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任何事情都是需要等價交換的,尤其在金融領域裡。因為過去的資金異常廉價,所以燒錢來建造帝國似乎可行。但是,這股潮水如今已經退得七七八八了,資金成本也高了許多。燒錢舉動,燒得再怎麼兇,也燒不出個未來。
不久前聽到電臺訪問本地某家二手汽車交易平臺創辦人。訪談中,主持人問該公司的估值如今幾何,創辦人說已過十億美金水平;問公司業績如何,答高速增長;再問公司盈虧幾何,答仍在虧損,望今年實現盈利。
ADVERTISEMENT
關於這類獨角獸企業,有些人認為燒錢並不持久(也是我的觀點),一旦潮水退去,就會看到誰在裸泳;而有些人則認為燒錢能夠讓企業迅速佔領市場,並把各個對手擠出去,最終實現一家或兩家獨大的局面,最後獲利。
因此,企業燒錢到底能不能燒出個未來就成了金融圈的永恆辯論。對此,我想給出一些簡單看法。
首先,我認為企業在初創期間燒錢是在所難免的。在經濟學裡,有“規模效應”的概念,意即企業的營業額需要超越固定開銷一定程度,方能盈利。一旦超越後,企業的利潤就會滾滾而來,賺幅也會飆升。因此,企業在早期都需要有足夠資金來熬過去。除了少數極少固定成本的行業,否則都難逃這理論。
不過,企業需要燒錢才能盈利,不等於燒錢後就一定能夠盈利。有些行業的固定開銷是異常巨大,就好比你今天要開一家航空公司,那麼你的空乘人員和飛機師就是你的固定開銷,每架飛機的貶值開銷或者租賃費用也是開銷。你想實現盈利,那麼就得完成多少趟航班。當中還有眾多浮動開銷,例如汽油等等。而且這些錢不是你願意花,就一定能夠盈利,否則亞航創辦人就不需在社交媒體上又唱又跳,十足個選秀選手的模樣。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其次,有些行業的利潤極低,不值得燒錢。這也不難理解,經濟學裡的供需定律就已經很好說明一切。所有能夠賺錢的行業都阻擋不了新人入場來競爭。反過來說,如果一個行業的利潤極低,那麼說明這個行業的競爭異常激烈,即使有人願意用大量資金來把其他玩家擠出市場,只要隨後的盈利空間出現得足夠大,就會有新人來攪局。這就好像電召車至今都難以實現盈利(也不怎麼能漲價),因為市面上有大量的競爭者(計程車司機)準備隨時攪局。
第三,要看燒錢的目的何在。企業燒錢可以有很多原因,例如打廣告來推廣產品或服務,或者是純粹搞補貼戰來把對手趕跑。但,不管是哪一種,最重要的是這些企業燒的錢有沒有用來提升企業的產品/服務素質。企業終究還是要給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或服務,才會有人願意買單,這家企業才有立足之地。
反過來,如果客戶本就沒有這個需求,而企業依靠大量補貼吸引客戶消費,那麼這種消費活動充其量也只是“虛假需求”。但是,市場需求要持續的話,是無法依靠補貼來達成。就好比電召車Grab所推出的外送食物服務,在疫情期間確實受歡迎,一度還出現司機荒。但是,當疫情結束了,人們開始迴歸此前的生活節奏,這類外送食物的服務需求量就大大降低,縱使有津貼也無法撬動消費者的荷包。
從數學來看,企業所燒掉的每一塊錢,如果不能買到超過一塊錢的營業額,那麼這家企業的命運就真的不堪設想。要是換來的營業額是少於一塊錢,倒閉是大概率事件。說得難聽一點,你把這些燒掉的錢直接用一比一的方式來換成營業額,都還要來得強。
再舉一個例子,有許多連鎖餐飲公司貌似非常風光,分店到處開,有些主打網紅打卡概念餐廳,有些則是主打價廉物美。但是,今天你只要花幾十令吉,就可以買到他們的年報來看。這些企業/集團的財報,是賺是虧,一目瞭然。你花再多的錢,也無法把虧錢企業燒成賺錢。
這世上,任何事情都是需要等價交換的,尤其在金融領域裡。因為過去的資金異常廉價,所以燒錢來建造帝國似乎可行。但是,這股潮水如今已經退得七七八八了,資金成本也高了許多。燒錢舉動,燒得再怎麼兇,也燒不出個未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