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從來不是隻有考試和成績,誠如我們的國家教育哲學的目標:培養有知識、有崇高道德、負責任和有能力創造個人幸福和為國家和社會繁榮做出貢獻的馬來西亞公民。
拜讀了吳奕品醫生《不是問題的教育課題?》(5月5日《言路》版)一文,彷彿戳中我的心,心裡有些話不吐不快。
ADVERTISEMENT
華小教育向來教學嚴謹,注重品格教育,是家長給孩子教育的不二首選。考試製度的確培養了不少的精英專才,但也因為考試製度過度追求成績間接摧毀了一些學習欠佳學生的信心,影響了他們日後的學習。
我的表弟是上個世紀80年代第一批3M制度的學生,在學習方面一直落在後頭。由於課業一直跟不上,所以在整個小學生涯的學習不是被打就是被罵。家人雖然心疼也無能為力,尤其在上個世紀,父母普遍上就是把孩子交給學校教導,即使孩子被不合理對待也不敢吭聲。
來到21世紀,UPSR繼續前行,不只各校在拼成績(當然學校也要對教育局交代),老師們也暗地裡較量各班的成績,班上學生的A彷彿是他們的KPI。於是乎功課一本又一本,排山倒海似的佈置下來。記得那年孩子處於優秀班,功課像魔鬼訓練般,每天都得做到三更半夜。難怪有人說孩子開始上學就是噩夢的開始——家長和孩子的噩夢!
近日孩子遇到一個曾經同班的小學同學,這位同學當年就是老師眼中的其中一個“問題學生”。那一班學生天天不是因為沒有做功課被打,就是被趕出課室外做功課,這些事在他們班是司空見慣。這位同學回憶起當年時說,當年的功課像座山那麼高,心裡就厭倦學習,於是乎常常不想完成功課,藤鞭是他和許多同學的小學生涯的陪伴物。
記得孩子在小學那段日子,每天都得陪伴指導孩子的功課到三更半夜。做完了功課後還要拖著疲憊的身心陪他背演講稿。雖然辛苦他還是盡力完成功課,在臺上的比賽中也頻頻告捷。由於功課繁多,偶有差錯,除了掌上藤鞭侍候還要面對老師語言的霸凌,諷刺他應該文武雙全之類的話語,讓小小心靈得承擔言語欺凌的壓力。
他們都是考試製度下的受害者。
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沒有捷徑,不能操之過急,不是考了個大滿貫就是成功人生。歸納評估(ujian sumatif)或考試只是評估學生進度的一種手段,而隨機評估(ujian formatif)雖然用意良善,但由於存在許多弊病而備受抨擊。我們常常過於短視,認為沒有了UPSR,孩子就沒有動力學習。 如果學習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不是為了探索學問,激發求知的慾望,那麼學習對孩子們有什麼樂趣可言?
教育是建國之本,教育工作者需要做的是引導孩子探索,創造學習環境,找到學習的熱情。教育從來不是隻有考試和成績,誠如我們的國家教育哲學的目標:培養有知識、有崇高道德、負責任和有能力創造個人幸福和為國家和社會繁榮做出貢獻的馬來西亞公民。
教育是教一個人學做人,學待人處事,具有批判性思考 ,有解決事情的能力。我們要培養孩子探知的動力,而不是以灌溉的方法單向輸出給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能力不同,開竅時間點也不一樣,教育工作者應該安心培育孩子合作、溝通、內容、批判性思考、創新和自信的能力以應付未來。鼓勵孩子主動學習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人工智能時代來勢洶洶,如果教育工作者還是照本宣科,趕進度趕課程,大量佈置無意義的抄寫功課,沒有了UPSR,我們還有UASA,我們還是逃不掉不了考試的桎梏。
每個孩子像一顆種子,經過精心呵護,細心栽培,讓它慢慢萌芽。每一顆種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些快速生長,不一會功夫就開出清新的小花;有些需要時間積累,經過多少陽光雨露的洗禮才能成為參天大樹。教育工作者能做的事就是不急不躁,安心栽培,靜待花開。
我們只有改變思維,方向正確了才能把教育做得更好,國家才能有健康、快樂、有品德有創造力的人才。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