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纯粹诚见

|
发布: 4:38pm 25/04/2023

刘惟诚

纯粹诚见

媒体素养

流量

网红离婚

“黄色新闻”(yellow journalism)

刘惟诚

纯粹诚见

媒体素养

流量

网红离婚

“黄色新闻”(yellow journalism)

刘惟诚.“黄色新闻”:百年无解的社会循环现象

刘惟诚

只要你自己不做死,你就不会死。因为时机一到,你要嘛就是会出现黄色罪恶感,要嘛就是会不小心变成乌鸦嘴,这两样事情发生一样,就足以让你吃不完兜着走的。

ADVERTISEMENT

媒体热炒一事,在过去的两个星期内基本上炒热了这个国家的舆论场。

在过去两个星期,此事在舆论场基本上被分为三大区块。马来社群的八卦区块、华人社群的八卦区块,以及同样也是华人社群的反思区块。

马来社群八卦热议不奇怪,因为View Chin在马来社群名气本来就响当当,这“婚外情”又是华人配马来人,简直就是马来肥皂剧的翻版,自然吸睛。华人热议也不奇怪,因为他也是跨种族的狗血剧情,很有噱头。

至于另外一个区块就很有趣了。

就是有正规媒体因为以煽情的方式来报道新闻,而招来网民抨击,甚至在开斋节前还越演越烈,不管我认识的、不认识的媒体人,还有评论人,甚至是学者,都陆续开口。有骂人的,也有被骂的,当然,也有讨论这个现象的。

这其实很正面。对了,我稍微澄清一下,我说的正面不是说这个煽情报道手法正面,而是这个讨论媒体“变黄”的现象正面。

我想你们留意到了一个关键字:变黄。这虽然不是一个正统的学术词汇,但“黄色”在19世纪期间的美国新闻界,是用来形容当时盛行的煽情、夸张和肤浅的报道手法。但为什么是“黄色”?

这源自于美国当时两家报馆对广受欢迎的连载漫画“黄孩子”的版权和资源之争,两家报馆不只对薄公堂,还利用煽情和夸大的手法互相报道、互相攻击,被当时看不过眼的媒体人嘲笑他们的新闻是

而后期这两家报馆确实为了竞争,在报道美国和西班牙的战争、国内社会运动,还有不同阶层的政治、社会新闻,为了报份销量,能够报道得有多煽情就多煽情,到了二战后,新闻学术界就把这种报道手法和编辑取向统称为黄色新闻学,并自此登入了学术的研究殿堂。

所以,这段时间很多人就是感慨媒体“变黄”。但有趣的是,和19世纪黄色战争期间读者一边抨击一边买报纸的现象一样,100多年后的读者还是一边感慨一边追着看。所以讲媒体不该喂食黄色新闻给受众也好,说受众应该提高也罢,这是一个百年无解的社会循环现象,就好像鸡和鸡蛋谁先出现的这种问题,这源头该由谁负责,不好说,因为媒体觉得受众想看这种黄色新闻,才会推送给他们,而受众觉得是媒体需要才这样,但不管是媒体还是受众,都有口嫌体正直的情况,一边用流量招广告,一边觉得新闻要够吸睛才爽。

所以,这点不好说,而且我也觉得不用多说,因为什么东西你要追究责任,但一追究发现后人人都要负责,那么就人人都不用负责。

但我想此刻你们应该会哀嚎说,难道就由得媒体变黄吗?这就是时代巨轮的威力了。

全球知名的《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在当时就是坚决不转黄,而撑到现在,我们国际关系学界现在在研究冷战之前的美国外交政策时,都会查找《纽约时报》的新闻和社论。他们是需要多权威、多严肃,才能够让全世界的国关学者和历史学者,在研究19世纪中到20世纪初的美国政策时都乐意付钱登陆他家的档案系统?

然后黄色新闻学的鼻祖,即《纽约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世界报》老板普利兹在美西战争结束感觉到罪恶(新闻学界称其为yellow sin,即“黄色罪恶感”)而开始有所收敛,之后他再聘用被学界称“最伟大的城市编辑”查尔斯为晚报编辑进行整顿,才逐渐摆脱了黄色形象。

至于《新闻报》则继续为之,直至1901年美国总统党内初选期间,《新闻报》的专栏作者撰写评论时,沿着煽情、夸张的报风自以为幽默地鼓励人们解决来自共和党的时任总统麦金莱,结果同年9月6日麦金莱还真的被刺杀,遭受同行抨击、读者罢卖,就这样把《新闻报》推到万丈深渊,自后才乖乖转型。

所以,时间永远是最好的纠正器。

这还是应了我很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只要你自己不做死,你就不会死。因为时机一到,你要嘛就是会出现黄色罪恶感,要嘛就是会不小心变成乌鸦嘴,这两样事情发生一样,就足以让你吃不完兜着走的。

所以,可以做,但别过分。不然时间大侠会伸张正义的。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