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01/05/2023

历史

贫民窟

巴生

重生

神庙

社区营造

周刊专题

柴埕

咸水柴

金门村

金门人

【大城小鎮/03】繁盛不再,人跡稀少,再造柴埕尋出路

报道:本刊特约 张欣薇、邓倩惠 摄影:本报 黄冰冰
【大城小镇/03】繁盛不再,人迹稀少,再造柴埕寻出路
早年的柴埕一直以河流為生,運用河流輸送木材上岸。

從20世紀初到80年代,經歷過屬於它的輝煌時期。

2008年308大選後,雪州政府原先圈定要在巴生柴埕建設雪州華人文化中心,至今15年了,仍未見任何實際行動,原本期待“”的巴生柴埕,如今就像是一座被遺忘的小部落。

ADVERTISEMENT

走進巴生柴埕,老舊程度已經超出人們的想像,你會發現原本整大片木板搭建的住屋,已經搖搖欲墜似危房,與巴生市區交通發達、人來人往、基設完整的情景有很大的落差,彷彿就是兩個不同的世界。

一邊聽著金門鄉親口述昔日的巴生柴埕,再看看現在的巴生柴埕,腦中只浮出3個字:貧民窟,尤其在走訪時,遇上一戶巫裔人家,年約五十幾的婦女問我:“你們是福利部的人嗎?是不是要來派援助金啊?”

後來才知道,那位婦女是印尼籍大馬媳婦,因為柴埕租金便宜,所以就住在這裡,並在木屋對面自行搭了一間簡陋的裁縫店,補貼家裡開銷。

目測她的居家環境,其實也就是原始的板木屋,經歷數十年的風霜,外牆木板有著反覆貼補的痕跡,雖有水供電供,但衛生環境不算理想,四周佈滿垃圾,還有陣陣的貓屎及尿騷味傳來。

我問她,這裡租金多少?“RM500一個月啊!”她回答。

500令吉的房租,對於她們一家四口而言,確實便宜,只是偶爾還得跟蛇鼠昆蟲作伴。前些天,她的裁縫店就有蛇出沒,家貓剛生產的幾隻小貓咪,都成了蛇的腹中物。

“真的沒有錢給我嗎?跟你聊幾句也花了我不少時間呢!”臨走前,她還是有點不死心地問道。

【大城小镇/03】繁盛不再,人迹稀少,再造柴埕寻出路
早前設立在當地的木板廠公司,如今已是空屋。
【大城小镇/03】繁盛不再,人迹稀少,再造柴埕寻出路
當地居民打造的簡陋裁縫店,為附近居民提供裁縫服務,維持家計。

紙紮師傅,重返家鄉從事紙紮

抵不住時代發展的腳步,柴埕逐漸被巴生人遺忘,舊有的住宅單位都變成了外來者或客工的臨時宿舍,人煙更是顯得非常稀少,除了管理神廟的理事,以及興建神廟的勞工,相信其他人都不會到這裡。但有一戶人家,在這裡住了70年,他叫李增力,是紙紮師傅,現在柴埕經營紙紮祭品店。

李增力(73歲)的住家與一般住家非常不同,充斥著滿滿且不同尺寸的天公座,這些天公座都是每年農曆新年初九福建人拜天公誕時要用到的,而他則在家裡慢慢地堆砌起一座又一座的天公座。

其實,李增力的父親做的正是柴埕“盛行”的其中一個行業──木炭業。他從小就和姐姐在木炭廠做搬運、曬乾、鋸木的工作,分擔家裡開銷,十多歲時跟著接手火炭業,直到這行業無法再維生時才轉行。

他說,年輕的自己非常喜歡賭博,成天賭個不停,直到五十多歲,在雲頂賭輸了許多錢,當時他愣在原地,想著未來日子不知道怎麼辦時,夢見了一個神明對他說,他不能再賭錢、不能再贏錢,否則會迎來死亡,而且應該從事紙紮這一行。

此後他下定決心戒賭,並且無師自通,做起紙紮行業。

“我只需要看就知道一座天公座怎麼做出來。”因為天公座需要很大的儲備空間,所以他把成品都放在父親留下的木炭工廠。

提起現在的柴埕與以前有什麼差別?他說,小時候的柴埕非常熱鬧,有很多船隻上下,與如今的柴埕對比,也自然安靜了許多。

談話間仍感受到李增力對巴生柴埕有著一定的感情,雖曾離開柴埕在外租屋5年,但後來選擇回來居住,畢竟柴埕生活負擔較低,也是自己從小生活又熟悉的地方。

【大城小镇/03】繁盛不再,人迹稀少,再造柴埕寻出路
走進李增力住家,滿滿的天公座,全部是他一手打造的。
【大城小镇/03】繁盛不再,人迹稀少,再造柴埕寻出路
李增力的父親在柴埕從事木炭業,行業沒落後,他在機緣下轉行當起紙紮師傅,經營紙紮祭品店。

香廠第二代,與柴埕情深義重

在柴埕歷史中,有過具規模的制香廠——龍秋香廠。

方誌豪(47歲),龍秋香廠的第二代。他的父親是第一位在柴埕設立龍香廠的人,當年父親獲悉柴埕有很多神廟,對龍香有一定的需求量,所以就從霹靂州搬到柴埕這裡。

“我小時在柴埕短暫生活過一段時間,中學時期在柴埕附近的濱華中學上學,放學後就會在這裡幫忙父親制龍香。”

2008年,接手父親龍香行業的方誌豪,選擇讓路州政府擬定的發展計劃,但他的工廠並沒有完全搬離,目前其工廠的貨倉還在柴埕,讓他有更多時間回到柴埕,看看和見證這裡的發展與未來。

雖然這裡人煙稀少,也僅僅生活過很少的時間,但空閒時還是很自然地開車到柴埕,與該區神廟理事閒話家常。

或許對柴埕有些情義結,他笑說,柴埕的神廟向他們訂購龍香時,價格方面會享有一定的優惠。

【大城小镇/03】繁盛不再,人迹稀少,再造柴埕寻出路
方誌豪的父親是第一位在柴埕設立香廠的,雖工廠已遷離柴埕,但情意結甚重的他都會給柴埕人特別優惠。
【大城小镇/03】繁盛不再,人迹稀少,再造柴埕寻出路
方誌豪的父親從朋友口中獲悉巴生柴埕有很多神廟,對龍香也有一定的需求,所以就從霹靂州搬到柴埕。(圖:李麗萍提供)

社區營造,期望柴埕涅槃重生

隨著時代發展,許多具有歷史與文化價值的地方恐被世人遺忘,而巴生北區柴埕或受到一樣的命運,今日的柴埕雖然盛況大不如前,但它以前就有二十幾間廟宇的奇異景觀,讓散居各地的柴埕後代,始終懷有一份難以割捨的情感。

李麗萍聲稱自己不是在柴埕長大,但家人與柴埕的鄉親一直都有保持生意上的來往,所以從小對這裡有一定的熟悉度。

這裡記錄了至少四代金門人拼搏的歷史,當知道雪州政府有意發展柴埕時,卻又擔心這裡的文化與歷史會因為發展而被破壞,或被世人遺忘,所以自動收集有關柴埕的歷史,結集成書。

巴生柴埕隨時可能會消失在歷史地帶,但社區營造或許是另一條出路。

【大城小镇/03】繁盛不再,人迹稀少,再造柴埕寻出路
周鴻輝說,金門人落腳巴生柴埕,以河為主衍生出不同的行業,深具社區文化導覽特質。
【大城小镇/03】繁盛不再,人迹稀少,再造柴埕寻出路
當年運載木材的羅裡,拋錨後就遺棄在一旁。

金門人落腳巴生柴埕,開創了不少故事與光輝,對於提倡人文與推動深度認識社區的Jalan-jalan Klang導覽隊發起人周鴻輝而言,巴生柴埕非常適合提供導覽,讓大家深度認識這個早期以河流為主的社區。

他指出,當他們有意為民眾導覽巴生北區的社區時,發現北區範圍非常大,在仔細劃分與多次深度瞭解這一帶後,就認為柴埕非常值得介紹,再配合各間神廟的慶典,的確可以讓大家好好認識這個由金門人開拓的柴埕。

他說,柴埕以河為主衍生出不同的行業,為巴生帶來一定的轉變,數十年後這裡對巴生有著怎樣的影響,甚至變化,都可以為民眾提供一些答案,再說,這裡也有著金門人和巴生經濟發展的故事。

不過,他也坦言,目前在規劃上仍面對一些問題,包括如何讓外人踏入真正的柴埕。

他認為,或許有關當局可以重新善用這條河去興旺這一帶,只是這些都需要各方的配合,以便更好地發展柴埕的導覽工作。

【大城小镇/03】繁盛不再,人迹稀少,再造柴埕寻出路

【大城小镇/03】繁盛不再,人迹稀少,再造柴埕寻出路
隨著時代演變,原有的炭廠不復在,僅剩下木屋及積水的道路。
【大城小镇/03】繁盛不再,人迹稀少,再造柴埕寻出路
巴生柴埕社區擁有超過15間大小神廟,每間神廟的設計亦不同。

相關文章:
【大城小鎮/01】破落的柴埕,承載金門人拼搏的故事
【大城小鎮/02】小小柴埕,香火旺盛

延申閱讀:
【林夢小鎮/01】被遺忘的小鎮——與世隔絕的林夢
【林夢小鎮/02】被遺忘的戰爭:一二八武裝事變
【林夢小鎮/03】林夢邊界的信仰,城隍廟裡的比沙亞人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