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新教育

|

教育专题

|
发布: 7:01am 26/04/2023

青少年

压力

新教育

孩子

佛光山

父母

辅导

目标

家庭

互动

自我价值

聽懂青少年的呼救聲

报道:本刊 梁馨元 摄影:本报 刘永发

一場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模式。家本該是的避風港,但封城期間孩子長時間共處一室,對於一些缺乏溝通的來說,這樣的相處更顯壓力,摩擦一來想逃也逃不了。那段期間,心理輔導案例節節攀升,甚至在復甦階段學生重回校園,重新適應線下生活亦會引發焦慮。究竟為何,現代看似那麼脆弱?日益嚴重的青少年壓力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本刊找來各單位的輔導工作者,共同探討疫情之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態。在青少年自殺案例日益上升的關鍵時刻,走在輔導前線的他們,都觀察到了什麼?

ADVERTISEMENT

听懂青少年的呼救声
現代社會給予青少年最大的挑戰,是給了他們太多的選擇。青少年希望自己能做主,但他們不知道方法,因此心才會更慌。

報道:本刊 梁馨元

攝影:本報 劉永發

2019年,全國共有42萬4000孩童面對心理健康問題;根據警方數據顯示,15歲至18歲青少年自殺人數,從2019年到2020年增加了一倍,甚至在2019年至2021年5月期間,我國共有超過一半的自殺案例是來自15歲至18歲的青少年……

倘若你家裡也有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你是否有把握知道,他們怎麼了嗎?

大疫情時代生活失序,青少年輔導個案增加

“老師,其實我不知道自己怎麼了,整個人好亂”,這是檀香佛教福利會理事,同時也是獨中輔導主任陳永淨很常在輔導中聽見的一句話。在經歷一場疫情之後,青少年壓力問題日趨嚴重,學生處於不知所措的情境裡,類似的個案也在持續增加。

新紀元文學院院長伍燕翎與輔導諮商心理學系主任郭富美則認為,疫情作為一面放大鏡與催化劑,只是加速這些問題發生。封城的3年裡,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模式,孩子從線下轉至線上上課,原本外出上班的夫妻則轉為居家辦公,白天四方奔波的大人小孩突然齊聚一堂,家庭問題便一覽無餘。

去年開放之後,心理輔導案例節節攀升,可說是輔導工作者最辛苦的一年。學生因太久沒有與人互動,加上網課與實體課的情況不同所致,學生感覺“真實的實力要被老師知道了”,因而感到非常焦慮。“我們接到的電話輔導案增加了,原本夫妻都在外面工作,現在放在一起吵架家暴的事情也常有。”心理壓力讓成人喘不過氣,更何況是腦部發育尚未成熟的青少年?

疫情前,當學生在校園裡碰到不開心的事,回家即是他們卸下壓力並重啟的機會。洗澡、一覺醒來後,隔天踏進校門就像按下了重啟按鈕,有一個全新開始。但疫情期間,他們長時間待在家,不得不直面自己,這樣的情況就顯得更嚴峻,”陳永淨說。

尤其他們正處“轉大人”階段,必然會萌生許多自己的想法,疫情期間長時間與父母共處一室,難免會有衝突——“他們也是很困擾,想逃,但逃不了。”於是當父母看見孩子成日把自己鎖在房裡刷手機看視頻,呈現無所謂、放棄溝通的狀態,不要先責罵,而是嘗試理解,其實這也是孩子在多方壓力侵襲時,不知如何是好的應對方式。

不有一句流行於年輕人的話是這樣說的?——“逃避雖可恥,但有用”,逃避似乎成了現代青少年面對壓力時的首選。伍燕翎就觀察到一部分學生,當他們無法依據要求完成任務,“解決問題”不是他們的首要考量,而是選擇失聯不見。當學生無法直面困難,把問題悶在心裡,老師自然束手無策。

脆弱與不自信,皆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青少年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眼前的困難,繼而選擇逃避;會因為一句話而產生很大的反應,動怒、悲傷甚至崩潰。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會這麼沒有信心?

他們發現,或許是因為“青少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於是當他自處時,更會引發背後的心理問題。當內心沒有一個堅實的追求與信仰,面對挫折與障礙便容易崩潰。好比在教育展中,往往當老師問前來諮詢課程的學生“你想要什麼?”,儘管這是個簡單的問題,但多數人答不上來。

來自“生命中的朋友”平臺的黃康淇與陳志偉則認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其實不只是青少年的問題,即使步入中年也會被困擾,只是根節點在於,成年人有了足夠的歷練告訴自己“其實你可以的”,並且在迷失的時候能夠原諒自己。

可是在青少年的階段,他們趨於本能容易把問題放大。他舉出一個例子——當孩子一直花錢,他說爸爸沒有錢了,然而孩子會把問題看得很嚴重,並真的以為家裡窮到沒有米了,過於控制不去用餐。或者年輕時的他曾以音樂為夢,笑說“好像做不了音樂人就要死,也會有很多糾結。”直到當了20年的工程師,最後才有機會完成這個兒時夢想時才發現,“原來這也只是個成長的過程,並沒有當初想的那麼嚴重。”

“其實青少年所經歷的一切,與成人的經歷也有相同之處,只是他們還不夠多歷練儲備去面對,”黃康淇說。

听懂青少年的呼救声
陳漢維認為輔導工作者在處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課題中,最重要的還是要給他們引導,未必是強硬地說教。
听懂青少年的呼救声
黃康淇解釋道,關於青少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問題,其實成人也很常被困擾,只是青少年還沒有足夠的生命歷練去承受。
听懂青少年的呼救声
主持人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曾毓林。
听懂青少年的呼救声
陳志偉發現青少年更希望自己的喜好與選擇被尊重,因而在設計生活營時,會以“客製化”的方向出發,讓他們更有參與感。
听懂青少年的呼救声
伍燕翎表示,解決青少年壓力的問題,雖然許多輔導單位都各自努力,但需要把零散的資源統籌與聚集起來,才能夠提早及有效預防。
听懂青少年的呼救声
陳永淨認為,及早讓孩子接觸書籍,能讓他們從中獲取能量,以應對未來世界的挑戰。
听懂青少年的呼救声
郭富美看來,時代不停在改變,輔導工作者也需要因應這樣的改變去調整與青少年溝通的方式。

物質條件滿足以後,我還可以追求什麼?

然而,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青少年失去目標?相較現代的生活模式,以前更為簡單,人生不外乎認真讀書畢業找工作,生活似乎就已圓滿。上一代的父母經歷了生活的匱乏,如今也會盡量滿足孩子的基本需求,加上社會少子化的趨勢,當家裡只有一個小孩,青少年可能缺少了與人互動的機會,“所以當他思考事情,比較容易會以自我為中心。”

如在一個家庭裡,6個大人照顧一個小孩,孩子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物質上的需求往往容易被滿足。這種情況將導致他們覺得“我好像沒有什麼東西追求”或“我還可以追求什麼?”一旦物質條件被滿足以後,孩子相較之下便失去了最直接可以追求的目標。

他們繼而談起了由3個圈組成的“生物心理社會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第一個圈是“生理”,也許因為青少年踏入青春期,荷爾蒙調整、腦部發育開始了第二性徵,這些因素隨之影響了第二個圈即“心理”,常被劃分為3個面向,即“認知-情緒-行為”,簡單來說即是“性格的形成”;第三個圈則是“社會”,即是家的整體互動以及當下所處的大疫情時代。可以說,國家影響社會、社會影響家庭,家庭則影響個人,在青少年壓力的問題上是環環相扣的。

儘管如此,疫情期間整個世界卻好像停頓與斷連開來,這時整體的影響就非常明顯。好比上文提及,大疫情時代的生活模式,深刻地影響了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於是當青少年不知道自己可以為了什麼而努力,“在主流價值如成績、才藝也找不到自己的閃光點,很容易因此而蜷縮起來,方方面面的影響導致孩子變得脆弱。”

人人想做主角的時代

社群媒體興起,人人都有一個YouTuber夢,希望能在鏡頭前嶄露頭角,獲得掌聲。大家都希望有機會成為鎂光燈照耀的主角,有想被關注的慾望,但這究竟是不是一個危險的現象?現實社會里,主角只有一個,當自我期望與現實能力不符,結果與理想出現落差,這也正是壓力形成的主要原因。

到虛擬世界尋找自我價值感

不僅如此,他們也提出了一個“新奇”的真實案例。疫情期間,打遊戲成了多數青少年在家打發時間的消遣,遊戲深深影響著青少年的世界觀。正如剛才提及,現實社會有多少人能當主角?於是在真實生活中無法成為風雲人物,他們便會選擇浸淫到虛擬網絡世界中,打排位升級以收穫自我價值感。

在一起案例中,曾有青少年吐露企圖自殺的原因,竟說“人生就好像遊戲這樣,我覺得我的人生過得十分糟糕,我想像遊戲的角色一樣重新來過。”對輔導工作者來說,這是一個很新的想法,甚至在青少年的社群裡,也出現互相鼓勵自殺的Telegram群組。佛佑關懷熱線督導陳漢維坦言,這樣的現象著實令人堪憂,可見解決青少年壓力以預防自殺已經刻不容緩。

听懂青少年的呼救声
智能手機與社群媒體對青少年的心理層面影響極深,在速食文化的趨勢底下,青少年更希望能“即時享樂”,這現象比過往來得強烈。
演算法形成孤島效應——選擇多,心更慌

速食化是如今網絡世界的趨勢,影片時長越來越短,成人以至於青少年都失去了閱讀長文的耐心。在這個人手一機、資訊大爆炸的時代,你看過青少年使用手機的方式嗎?“他們同時間打開數個應用程式,手指滑動的速度也非常快——智能手機就是專門把現代人的心打得散散的。”

但,你有時還是難免覺得,家人、同學、老師都不理解我;手機雖冰冷,卻始終是真愛。演算法緊抓著使用者的需求與慾望,依據個人喜好推送影片,於是當一個人開始感到鬱悶,看了一個關於悲傷的影片,它會繼續推送相關內容,人很容易就陷入演算法的框架,繼而沉浸在那樣的世界裡頭。

然而在演算法出現前,世界的運行方式是另一回事。當時,學校是一個創造共同記憶的空間,“好像我們看戲,去到學校每個人都講《天龍八部》,現在學生去到學校,每個人談論的都是不一樣的劇。”皆因大數據與演算法瓦解了共同記憶,甚至當青少年沒入被演算法堆疊起來的屏障,變相形成了“孤島效應”。“因此,要怎麼把孤島與孤島連在一起,是我們現在可以多做一些的。”陳永淨說。

正因世界運行的速度變快了,間接導致選擇的增生。青少年希望自己能做主,但他們不知道方法,因此心才更慌。“我們過去的時代雖然也是懵懵懂懂,但選擇不多,現在青少年很大的挑戰是因為這個世界給他太多選擇。”在太多選擇面前,當青少年的理智腦發育不夠成熟,會容易使用情緒腦來做決定。

培訓技能,重新找回價值感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個孩子在中學階段,最重要的部分即是“認識自我”,通過與同儕間的互動找到自己的角色與身分。但在疫情期間,線下互動缺失了,導致孩子在“找到自己”這一塊遇上困難。然而,體育運動場開放之後,課外活動亦回到實體,根據他們的觀察,個案量就有明顯的下降。那是因為學生體能上有得宣洩,情感上則有朋友可以交流,“他們在互動中產生價值感,整體的狀態就健康許多。”

在青少年抗壓的課題上,需要在事情發生之前更早預防,“當學生遇到問題來到我們面前,已經太遲了。”回到青少年因不知自己要什麼,而導致生活失去目標與動力;也因無法實現自我價值,而失去生活中的信心,繼而變得脆弱——究竟如何能改善這樣的情況?

也許可以從生活中的細節著手。伍燕翎談及孩童在7歲到12歲這個階段,我們常說“自己做好自己的事”,但小朋友在家庭裡,有幾個能早上起來摺好被單,準備好自己去上學?只有從簡單的事情開始,才有可能面對更大的挑戰。

再者,生活營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據陳志偉的觀察所得,青少年更想讓他人尊重自己的選擇與品味,因此在設計生活營時,也會往“客製化”的方向出發。如此一來,青少年更有參與感,同時也能通過完成任務達到自我滿足,“他的心有東西可以依附,就不會到處抓,卻抓不到一個所以然。”另外,也可以通過培訓技能以增強孩子的信心,“只要讓他相信一件事,我是可以做到的,那就夠了。”

父母陪伴孩子閱讀  收集能量,建立價值觀

對談中得出——我們已經從一個聽話的年代,變成需要多一點跟他們對話的年代,因為在對話的過程中,孩子可以嘗試找到自己。所謂“對話”,更可詮釋為一種互動。

陳永淨就說起,近期他與小孩讀一本名為《樓上的奶奶》的繪本,內容談及死亡,奶奶最後變成了一顆流星。讀後孩子問,“爸爸,將來你也會死嗎?”

“我們在他還小的時候就談論過這些問題,如果青少年從兒童時期有機會多接觸書本,建立起基本的價值觀,就相等於收集能量以面對未來混亂的世界。遇到挑戰時也有一層保護膜,能自己消化與尋找答案。”

藉助閱讀的力量

閱讀,從來都是個古老而有用的方法。當遇上一些站在困難面前,但情況還不至於太嚴重的學生,陳永淨都會開個書單給他們。讀畢,學生的反應多是:“老師,這個方法真的很好,我現在開始交到朋友了,原來書裡面的內容是這麼好用的。”

走在輔導前線的他們,親身去聆聽與感受青少年所面臨的壓力,“我們也都是過來人,知道要走過去不是件容易的事,才更想給予一些幫助。”青少年變得脆弱,抗壓能力降低,儘管是肉眼可見的問題,但不可忽略的是背後形成且環環相扣的因素。即將來臨的未來,各單位也將舉辦一系列活動,通過增強孩子的自信與抗壓力,尋找自我的同時也讓他們知道,這一路並不孤單。

听懂青少年的呼救声
新紀元大學學院、檀香佛教福利會、馬來西亞佛光山、“生命中的朋友”平臺與星洲日報代表共同探討,因持續發酵的後疫情效應而備受影響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

第二屆全國青年輔導員培訓計劃

主辦單位:新紀元大學學院、文學社會科學院輔導諮商心理學系

合作伙伴:星洲日報《活力副刊》、《學海》週刊

簡介:線上系列課程及實體工作坊,協助青年成長,培養領導能力,發揮團隊協作,深耕人文關懷;提供輔導知能,培養青年對輔導助人工作的熱誠與興趣;為學校及社會培養具有輔導特質和能力的助人使者。

對象:15-18歲中學生(尤其歡迎Pembimbing Rakan Sebaya(PRS)或輔導學會成員)

日期:2023年4月至5月

地點:Voov Meeting 及定點中學

詳情點閱新紀元大學學院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ewerauniversitycollege/

Smile-Sius 37℃

主辦單位:馬來西亞佛教發展基金會

承辦單位:“生命中的朋友”平臺

媒體夥伴:星洲日報《活力副刊》、《學海》週刊

簡介:以Smile(微笑)-Sius(溫度)37℃由一群生活有溫度的社會人士推出“It’s OK Not To Be OK”的口號,以同理心出發,呼籲社會一起關注,理解、接納、尊重青少年成長中的情緒,攜手走出陰霾,看見每個生命的價值。

對象:青少年

推介禮:2023年4月29至30日

地點:KL Gateway Mall,Central Piazza(Level LG1)

1. Smile-Sius 37℃推介禮,包含專題座談會,出席嘉賓有馬來西亞精神健康協會榮譽秘書長洪金定醫生、陳永淨碩士、Wong Man Kuan(Cloyee)、黃康淇博士、主持人顏小丹以及音樂會及市集活動,市集活動包括美食、手工、文創等。

2.“37℃笑動校園”路演

3.“微笑37℃”分享會

4.“37℃音樂之旅”大型演唱會

5.正能量歌曲及MV製作

詳情點閱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milesius37

佛佑關懷熱線

主辦單位:馬來西亞佛光文教中心、馬來西亞佛光山教育中心、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聯合會

簡介:佛佑關懷熱線會上線提供傾聽和陪伴,讓無助者說出煩惱與憂慮。

活動日期:2023年4月16日起,每逢星期日、二、四

時間:晚上8時至10時

活動地點:線上

歡迎聯繫以下連接:doxy.me/fgscareline1

更多文章:

創造中國票房有他功勞——動畫電影造夢者張厚健
星兒用歌聲找到自信 
特奧健兒6月出徵德國 
跟著蒼蠅去破案,上一堂法醫昆蟲學實踐課 
國中生,臺灣高教歡迎你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