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極端氣候背後的原因還是因為全球變暖。我們應該採取行動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促進可持續能源的發展,提高能源效率等減緩全球變暖,減少熱浪的影響。
ADVERTISEMENT
在《The Ministry For The Future》書的開場場景中,美國小說家金斯坦利羅賓遜描繪了一個被極端熱浪襲擊的印度小鎮。由於無法進行正常活動,街道空無一人。空調房裡擠滿了因酷熱而沉默的災民。屋頂上散落著在外面睡覺以尋找不存在的風的屍體。網絡、法律和秩序崩潰了。就像中世紀的地獄景象一樣,當地的湖裡充滿了半水煮的屍體。羅賓遜表示,這本暢銷書是他針對氣候變暖對世界危害提出的警告。
書中的場景發生在印度恆河平原從巴基斯坦的脊柱延伸到印度北部,再到孟加拉國的三角洲,那裡居住著70萬人口,並且特別容易受到氣候變化日益頻繁的熱浪的影響。它是地球上最熱、最貧窮和人口最多的地方之一。根據醫療期刊《柳葉刀》的一項研究,2000年至2019年間,南亞每年有超過11萬例與高溫相關的超額死亡。去年的季風前熱季從3月持續到6月初,是有記錄以來最極端和經濟破壞性最強的季節之一。書中的情節並不是信口雌黃。
當我在馬來西亞35度的高溫下午讀著這本書時,心有慼慼焉。最近的天氣,讓大家見面時從“吃飽了嗎”的問候語變成“最近好熱”。很多人表示為什麼氣溫32度卻感覺特別熱呢?首先,空氣中的溼度會影響我們對溫度的感知。在溼度高的環境中如我國,空氣中的水分會使我們的皮膚感覺潮溼和不透氣,無法排汗,這會增加我們對溫度的感知。因此,即使溫度只有31度,如果空氣溼度高,我們也會感到非常熱。科學家將溫度和溼度的組合,稱為“溼球”測量(wet bulb temperature)。當這個綜合水平接近體溫37攝氏度時,哺乳動物就很難通過排汗來散熱。在大約31度的溼球溫度下,極少的汗水會蒸發到像湯一樣的空氣中。腦損傷和心腎衰竭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持續暴露在35攝氏度的溼球溫度下(羅賓遜在他的書中想象的溫度)被認為是致命的。
所謂熱浪是指連續3天的每日最高溫超過37攝氏度。不久前,大馬氣象局也發佈了二級熱浪警告,更表示熱天氣會持續到8月份。熱浪可能對人類健康產生嚴重的影響,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患有慢性病的人群。研究表明,熱浪與各種健康問題的醫院入院率增加有關,包括脫水、熱衰竭和呼吸問題。例如,一項在澳洲進行的研究發現,2009年的一次熱浪導致心血管疾病入院率增加了7%,呼吸疾病入院率增加了9%。熱浪與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等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有關。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高於20攝氏度的溫度,心血管死亡風險增加1.8%。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熱浪期間心臟病發作的入院率增加了5.5%。此外,歐洲的一項研究發現,2003年的熱浪與約7萬人的過度死亡有關。
熱浪來襲也提高了人們中暑的機會。中暑的症狀可分為先兆、輕度和重症。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中出現乏力、大汗、口渴、頭痛、頭暈、眼花、耳鳴、噁心、胸悶等症狀。除了以上症狀外,輕度中暑主要表現為面色潮紅、皮膚灼熱、體溫升高至38攝氏以上,也可伴有噁心、嘔吐、面色蒼白、脈率增快、血壓下降、皮膚溼冷等。重症中暑除輕度中暑表現外,還有痙攣、腹痛、高熱暈厥、昏迷、虛脫或休克,嚴重的會引起死亡。因此,保持身體水分是非常重要的。在高溫下,我們的身體會失去更多的水分,因此我們需要增加我們的水分攝入量。這可以通過多喝水、飲用飲料或食用含水量高的水果和蔬菜來實現。其次,我們需要避免在高溫下長時間暴露在戶外。如果必須在戶外工作或活動,我們應該儘可能地在早晨或傍晚時段進行,並避免在中午時分長時間在太陽下暴曬。此外,我們還應該儘可能地減少劇烈運動的時間和強度。最後,我們需要密切關注我們自己和身邊人的身體狀況。如果我們發現任何中暑的症狀,應立即採取措施,讓患者迅速降溫,並及時送往醫院治療。
當然這些極端氣候背後的原因還是因為全球變暖。我們應該採取行動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促進可持續能源的發展,提高能源效率等減緩全球變暖,減少熱浪的影響。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