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到戏院看了张艺谋导演的《满江红》。电影拍得如何?自有许多影评人会去谈论,对我而言,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全军复诵〈满江红〉的情节。
电影中无论是雷佳音饰演的秦桧替身、小女孩桃丫头,还是集体复诵的军人,他们口中念出来的〈满江红〉字字铿锵有力,悲愤填膺,这就是宋词的特殊魅力。
ADVERTISEMENT
宋词比宋诗更具代表
还记得以前上语文课时,老师说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分别是不同朝代最具代表的文体,体现不同时代的文学成就和特色。这点是毫无疑问的。不过,宋朝诗的数量实际上比唐诗多,也比宋词多。那为什么后世会认为宋词更能代表宋朝呢?那就得从什么是宋词说起。
宋词与唐诗在当时最大的区别,就是唐诗是可以用来诵读,但宋词却是用来吟唱的。宋词实际上是一种音乐文学,而且是先有曲,再有词。
在中国历史上,周公制礼作乐后,朝廷中就有一种音乐,叫做雅乐。这类雅乐必须按照严格的规定,在不同的礼仪活动使用不同的音乐,塑造庄严肃穆的氛围,用来教育和束缚贵族的行为举止。因此,雅乐与礼制在当时被视为教化民心的工具,是掌权者维护统治的一种手段,而礼崩乐坏则被孔子等儒家视为乱世的征兆。1978年在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的一套编钟,就是先秦时期雅乐的演奏乐器之一。
但这类雅乐只是在朝廷官方场合中使用,所以传到唐朝就日渐衰落了。反而是来自于民间的市井歌曲,更深入民心,被大家传唱。再加上南北朝以后,大量来自西域的音乐传入中原,非常盛行。比如曲项琵琶就是在这时候从西域的龟兹国传入中原,在唐朝备受推崇。白居易的〈琵琶行〉和元稹的〈琵琶歌〉,就是以此为主题。所以在唐宋时期,民间歌曲与外来音乐融为一体,诞生了许多人们喜爱的曲调。为了方便记忆和吟唱,就有人开始在曲调上创作歌词,类似于我们许多现代人也喜欢把一些喜爱的歌曲进行二次创作,重新填词。这就是宋词的由来。
南唐后主李煜借词抒情言志
那为什么词能够代表宋朝呢?其实从中唐开始,就有文人开始创作这一类词,但是基本上都是青楼喝酒时的游戏之作,只是玩玩,并没有投入真实情感。为什么不用词来表达情感呢?主要是因为当时社会主流的是诗及骈文,词大多是士大夫模拟女子口吻来表达爱情及风花雪月的业余创作。
直到南唐后主李煜的出现,词的创作才开始走上另一条道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自南唐被宋朝消灭后,这位丢失江山的前帝王只能通过词来表达他内心最真实、最痛苦的情感。从李煜开始,这些原本用来游戏娱乐的市井之词,摇身一变成为宋朝士大夫抒情言志的宣泄之处。
宋朝奉行“重文轻武”治国政策,重视文治,文人的地位高,待遇优渥,特别是官员大多是文化水平极高的士大夫,家境相对优越。他们日常的娱乐方式大多是在歌台舞榭浅斟低唱,创作相对自由且可用来吟唱的词自然变成当时的流行文学,而平常不能说、不敢说的也可通过写词来发泄。比如晏几道的〈鹧鸪天〉虽然主要描写对象是重逢的歌妓,但背后要表达的实际上是自己家道中落与仕途浮沉带来的沉重打击。
以苏轼、辛弃疾等人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人,更是将朝廷不公、国家存亡等大事融入创作,反映民间社会现实生活。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还有篇首提及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满江红〉),都充分体现他们忧国忧民却又无力回天的无奈。
通俗娱乐兼具受大众欢迎
由于词的曲调脱胎于民间歌曲,词的遣词用字精妙之余,也相对较通俗,比较具有娱乐性,所以词在宋朝比诗更受普罗大众的喜爱,成为当时社会文化娱乐消费的一种主要方式。比起只服务于士大夫的诗,深受不同阶级欢迎的词反而更具特色。
这种无需过分严肃、可长可短的文学类型,满足了当时宋朝人用来表达内心感受的强烈需求,也特别符合宋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因此,宋朝文人也热衷于通过词细微地描绘宋朝的真实生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宋词,就是表达了宋朝人理想与现实并重的意境。更重要的是,我们后世人可以通过这些流芳百世的佳作,进一步认识与了解一千年前古人社会的精神内涵。
相关文章: 林家豪/消失的节日 林家豪/这才是《清明上河图》 林家豪/中国第一女战神 林家豪/众里寻他千百度 林家豪/衣冠禽兽 林家豪/破解古埃及之谜 林家豪/沉睡三千年的法老 林家豪/法老的诅咒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