一般优质的科学期刊,刊登论文数量极少,反之亦然。WoS旗下的期刊有严格的品质管控,刊登如此海量的论文,终于被WoS组织发现了事有蹊跷。
说白了,都是金钱作祟。笔者探悉,一些期刊对每份论文收取高达1万令吉的刊登费。这般生意,有谁不要做呢?
对受牵连的学者来说,这消息犹同晴天霹雳。身为学者,一个不侥幸,都有可能把论文上缴到50个被除名或将被除名的期刊里。由于IF被广泛用于学术体系的聘用和晋升决策中,履历里的论文IF被取消会让学者的工作前景蒙上阴影。
你可能认为,科学期刊的弊端与普罗大众扯不上边。然而,很多医学专家与卫生部高官在做出采购决策之前或多或少都会参考科学期刊的论文。假设,有一份看似权威,但实为“山寨”的医学期刊论文发表了吃榴莲对治疗冠病有效的论述。医生在临床看诊时,以这份“伪科学”文献为依据,建议冠病病人多吃榴莲,试想想会有什么后果?所以,WoS的清理门户之举,是有必要的。
对于陷入权威期刊变可疑期刊窘境的学者,笔者只能用遗憾二字来形容。但是,部分学者早在此前就看出了猫腻,可是因为贪一时之便,把论文上缴到这类游走“灰色地带”的期刊。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对于学者们,又何尝不是呢?
(作者是药剂师)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