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或該設立預警的功能。一旦預測本地蔬果生產或將過剩,應暫停相同蔬果進口。亦可考慮保價收購,或協助外銷、發展農產品加工等等,多管齊下處理農產品過剩。
ADVERTISEMENT
日前,大量蔬果被棄置山林,引發民間熱議。看著辛苦耕作的成果一批批棄置,一定是萬般無奈的決定,想必農民非常痛苦與煩惱。農民表示部份蔬果因收購價太低,不得不忍痛棄置。有人質疑新鮮蔬果何不贈送弱勢群眾?如此疑問看似善意,卻只是一廂情願的想像。農民怎知弱勢團體在哪,要發給誰(質疑者知道嗎?)。再說,相關運費該由誰支付?
此時為了應急,官方應暫停進口國內過剩的蔬果。並號召善長仁翁買下本欲棄置的蔬果,若能加工比如醃製、制醬等等,不妨號召義工協助處理,總之這些蔬果別在市面上出售。當然亦可贈送客戶或捐贈弱勢群眾。不過贈送客戶倒還容易,捐贈弱勢群眾其實遠比想像中困難,不如與各地慈善團體合作,聽取第一線工作者的意見,或直接交由他們分配。
不同地區的民眾不解,市面上的蔬果價格與之前差不多,並未特別廉價,為何農民表示收購價太低?這牽涉到產地價與零售價的落差,相關環節甚多,農業部應深入瞭解是否有人謀不彰的問題。但也可能並非誰搞鬼,純粹是生產過剩導致。雖然遠水救不了近火,不過官方總得清楚產銷失衡的相關因素,才能釜底抽薪逐步改善。
產銷失衡是舉世難題。之前美國封城期間,大量鮮奶倒入河流的新聞,讓人印象深刻。產地量多價格過低,然而零售價幾乎不動如山,並非大馬特有的困難,而是現今工商業社會不時面對的困難。農民丟菜並非第一次,或許也不是最後一次,我們期待官方拿出相關辦法,降低農民損失,同時儘量穩定食物價格。
農業部或該設立預警的功能。一旦預測本地蔬果生產或將過剩,應暫停相同蔬果進口。亦可考慮保價收購,或協助外銷、發展農產品加工等等,多管齊下處理農產品過剩。
俄烏戰爭導致的通貨膨脹,引發國內關注本地糧食自給率過低的問題。可是,務農收入太低又太過辛苦,以致無法吸引更多人和資源投入,以致本地農業生產停滯不前。官方應邀請學者專家,並聽取農民困難,將新科技新技術運用在農業上,減輕務農勞苦並提昇收入,才能帶動本地農業實質進步。
氣候變遷致使糧食生產變得更加不確定,農作物歉收、豐收都是問題。農業單位應致力培育耐熱、適合本地生長的品種,減少因氣候變遷導致的歉收。這雖是一條漫漫長路,一時半刻看不到成果,卻是國家發展不可或缺的部份,糧食安全已是國家安全的保證之一。甚或推廣原住民長年食用的本地野菜,不需農業、肥料亦能生長茁壯,然而農政單位就得推廣烹煮、食用的方式,讓人民願意嘗試新滋味。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