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银行危机的原因再简单不过。许多银行忘记利率能降也能升。联储局升息抗通胀,将使这些银行产生损失。对其中大多数而言,虽有损失,不影响生存,但有少数银行,如矽谷银行和第一共和银行,风险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大到足以破产。
展望未来,许多银行须筹资以填补资产负债表的漏洞,这很可能对现有股东造成痛苦。另外,虽不能排除还会有银行倒闭,但可能不会有一长串的矽谷银行或第一共和银行。
ADVERTISEMENT
在银行危机的混乱氛围中,长期赢家和输家慢慢浮现,前者是最大型银行,特别是摩根大通,后者是资产在750亿至2,500亿美元之间的地区银行。
最大、最直接的赢家是出面收拾残局的3家银行:第一公民银行(First Citizens)买矽银剩余部分,其股价几乎上涨一倍;纽约社区银行(New York Community Bank)买Signature银行剩余部分,股价大涨50%;上个周末,摩根大通收购第一共和银行,尽管第一共和银只占合并后公司资产的5%左右,但摩根大通股价也跳涨。这证明,有能力在紧迫时间压力下参与标售,是拣便宜的秘诀。
资金成本受影响
银行倒闭同时重塑存款市场。利率不断攀升,激励储户把低收益支票户头的资金转移出去。矽银破产的冲击促使企业、基金会,和存款超过FDIC最高保额25万美元上限的存户,重新审视资金存放地点。资金正往较高收益和较安全的地点转移(“大到不能倒”的银行、能提供全额保险的户头,以及直接投资公债和政府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自矽银倒闭以来,整个银行业的存款大减1300多亿美元(即使同期间银行资产增加近2000亿美元),超过4000亿美元的新资金涌进政府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摩根大通再次成为明显赢家。首季排名在前的35家上市银行,只有摩根大通和美国合众银行(U.S. Bancorp)的无息存款户头(如支票户头)资金增加,因大型企业户寻求安全。这次存户行为快速转变,输家是地区银行,它们高度依赖这类存款,但不被视为“大到不能倒”。
除摩根大通和美国合众银行外,大型和地区银行的无息存款全都大量外流,达逾1500亿美元,必须以较高成本的融资来取代损失掉的 “免费资金”,这说穿了是获利能力而非偿付能力的问题。这些银行的资金成本恐永久增加,特别是相对于最大型银行而言。
监管门槛恐调整
这次银行危机和过去一样,也将产生政治和监管影响。国会2018年通过《陶德-法兰克法案》(Dodd-Frank Act),将银行监管的资本额门槛由500亿美元提高到2500亿美元。最大型银行要受到较严格的监管。问题是最近3起银行倒闭事件,每家的资产都在1000亿至2500亿美元间。联储局已建议将门槛降到1000亿美元。无论新门槛最终画在哪里,对某些银行来说,以往要面临更严格的监管环境。
更严格监管的输家显然是资产介于750亿至2500亿美元之间的地区银行,它们将面临更具挑战的监管环境,与最大型银行更一致,也就是对资产规模逾2500亿美元银行的现有抑制力量消失了。
面临融资成本增加、监管环境更严峻的地区银行可能寻求因应之道。
2022年底,美国有29家规模在750亿至2500亿美元的银行,资产总额4.6兆美元,占美国整个银行业的五分之一多一点,但18个月左右就将大洗牌。部分银行将合并,加入最大型银行的行列,因为维持在2500亿美元以下的诱因已经消失。部分银行则将出售资产和业务,缩减规模以远离更严格监管的门槛,500亿美元左右的银行料将大增。
消费者和公司行号都必须为此做好准备。(巴隆周刊)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