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孔乙己的故事又在中国年轻人群中广传必有其因,可能,网民是讽刺社会高低层面的脱钩,间接又回击中国官方对青年就业难的一些说法。也可能,“孔乙己文学”风气是把中国青年和就业问题捆绑一起,年轻人“毕业就是失业”的火焰,是一股暗势力,但不知日后如何收场。
ADVERTISEMENT
我趁五一劳动节/五四卫塞节长假清理手机与电脑存储,突觉兴趣盎然,转去浏览欧美媒体报道中国经济复苏后的就业率分析,然后再与大陆官网及自媒体舆论热点做比较,视野从早前的“躺平主义”与“孔乙己文学”之间旋回辗转,原来大千世界已变得太厉害,惭愧自己有些跟不上了。
中国互联网出现一个趋势,可称为“孔乙己文学”风气。孔乙己是文豪鲁迅在1918年发表短篇小说《呐喊》里的虚构人物,著作出版已经105年,但气势澎湃至今未灭,如今竟在中国毕业生圈子里风靡一时。
三年冠病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中国经济也难逃下行困境,青年就业困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网民开始自嘲,多年苦读却找不到与自己学历对等的工作,就像鲁迅笔下的人物孔乙己,脱不下长衫去适应社会。
这些言论,顿时成了中国官媒批判的对象,“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枷锁”,劝告中国青年脱下枷锁,找到自己的使命。
结果,官媒说法却在青年圈子引起反弹,他们在网上反问,中国经济形势严峻、失业严重,难道也要由年轻人自己来承担责任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