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政府執政不到半年,它展示了某程度“反貪”的決心,但部分民眾希望看到更多的改變。
人民之聲(Suara Rakyat Malaysia)批評,團結政府改革緩慢,若首相無法兌現改革承諾,他將成為“最糟糕的首相”。大馬需要什麼改革,何時要改?相信這是全國人民關注的問題。
ADVERTISEMENT
據《The 10 Rules of Successful Nations》一書,改革越早越好。作者觀察了39位成功的領導人,在他們上任的首24個月裡,股市表現輝煌。過了43個月後,股市開始走平,他們的魅力彷彿隨著時間而流逝。
除了時間點,改革的力度也很重要。在歷史裡,不少改革者得到民眾肯定,包括英國的撒切爾、美國的里根和中國的鄧小平。他們當中有一個共同點,即大膽提出前衛的新思維。
在當時“左派思想”主導的社會里,他們提出了相對“右派”的經濟政策,帶領國家走向自由的開放市場。或許不是每一個人都會認同右派政策,但關鍵是,在當時的情況,這些政策扭轉了經濟增長低、國家發展停滯不前的局勢。
有時,相比起故步自封的策略,大膽的改革更能解決一些根深蒂固的問題。團結政府執政不到半年,它展示了某程度“反貪”的決心,但部分民眾希望看到更多的改變。
改革是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但以民為本不代表凡事民意至上。
2002年,委內瑞拉的查韋斯(Hugo Chavez)當選總統,哥倫比亞人則選了烏里韋(Alvaro Uribe)上臺。
前者推行土地改革、企業國有化、教育與醫療等計劃,確保人民得到公平的資源分配,提高人民福利,極力取悅人民。在往後的日子,委內瑞拉經歷了惡性通脹與長久的經濟萎縮。
反觀哥倫比亞,烏里韋上臺後推動自由市場經濟,放鬆外商投資限制等,在他的領導下,國家經濟增長屢創新高。
由此可見,成功的領導人不一定要成為民粹主義的傀儡。因為國家需要的是一些帶來長遠利益的政策,而不是短暫取悅人民的方案。
回到大馬,反對黨極力提倡提取公積金存款,這能夠取悅部分人,但無論對長期的個人理財,還是整體經濟,它都沒有顯著的幫助;相比於執政黨引中資來馬,從中國帶來的1700億令吉投資,後者更惠國惠民,影響更深遠。
改革者除了需要智慧,還要維持民眾對他的支持。希臘曾推舉前歐洲央行副行長帕帕季莫斯(Lucas Papademos)為總理;捷克共和國的前總理菲舍爾(Jan Fisher)曾擔任統計局局長;意大利前總理蒙蒂(Mario Monti)是前歐盟委員會專員,這幾位專才上任不到一年就垮臺了。
希盟第一次執政時,嘗試兌現承認統考以及簽署ICERD公約的承諾,但它們卻引起部分民眾嚴重的反彈。執政不到兩年,一場喜來登政變導致希盟政府垮臺。一個改革者除了有理想,它還需要黨內、盟黨以及民眾的支持,才能在改革的路上走得更遠。
觀察歷史,以經濟為重心的改革者更能為人民謀福祉。
普汀在90年代擔任俄羅斯總統後,極力簡化稅制,節省國家開銷,國民收入在短期內翻了5倍。20年後,他的思維轉向集權,提倡民族主義,俄羅斯人民的收入一落千丈,一度下跌了三分之一,國家也捲入了連年戰爭。
土耳其的埃爾多安在2000年代改革養老金系統,私有化國家銀行,政府量入為出,該國的人均收入衝破了一萬美元的關口;10年後,領導思維轉向伊斯蘭社會風俗,以恢復奧斯曼帝國昔日光芒;在往後的日子裡,國內發生大規模反政府抗議與軍事政變。
回到大馬,敦馬在80年代任相期間,推動大馬工業化和現代化轉型,大馬成為了當時的亞洲四小虎之一。到了2018年,敦馬再度任相時,大馬陷入了政局亂局,敦馬更注重的是如何保住政權,最後換來的是,大馬第一個無法做滿5年的政府。
大馬需要什麼改革?我的答案是,專注於經濟發展的改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