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是一個國家的縮影,可以觀察的不止是水。這趟歐洲行我去了法國、荷蘭和比利時3個國家。身為遊客我不能說自己對這些國家有多瞭解,但走進當地幾家超市,我馬上感覺到和英國超市的不同。
在歐洲旅行有很多不習慣的地方,第一是上廁所要給錢,第二是餐廳沒提供“tap water”。這天我和同行的朋友芭芭拉在比利時某餐廳用餐,餐廳沒有tap water所以就點了大瓶礦泉水。送上來的礦泉水是玻璃瓶裝的值得表揚,但結賬時發現一瓶要4歐元差點沒暈倒。
ADVERTISEMENT
Tap water直譯就是水龍頭水。這在英國,至少在蘇格蘭餐廳是標配而且是免費的。我感慨對芭芭拉說:“想想許多國家例如馬來西亞,我們不直接喝水龍頭水,所以在外旅遊基本得靠礦泉水,相當於‘被迫’增加一次性塑膠瓶的數量。蘇格蘭這點真的做得很好。”芭芭拉在蘇格蘭國家水供公司工作,她聽完相當自豪說:“我們很努力確保飲用水的品質!”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一個國家的水質怎麼樣,從超市就看得出端倪。蘇格蘭的超市也賣礦泉水,但勢力相當微弱,就佔據那麼個角落,選擇也不多。而馬來西亞的超市,各種牌子、大小、種類的飲用水百花齊放,因為這是許多人賴以生存的水源。更“蓬勃”的水市場在中國。飲水機是家庭標配,上面裝上18公升的桶裝水,喝完換新桶,因此衍生出桶裝水配送產業鏈,路上隨處可見配送員忙著送水。
裸包裝是“標配”?
超市是一個國家的縮影,可以觀察的不止是水。這趟歐洲行我去了法國、荷蘭和比利時3個國家。身為遊客我不能說自己對這些國家有多瞭解,但走進當地幾家超市,我馬上感覺到和英國超市的不同。
首先是蔬果區。3個國家的超市皆有很多裸包裝蔬果,而最感人的是黃瓜,我在愛丁堡8個月來去過的所有大小超市(小雜貨店不算)都不曾看過沒有塑膠膜包裹的黃瓜。而在這3個歐洲國家,黃瓜赤裸裸躺在貨架上,完全看不出少了塑膠的它們有什麼不祥的徵兆。
還有一個特色是這些歐洲超市竟不約而同設有裸包裝角落,讓顧客自備袋子購買乾糧和堅果。大家可能會覺得這只是巧合,又或我剛好走到比較環保的超市。但就連酒店樓下的小型家樂福都有裸包裝角落,這感覺更像當地超市的“標配”啊。
芭芭拉說英國一些超市也推出這樣的概念,但很多還是實驗階段。“這真的很奇怪,既然歐洲超市做得到,為什麼英國的超市慢了三拍?這應該不是太困難的事啊。”芭芭拉喃喃自語。是啊,幾乎壟斷市場的英國超市雖然打著去塑口號,卻連黃瓜都做不到裸包裝,這麼詭異的現象也只能用對塑膠的迷戀來解釋了。
每次看到大企業推出回收活動要顧客對環境“盡責”時,我的白眼總忍不住翻好幾圈。這種輿論導向將破壞環境的罪轉嫁到平明百姓身上,彷彿是因為我們不做垃圾分類才導致地球步入今天這個局面。可企業忘了,顧客想買的只是黃瓜,根本不在意有沒有塑膠膜。若超市從一開始就不製造多餘的垃圾,便根本談不上回收。
作為凡人,我們可以做的很多,但可以做的“也只有那麼多”。不管是礦泉水還是蔬果包裝,垃圾氾濫是系統性問題,唯有從上游改善大環境,人們不再“被迫浪費”,垃圾問題才有可能獲得根本解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