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特斯拉作为一家年轻公司,要求他们派发股息并不符合其策略规划和发展。不过这说明一样事情,就是这家公司的未来前景依然充满未知数。
事先声明,本篇并非针对特斯拉汽车的功能或者设计外观,而是对其公司财务表现的一篇感想,并且来说明一下为何特斯拉股票至今是一个争议颇大,而且两边阵营都非常针锋相对的存在。市面上已有许多关于特斯拉的分析文章,故此,我尝试从别的角度来解释为何特斯拉股票难以讨人喜欢。
ADVERTISEMENT

首先,特斯拉的盈利能力有待确认。很多人说特斯拉已经是一家有盈利的公司,为何还要说是有待确认呢?的确,特斯拉从2020年开始转亏为盈,在2022年更是有将近126亿美金的税后盈利。不过,如果我们仔细看特斯拉的营收部分,就会发现其实除了汽车销售,当中还有一项名为“碳积分” (regulatory credit)的收入。
这个项目是特斯拉依靠“卖碳”赚得的收入,因为美国有规定汽车制造商销售一定比例的零排放汽车。但是,并非每家汽车公司都能够满足这要求,于是,一个权宜之策就出现了,那就是“碳信用额度”的买卖。那些“碳信用”不足的公司,可以向另一些拥有“碳盈余”的公司购买,用以抵消。这有点像是以前欧洲的赎罪券,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另一种罚款。
特斯拉因为生产电动车,因此他们有大量的“碳盈余”,这也成了他们的销售产品。从2010年到2022年,特斯拉从这项业务赚取了712亿美金的营收,而在2023年第一季也赚入了52亿美金。由于这些“碳信用”是在电动汽车制造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所以我们可以看作是零成本产物。当我们把这项营收从特斯拉的财报中移除,就会发现,该公司真正盈利是在2021年开始,而非2020年。
其次,特斯拉并非汽车公司。特斯拉在2022年留在其资产负债表的盈余为1.29兆美金,其中55%是由过去12年的碳收入所贡献的。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认为,特斯拉并非一家汽车制造商,而是一家环保政策寻租公司(rent seeking company)。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这并非刻意贬低,要是我们继续查阅特斯拉公司的资料,该公司至今的年度产能大约是120万辆。对比我们熟知的丰田公司,他们一年能生产近900万辆车。从这个角度,你要怎么说服人们相信特斯拉是一家汽车公司?而且丰田公司不但盈利能力稳定,而且还能派股息。
当然,特斯拉作为一家年轻公司,要求他们派发股息并不符合其策略规划和发展。不过这说明一样事情,就是这家公司的未来前景依然充满未知数。

什么?这么多家公司研发和推出不同型号的电动车,难道这还不是汽车行业的未来吗?
我认为电动汽车的赛道现在有许多选手在拼命,不过,当中有一些挑战还是充满未知。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原材料。
根据IEA的研究,一辆电动汽车所需要的矿物重量就燃油汽车的六倍,平均每辆超过200公斤。当中以铜、镍(nickel)、石墨(graphite)为多。而单单是铜的重量,一辆电动车的平均需求就高于一辆燃油汽车的矿物总重量。根据该报道,许多新能源的崛起对这些矿物的供应量造成巨大挑战,据估算,每项矿物的需求在2040年要翻好几倍。
这当中以稀土为电动车命脉,当中关键稀土为钕(neodymium),用于电动的磁力制造。2018年,钕的价格为每公斤80美金左右,但是到了2022已经飙升到了每公斤大约200美金(截稿时为每公斤150美金左右)。对比一下,钢筋的价格,现在市价每公斤也就两、三令吉(而且还是涨了蛮多之后的价格)。
稀土(尤其是钕)的价格高昂当然不是关键要害,因为电动车制造商大可转嫁成本给消费者。真正棘手的是稀土的生产规模无法和钢铁这种常见的金属相比。生产规模追不上去,而稀土的价格越居高不下,那么电动汽车要实现经济学里的规模效应就越难,也就给其总产能设立了天花板。
当然,许多汽车制造商现在不会去管这事儿,因为各国现在的政策都是主打吹环保风,资本也只是跟随。况且,大型汽车制造商也有足够的资本来耗。这场电动车的战争也只是刚刚开始。
特斯拉能否熬得过,是真的很难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巴黎30日综合电)在法国,随着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引发争议,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抵制美国品牌,发起名为“抵制美国”(#BoycottUSA)的行动,近日一项民调显示,超过60%的法国人支持抵制美国产品,当中近三份之一的人已开始避免购买这些品牌,当中包括麦当劳、可口可乐、特斯拉。
尽管民众在口头上支持抵制,惟在实际消费中,许多年轻人说,没有能力参与这项行动,昨天在巴黎的麦当劳和肯德基分店,生意依然十分火红。
16岁学生马修和15岁的杰德在巴黎的麦当劳门外表示,虽然理解抵制的理由,可是作为学生的他们却无法承担这种经济负担。杰行说:“我明白为什么人们建议抵制美国产品,可是这对我们来说太奢侈。”
抵制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农民爱德华多卢瑟斯已在社媒上建立“抵制美国,购买法国和欧洲”的脸书群组,迅速吸引超过2.5万成员,他希望通过这项行动,鼓励法国消费者在购物时选购国货而非美国产品。
然而,许多消费者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矛盾。43岁的害虫控制员艾伦提到,尽管理解抵制的理由,他还是选择购买耐克(Nike)新鞋,因为他认为,它们是最好的。
调查显示,抵制运动主要受到高收入群体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的支持,他们在意识到跨大西洋紧张关系后,倾向抵制美国产品。
尽管抵制行动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支持,可是专家认为,法国消费者在实践中与个人态度存在差距。
在复杂国际局势下,法国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在发生变化,抵制美货的行动也许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时间推移,这项运动的影响有待观察。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