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馬魯裡捷運站,永遠都像剛剛散場的演唱會,人潮洶湧水洩不通,每隔5分鐘一趟的列車班次,載走一群人後,月臺騰出來的空間馬上又被填滿。
早上8點前出現在車站的乘客,都是惺忪的上班族,大部分人戴上藍牙耳機試圖隔開煩躁的現實,或是閉目養神暫時不去想待會兒要面對的老闆與客戶。鐵路通勤族對列車到站有種類似穴居動物預知地震那樣的能力,車站還沒廣播提醒,就率先繃緊神經提好包包,下一班車門打開讓乘客下站後,月臺的人要在關門的嘟嘟嘟警示聲變得急促前踏入車廂裡。
ADVERTISEMENT
早高峰的車廂會變得比平時狹小逼仄,每個擠上還找到落腳空間的乘客,都會心存僥倖與同情地望著月臺外等下一班車的同路人。車廂裡的人絕對不能亂動,稍微抬手整理頭髮或是轉身看站名,都會干擾到其他人,猶如多米諾骨牌那樣引發系列的連鎖效應,來自其他乘客的白眼和嘖聲會影響你一整天的好心情。若要擠地鐵,就要維持好姿勢不驚擾任何人,是城市人最基本的禮貌。
某一次,車廂邊通勤族都維持好姿勢等著車門關上之際,一個男子在急促的關門警示聲中硬擠了上來,車裡的人重心晃了一下,馬上又在列車移動之前調整好姿勢站穩。男子踩著死線硬擠上車廂,車門邊的乘客已經心生怨念,只是男子還不識相地把手往口袋裡掏手機,要知道沙丁魚罐頭裡,陌生人之間前胸貼後背,每一寸空間都是奢侈,他卻掏出手機直接就在擁擠的密室裡打電話高聲聊天。
聲音之大,震耳欲聾,聽不懂的語言,令人煩躁至極。
沒人開口提醒,也沒人出手制止,但我知道包括我在內的所有人都在隱忍。大家都明白,萍水相逢的人們,就算看不過眼,卻在開口的前一秒,潛意識裡會覺得,你將來不會跟此人有任何交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家儘可能做一個互不干涉的陌路人。
想安靜的人無處可躲
我也不是沒遇過出言干預的情況,那是一個工作天的深夜,一個男子用手機看短影片,那些篇幅有限的內容,每一則都是近似聲嘶力竭的外放噪音,坐在他旁邊閉目養神的白領出言要求對方放低音量,殊不知男子不但不聽勸,還在車廂發難,回嗆白領不想聽就不要聽,繼續我行我素刷手機外放噪音。白領打了敗仗,只能憤然起身離開到其他車廂,大家都知道,縱使她逃到其他車廂,也會遇到另一個恣意外放手機聲音的人。
可是再想想,在安靜的公共場合不大聲喧譁或製造噪音,這是作為文明人的基本要求,這些人在很多人在的地方肆無忌憚發出巨大聲響干擾其他人,想安靜的人根本無處可躲。就我多年在車廂裡飽受噪音摧殘的經驗,雖說公共場合旁若無人手機聲音外放,固然體現了此人不顧社會規則的無禮,更深層次的原因恐怕是這些人不存在“私人空間”的概念,“公”與“私”之間的界限模糊。
日本地鐵車廂人擠人卻異常安靜,充分展現內斂不麻煩別人的民族特性;至於在中國,多個城市的地鐵都明文規定,乘客不能在車廂裡外放電子設備的任何聲音,也不能大聲喧譁或聊電話。這些安靜有序的車廂,靠著乘客自覺和嚴明法治在維繫,只是馬來西亞暫時還做不到日本人的自律,也沒法照搬中國那樣的執法魄力。
對付車廂噪音,或許應該轉個念,畢竟活著就會消耗能量,活著就會發出聲音。要知道焦躁的城市中出現雜音非常正常,就像城市中棲息的動物會也順應社會秩序改變習性,都市的鳥類不只要適應鋼筋水泥森林調整飛行高度,還要貼合城市分貝提高音量來和同類交流。我會嘗試著像這些都市禽類一樣,去適應那些集體改變不了的習性。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