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星云

|
发布: 12:00am 29/04/2023

李心洁

林慧英

教育部副部长

心洁

李心洁

林慧英

教育部副部长

心洁

讓孩子快樂長大!

胡静

  孩子,你好嗎?
  上週二很榮幸參加心潔的紀錄片《孩子,你好嗎?》的首映禮,來觀影的人非常多,連教育部副部長都來捧場,實在是華社的一大好事。

  《孩子,你好嗎?》由4個單元組成,講述了孩子當下教育生活的現狀,也在不同的單元紀錄和探索了不同的教育模式。〈鴕鳥騎士〉紀錄了幾對父母聯合在一起,讓孩子在家接受教育的方式;〈山頂小屋〉紀錄了華德福國際學校尊重兒童天性的教育方式下成長的孩子;〈我的名字叫李心潔〉是心潔從小到現在,一路走來的成長經歷,在這個單元裡,她把自己剖開了、揉碎了給大家看,希望大家能從她的經歷中得出些感悟。而〈我是誰〉是整個紀錄片裡我最喜歡的單元,紀錄了華文教育一路走來的風雨,可惜首映當天因為某些原因來不及上映,但後續大家很快能看到。

ADVERTISEMENT

我更喜歡心潔了

  說心裡話,我覺得心潔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她和另外兩個導演陳勝吉、池家慶,還有她的團隊耗時3年,經歷了疫情的種種不便,仍堅持把孩子當下的學習生活真實展現出來,令人感動和佩服。難得有部從不同角度來關注孩子教育成長的片子,我個人最喜歡〈我是誰〉和〈我的名字叫李心潔〉。喜歡〈我是誰〉當然是因為對華文深深的感情,以及這麼多年來,看到整個華社為華文教育付出的努力,還有讓人淚目的過往歷史。看到華校生穿著校服坐在簡樸的教室裡聽課,老師把華校的困境和過往的成就,平靜的娓娓道來,那種經歷了很多艱難卻舉重若輕的平淡,讓我淚流滿面。

  我還記得我家小孩上一年級第一天回家,帶回的課本是舊課本,而且有被橡皮擦反覆擦拭的痕跡,我覺得好奇怪,先生告訴我,華校的課本都是這樣的,上一年的學生用完後,下一年的學生再用,循環使用,這樣能節約華校的資源。那一刻好心酸,太不容易了!而〈我的名字叫李心潔〉,讓我看完後更喜歡心潔了,因為很少有女演員有勇氣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呈現給觀眾,真真是剖開了、揉碎了。這個單元讓我感受到,雖然她一直在臺灣和香港發展,取得了很多耀眼的成就,但骨子裡她從未忘記自己是馬來西亞人,這裡的每一寸土地每片稻田,她都深深熱愛著,這個紀錄片,也是她作為一個馬來西亞人對社會的反思和擔當。

  不管用什麼語言,華語、國語或者英語,所有的父母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華人對教育尤其注重。古時候就有〈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的母親為了讓孟子能好好學習,離開不利於他學習的環境,毅然決然背井離鄉3次搬家,最終讓他成為了偉大的人,可見,教育一直是父母望子成龍的唯一方式。

  現在的社會,比古時候競爭激烈多了,為什麼?因為古時候能讀書的人少,不是誰都可以讀書。現在讀書的人多了,人人都在爭取上名校,中國最近流行一個詞“內卷”,意思是內部競爭非常激烈,不由自主就要“被自願競爭”。在學校,從班裡到年級,“內卷”無處不在,好學生要更好,差一點的學生就以好學生為榜樣,拼命迎頭趕上,分數分數分數,吃飯都在想分數。馬來西亞的“內卷”情況雖然好一些,但我也聽說一些學生,因為考試成績,課業壓力選擇輕生的悲劇。這種情況在哪個國家都有,哪個家長都不願意看到,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是否該靜下心好好想一想,是不是我們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是不是我們只是忙於工作,簡單粗暴的只看孩子的成績單而懶得去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懶得去關心,他們內心的壓力和不快樂有沒有及時得到疏導?或者,我們一直用自己“想當然”的方式去教育孩子?用“我覺得……”“我認為……”來替孩子選擇,把自己不曾完成的理想抱負,一股腦的寄託在孩子身上?學習,應該是一件開心的事,而不應該讓孩子在無限壓力下負重前行。我想,首先要讓孩子保持一顆快樂的心,才能讓他們保持學習的動力。我也不認為好成績,念名校是孩子唯一的出路,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品格,一個品行端正的人,他會懂得如何選擇自己未來的路。

  孩子,你好嗎?我願你們,一切都好!(作者稿費轉捐星洲日報希望閱讀計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