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筆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腦海響起電影《我不是藥神》的主題曲〈只要平凡〉:“也許很遠或是昨天,在這裡或在對岸……”,篆刻這條長路不知不覺走了三十幾年,從初心的簡單愛,到今天已經說不清道不明自己的這份堅持是為了什麼?
我們每個人也許都嘗試過追求不凡,追著追著就會發現好難,很多人眼中的藝術,好像是一件輕鬆怡情的事,唯有經歷了刻苦學習,萬山遍覽之後,才知道一山還有一山。而且,不管自己曾經去到怎樣的高度,今天才體會到登高不是目標,過程更是重要。
ADVERTISEMENT
回憶年輕時,馬來西亞的篆刻藝術風氣仍未形成,初出茅廬的我便嶄露頭角,恩師石庵老人對我頗多讚譽,我不敢信以為真,畢竟當年我才十六七歲,我知道不論是人生道路還是藝途肯定還長遠著。我開始憧憬未來,90年代初赴中學習,打開了我的眼界,當時我滿懷激情地走訪了許多自己仰慕的名家前輩,向他們一一問教,雖然得到很多正面的評語,今天回想不過是老前輩愛才的鼓勵,只有高式熊老先生看了我的習作後,說了一句“還沒入門”,猶如當頭棒喝!也因為這句直話,讓一直以來感覺良好的我,不敢再自負自矜。那年我在美院,發奮地臨創了六百多方印。
忘卻自我 復歸自然
初學的時候,讀了很多歷史上大名家的作品和傳記,不僅學習他們的藝術,還想著怎麼追尋他們走過的人生和藝途的軌跡,包括他們為學和治藝的理念,什麼“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凡詩文書畫,不必十分到家,乃見天趣”“不俗即仙骨”“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等,在“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又是山”,反反覆覆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回。到如今,藝事對我來說,不過是人生的一部分,自己能走到哪算到哪,我很慶幸自己不需要以此謀生,可以自由的對待自己的這項愛好,可以隨心所欲地記錄自己的感悟。
我在去年博士畢業展的時候,創作了三方印,分別是“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這是莊子〈逍遙遊〉的名句,道家的追求,忘卻自我,復歸自然。當然,我並沒有達到這個高度,這只是一種嚮往,所以將這三句刻了下來。還記得印章刻得很快,每一方都是幾分鐘就完成了,然而邊款以簡帛筆意小字刻的全篇〈逍遙遊〉,竟然刻了兩天,差不多花了10個小時,真是考驗自己的毅力。
後來,參加本地的一次聯展,我又想到了《論語》中的四句話,“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這是孔聖理想中的君子所應具備的四點道德品質,這幾句話雖然小時候也曾讀過,如今重溫一遍,用以提醒自己人生要有志向、要有使命感,以藝修身,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學藝以來,我得到許多前輩師友無私的提攜和幫助,心存感恩,於是我與同道們成立了馬來西亞篆刻協會,希望藉此貢獻自己的一點綿力,縱使無法達到歷史上的高度,我也希望來者可以沿著自己走過的道路得到啟發,走得更高更遠。“……沒有神的光環,握緊手中的平凡。”(只要平凡)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