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的技职教育,在观念上与实践上都必须与时俱进,不能只懂技术却忽视了创意、跨领域学习、审美等能力。那些只求执行被指派的工作、照表操作,或仅靠记忆和操练而来的技能,都会被机器取代。未来的技职教育同样要求独立思考、不断学习和协作互动,才能成为职涯的入场券。
ADVERTISEMENT
人类历史上经历过两波的全球化,第一波从1870年代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波则从1970年迄今。第一波全球化带来了现代的学校体制。将知识切割成不同学科,进行大规模教学,培养服从纪律、服从权威的劳动人口。
20世纪末的第二波全球化,则迎来了影响钜大的互联网革命,让原有的教育模式显得僵化和保守,对人才的培养过于浅层化,不符新兴工作的要求。
自2000年前后,各国被迫回应教育改革的压力。尽管各国的重点与理念不同,但共同指向人的创意能量、独立思考和综合素养,不再倾向大量的灌输知识,而是培养如何应用知识的能力。
随着AI时代来临,未来愈来愈多旧的工作将由机器和人工智能取代,也有愈来愈多工作会被自动化、数位化。许多操作性的工作类别会整个消失,唯有较高能力者(而不是较高学历)才有更多机会。
因此,人工智能时代的技职教育,也不能一成不变,需要关注创意、思考和人性化的因素,才能避免被淘汰。如果只有一技之长,但缺乏技能的延伸能力,也会面临机会受压缩的困境。
美国学者Friedman和Mandelbaum认为,其实目前就业市场分为三大类,其中一类将面临淘汰。第一类是非制式的高技术工作,这些工作需要思考与推理、分析技能、判断与创造力,如医疗、工程、艺术等等。
第二类是制式的中等工作,涉及例行性工序,如工厂装配、销售收银等等,他们会被自动化和线上服务所淘汰。
第三类是从事非制式的普通技能工作,此类工作必须由人工去完成,需要注入一些创意和人性化,机器尚无法取代,如厨师、女佣和老人照护等等。
易言之,从事抽象和需要思辨的高技能工作,以及执行人工服务的普通技能人员,两者的需求都会上升,但是从事重复性操作的中等技能职业,预料会被机器人取代而大量消失,未来就业前景会呈现这种两极化。
以上的变化也对技职教育带来新的要求。如果人们只求学得一技之长,知晓普通技术操作,就可以终身一技旁身,这种观念在二十年前还是可行,但在当前的人工智能时代,就开始面对挑战。
往后的社会形态,你不是跟其他熟练技师竞争,而是要跟有学习能力、可快速运算的机器人比拼,即使是财经记者、普通翻译、一般的会计人员,因为重复性高、复杂度低,依赖日常操练,这类工作也会逐渐受冲击。
因此,AI时代的技职教育,在观念上与实践上都必须与时俱进,不能只懂技术却忽视了创意、跨领域学习、审美等能力。那些只求执行被指派的工作、照表操作,或仅靠记忆和操练而来的技能,都会被机器取代。未来的技职教育同样要求独立思考、不断学习和协作互动,才能成为职涯的入场券。
无论如何,人工智能毕竟不具灵性和感情,与人类的特质仍有很大距离。技职教育在技术面以外,还得发挥人类的优势和综合能力,包括分析、决策、灵活、审美、创造等等条件,才可以迎接AI时代的产业形态。
因此AI时代的技职教育,越能突显人类特性与优点的学科,未来就越有潜能。有些学科可能面临风险,例如销售客服、记账理财。但是,有些需要投入感情与互动的工作,则不会遭遇危机,包括教师、护理、设计、研发等等。
这个变革除了冲击工作模式,也对社会与人文思维带来影响。过去人们相信的稳定、纪律和终身制,这种模式开始动摇,反而弹性灵活、分工放权已成必要,这对技职教育亦有所影响,意味着所习技能要保持延伸能力,不宜过于狭隘,或是独沽一味,若回应不足就会落在后头。
2023年独大马中职业教育展及国际论坛,于5月15至16日(巴生福建会馆)和5月17日(利丰港培华独中)举行,并办第一届独大鲁班奖,详情可浏览www.merdeka-university.org.my。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