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過去3年恍如隔世,我恢復走跳的生活,來了副刊也滿半年。若說起在這期間最深刻的感受,莫過於日日面對不同領域、專業的人事物,面對面接觸一個又一個對夢想堅持的靈魂,再將他們的故事寫作文字。或許讀到這裡你會疑惑,為何與人交談、寫稿,看作是記者最基本的工作,我卻如此感慨萬分?
踏入新聞職場之時遇上新冠疫情,是否該放人外出採訪、增加員工染疫風險,成為前公司的考量。即便在業界兩年,我被允許的只有線上採訪、參與記者會、改寫一篇又一篇別人寫的文章。享受著網絡帶來的便利,我卻漸漸忘了親自現場走訪的重要,成為一個生產逐字稿的機器。
ADVERTISEMENT
從現實來看,自媒體一個接著一個蹦出,無奈於速度是獲取網絡流量的關鍵之一。在沒有過多預算的情況下,如何用最簡單快捷的方式,搭上新聞熱度換取點擊率?遂成為你我在網絡上所看到的:截取網民留言,讓全新的“報道”誕生,收取新一波的點擊率。這樣的媒體操作過於融入我們的生活,以至於我遠赴北馬時採訪時,受訪者無一不給出“你特別過來嗎”的意外神情。
剛過去的3月,在副刊刊登的檳城渡輪專題,兩年前的我也曾寫過。至於如何寫出與過去有別的新觀點,我焦躁不安。但花了5小時到達目的地後,意外踏實了些許。來到正在整修的碼頭、看到停靠在那的舊渡輪,感動湧上心頭。啊,正正是那蒼涼和時過境遷的現場感,透過13吋大的熒幕是無法賦予的。
此外,當渡輪“退休”的消息即出,網絡上言論一面倒希望當局保留。但實則與當地人聊天后,比起留住過往的美好,更多的希望是政府從過去的政策中吸取經驗,讓新渡輪不再面臨虧損的命運。若不親自走訪,身為外地人無法真的看懂一二,更多的是隨著網絡輿論起舞,忽略最根本的問題。
同月,我跟隨世界宣明會到訪沙巴的內陸地區,瞭解脆弱群體面臨的問題。從城市來的我們,往往會將自己放在較高的位置看待他們。要走進這些社區在,必須先驅車經過4小時或以上的黃泥路,導致他們與外界的聯繫、取得物資或者建築材料都比平地費事,但從他們的眼裡沒有看到一絲的不快樂。
即便面臨改變生活素質等重重關卡,但夜幕低垂時他們圍在一起聊天、唱歌、跳舞,心靈上比我們來得更富足。真正貧困的又是誰呢?若不親自走這一回,或許我仍站在俯視的角度、自以為是地沉浸在自我觀點中。
其實談到最後,不只記者這份職業需要實際採訪後的真實感受。透過觀察身邊正在發生或者流逝的,這樣與生俱來的敏感度,是身而為人的天賦。若不善於利用,待有一天對周遭不再敏感,我們愈發無法發揮同理心,只會隨網絡風向起舞,最終成為被輿論操控的人。
更多文章: 梁馨元/還有夠多的時間嗎? 葉洢穎/只有報紙才讀到的…… 梁慧穎/不平靜的第一天 黃琬焮/砂拉越 水牛之外的打卡地標 白慧琪/做功課 陳愐壯/聲音壞了,就是壞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