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01/05/2023

历史

贫民窟

巴生

重生

神庙

社区营造

周刊专题

柴埕

咸水柴

金门村

金门人

【大城小镇/03】繁盛不再,人迹稀少,再造柴埕寻出路

报道:本刊特约 张欣薇、邓倩惠 摄影:本报 黄冰冰
【大城小镇/03】繁盛不再,人迹稀少,再造柴埕寻出路
早年的柴埕一直以河流为生,运用河流输送木材上岸。

从20世纪初到80年代,经历过属于它的辉煌时期。

2008年308大选后,雪州政府原先圈定要在巴生柴埕建设雪州华人文化中心,至今15年了,仍未见任何实际行动,原本期待“”的巴生柴埕,如今就像是一座被遗忘的小部落。

ADVERTISEMENT

走进巴生柴埕,老旧程度已经超出人们的想像,你会发现原本整大片木板搭建的住屋,已经摇摇欲坠似危房,与巴生市区交通发达、人来人往、基设完整的情景有很大的落差,仿佛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一边听着金门乡亲口述昔日的巴生柴埕,再看看现在的巴生柴埕,脑中只浮出3个字:,尤其在走访时,遇上一户巫裔人家,年约五十几的妇女问我:“你们是福利部的人吗?是不是要来派援助金啊?”

后来才知道,那位妇女是印尼籍大马媳妇,因为柴埕租金便宜,所以就住在这里,并在木屋对面自行搭了一间简陋的裁缝店,补贴家里开销。

目测她的居家环境,其实也就是原始的板木屋,经历数十年的风霜,外墙木板有着反复贴补的痕迹,虽有水供电供,但卫生环境不算理想,四周布满垃圾,还有阵阵的猫屎及尿骚味传来。

我问她,这里租金多少?“RM500一个月啊!”她回答。

500令吉的房租,对于她们一家四口而言,确实便宜,只是偶尔还得跟蛇鼠昆虫作伴。前些天,她的裁缝店就有蛇出没,家猫刚生产的几只小猫咪,都成了蛇的腹中物。

“真的没有钱给我吗?跟你聊几句也花了我不少时间呢!”临走前,她还是有点不死心地问道。

【大城小镇/03】繁盛不再,人迹稀少,再造柴埕寻出路
早前设立在当地的木板厂公司,如今已是空屋。
【大城小镇/03】繁盛不再,人迹稀少,再造柴埕寻出路
当地居民打造的简陋裁缝店,为附近居民提供裁缝服务,维持家计。

纸扎师傅,重返家乡从事纸扎

抵不住时代发展的脚步,柴埕逐渐被巴生人遗忘,旧有的住宅单位都变成了外来者或客工的临时宿舍,人烟更是显得非常稀少,除了管理的理事,以及兴建神庙的劳工,相信其他人都不会到这里。但有一户人家,在这里住了70年,他叫李增力,是纸扎师傅,现在柴埕经营纸扎祭品店。

李增力(73岁)的住家与一般住家非常不同,充斥着满满且不同尺寸的天公座,这些天公座都是每年农历新年初九福建人拜天公诞时要用到的,而他则在家里慢慢地堆砌起一座又一座的天公座。

其实,李增力的父亲做的正是柴埕“盛行”的其中一个行业──木炭业。他从小就和姐姐在木炭厂做搬运、晒干、锯木的工作,分担家里开销,十多岁时跟着接手火炭业,直到这行业无法再维生时才转行。

他说,年轻的自己非常喜欢赌博,成天赌个不停,直到五十多岁,在云顶赌输了许多钱,当时他愣在原地,想着未来日子不知道怎么办时,梦见了一个神明对他说,他不能再赌钱、不能再赢钱,否则会迎来死亡,而且应该从事纸扎这一行。

此后他下定决心戒赌,并且无师自通,做起纸扎行业。

“我只需要看就知道一座天公座怎么做出来。”因为天公座需要很大的储备空间,所以他把成品都放在父亲留下的木炭工厂。

提起现在的柴埕与以前有什么差别?他说,小时候的柴埕非常热闹,有很多船只上下,与如今的柴埕对比,也自然安静了许多。

谈话间仍感受到李增力对巴生柴埕有着一定的感情,虽曾离开柴埕在外租屋5年,但后来选择回来居住,毕竟柴埕生活负担较低,也是自己从小生活又熟悉的地方。

【大城小镇/03】繁盛不再,人迹稀少,再造柴埕寻出路
走进李增力住家,满满的天公座,全部是他一手打造的。
【大城小镇/03】繁盛不再,人迹稀少,再造柴埕寻出路
李增力的父亲在柴埕从事木炭业,行业没落后,他在机缘下转行当起纸扎师傅,经营纸扎祭品店。

香厂第二代,与柴埕情深义重

在柴埕中,有过具规模的制香厂——龙秋香厂。

方志豪(47岁),龙秋香厂的第二代。他的父亲是第一位在柴埕设立龙香厂的人,当年父亲获悉柴埕有很多神庙,对龙香有一定的需求量,所以就从霹雳州搬到柴埕这里。

“我小时在柴埕短暂生活过一段时间,中学时期在柴埕附近的滨华中学上学,放学后就会在这里帮忙父亲制龙香。”

2008年,接手父亲龙香行业的方志豪,选择让路州政府拟定的发展计划,但他的工厂并没有完全搬离,目前其工厂的货仓还在柴埕,让他有更多时间回到柴埕,看看和见证这里的发展与未来。

虽然这里人烟稀少,也仅仅生活过很少的时间,但空闲时还是很自然地开车到柴埕,与该区神庙理事闲话家常。

或许对柴埕有些情义结,他笑说,柴埕的神庙向他们订购龙香时,价格方面会享有一定的优惠。

【大城小镇/03】繁盛不再,人迹稀少,再造柴埕寻出路
方志豪的父亲是第一位在柴埕设立香厂的,虽工厂已迁离柴埕,但情意结甚重的他都会给柴埕人特别优惠。
【大城小镇/03】繁盛不再,人迹稀少,再造柴埕寻出路
方志豪的父亲从朋友口中获悉巴生柴埕有很多神庙,对龙香也有一定的需求,所以就从霹雳州搬到柴埕。(图:李丽萍提供)

,期望柴埕涅槃重生

随着时代发展,许多具有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地方恐被世人遗忘,而巴生北区柴埕或受到一样的命运,今日的柴埕虽然盛况大不如前,但它以前就有二十几间庙宇的奇异景观,让散居各地的柴埕后代,始终怀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

李丽萍声称自己不是在柴埕长大,但家人与柴埕的乡亲一直都有保持生意上的来往,所以从小对这里有一定的熟悉度。

这里记录了至少四代拼搏的历史,当知道雪州政府有意发展柴埕时,却又担心这里的文化与历史会因为发展而被破坏,或被世人遗忘,所以自动收集有关柴埕的历史,结集成书。

巴生柴埕随时可能会消失在历史地带,但社区营造或许是另一条出路。

【大城小镇/03】繁盛不再,人迹稀少,再造柴埕寻出路
周鸿辉说,金门人落脚巴生柴埕,以河为主衍生出不同的行业,深具社区文化导览特质。
【大城小镇/03】繁盛不再,人迹稀少,再造柴埕寻出路
当年运载木材的罗里,抛锚后就遗弃在一旁。

金门人落脚巴生柴埕,开创了不少故事与光辉,对于提倡人文与推动深度认识社区的Jalan-jalan Klang导览队发起人周鸿辉而言,巴生柴埕非常适合提供导览,让大家深度认识这个早期以河流为主的社区。

他指出,当他们有意为民众导览巴生北区的社区时,发现北区范围非常大,在仔细划分与多次深度了解这一带后,就认为柴埕非常值得介绍,再配合各间神庙的庆典,的确可以让大家好好认识这个由金门人开拓的柴埕。

他说,柴埕以河为主衍生出不同的行业,为巴生带来一定的转变,数十年后这里对巴生有着怎样的影响,甚至变化,都可以为民众提供一些答案,再说,这里也有着金门人和巴生经济发展的故事。

不过,他也坦言,目前在规划上仍面对一些问题,包括如何让外人踏入真正的柴埕。

他认为,或许有关当局可以重新善用这条河去兴旺这一带,只是这些都需要各方的配合,以便更好地发展柴埕的导览工作。

【大城小镇/03】繁盛不再,人迹稀少,再造柴埕寻出路

【大城小镇/03】繁盛不再,人迹稀少,再造柴埕寻出路
随着时代演变,原有的炭厂不复在,仅剩下木屋及积水的道路。
【大城小镇/03】繁盛不再,人迹稀少,再造柴埕寻出路
巴生柴埕社区拥有超过15间大小神庙,每间神庙的设计亦不同。

相关文章:
【大城小镇/01】破落的柴埕,承载金门人拼搏的故事
【大城小镇/02】小小柴埕,香火旺盛

延申阅读:
【林梦小镇/01】被遗忘的小镇——与世隔绝的林梦
【林梦小镇/02】被遗忘的战争:一二八武装事变
【林梦小镇/03】林梦边界的信仰,城隍庙里的比沙亚人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