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5日中央电)33岁的北京人刘秋文(化名)一天是这样展开的:早上7时起床,准备好鸡翅包饭的食材、把货物放入后车厢,开车前往市区奥森的早市,接著又赶往位于西南方通州的后车厢市集摆摊,凌晨1时到家。
疫情3年后的北京出现“摆摊经济”,这样有著人间烟火气息的经济状态,仍受限于政策而不会出现在北京市区,但它出现在北京城外围环境,业者需要登记缴租金,摆摊时间限于每周五到星期日的下午4时到晚间11时收摊。
ADVERTISEMENT
每摊的业者几乎都开车前来摆摊,有的贩售降价玩具、饰品,搞起套娃娃、捞鱼游戏,有的卖甜品、柠檬红茶、哈尔滨烤冷面、串串、臭豆腐,看上去有点像是台湾的夜市。
刘秋文是通州这一后车厢日落市集的其中一位摊主,这一市集始于去年8月。他在市集有三个摊,除了卖鸡翅包饭,还有卖章鱼烧与中国式的热狗堡,他在摊前戴上口罩、卷起袖子,额上冒著汗,烤著包饭。
这样的“夜市人生”与他以往的工作性质大相迳庭。
刘秋文原本是英语老师,他在接受中央社访问时说,疫情让经济不好,且疫情3年彷佛是针对著他而来。首先因为疫情关系,实体机构无法上课,后续可以上课后又有了“相对应的政策”(指针对补教界的“双减”),又无法工作。
于是,他听到通州这条街上的人流量特别多,允许在这里摆摊,决定尝试在后车厢市集卖鸡翅包饭。
他的摊上招牌上写著“好想摆地摊、挣不挣钱不要紧,主要是想听别人叫我老板”。疫情3年让他的职业大转变,但他笑著说,“人总得乐观地去活著”。
受限于中国政府的清零政策影响,去年中国GDP成长率创下过去40年来的次低仅3%。今年,外界将经济发展重点摆在刺激内需,民众消费的力度成为一大看点,但在此之前“钱袋子”能否有钱去消费可能更为重要。
从上周官方发布的中国经济第一季的成长数据来看,第一季的成长率为4.5%,高于外界的预期。但是,北京当地的第一季经济成长率只有3.1%,低于中国全国的水准。
另外,更为棘手的是,中国青年失业率仍高达19.6%(16到24岁)。
帮忙家人在后车厢市集卖哈尔滨烤冷面的女大生诺诺(化名)表示,原本家里开餐厅,但疫情3年以来较为困难,于是一家人决定出来摆摊。
她向中央社记者提及,北京生活压力大,摆摊让她更能感受到脚踏实地的生活。她说,认识许多高学历的人,像是中国“985”、“211”重点大学毕业生,现在出去外面工作时发现薪水与学历价值出现落差。
诺诺认为,“生活还是要现实一点比较好”。
熙来攘往的后车厢市集,一摊摊的叫卖吆喝声此起彼落,北京出现难得的一缕烟火气景象直至深夜。
刘秋文被问及对未来中国经济的看法,他认为不好说,因为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只能做好现在的自己,期待有一个好的明天”。
诺诺则认为,未来毕业会选择坐办公室还是摆摊?她的回应是,“坐办公室又怎样?可能没比摆摊赚得多”。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