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本报特约

|
发布: 7:00am 12/05/2023

董总

独中复兴运动

ICGSE

董总

独中复兴运动

ICGSE

黄瑞泰.独中下个50年的挑战

黄瑞泰(独中老师、隆雪华堂文教委员;独中复兴运动50周年庆典特稿 )

希望华社能对华教发展的内部课题能够尽早获得共识,重现50年前那种一呼百应的声势,为独中注入活力,使得独中能够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发光发热。

ADVERTISEMENT

自1973年的独中复兴运动后,华社已经将华文独中视为我国华文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堡垒,而独中五十年来确实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为华社培育了无数的人才。今天回头去看,独中的发展可谓已经成熟,而这个成熟也引发了体制僵化的担忧。

如果要对50年前的独中复兴运动下一个评价,我会说那是一个成功的品牌重塑的活动,而这个品牌重塑的成功有赖于华社当时对独中教育的期待,加上当时一批拥有卓见的华教工作者与社团领袖,透过对独中招生问题、课程改革、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才能够将已经沦为补习教育的华文独中注入活力,并重新推向高峰。

50年前的独中复兴运动以及当时所提出的《华文独立中学建议书》确定了独中发展路线,使得独中在充满对华文教育不友好的社会与政治环境中一次又一次的抵挡各种问题和挑战。只是到今天独中复兴运动所创立的独中模式是否能够在外在的全球化、国际学校、网路发展、人工智能等外在冲击下,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调整课程模式,甚至检讨过去的路线,给独中重新定位,并且注入新活力,再走50年?

事实上50年前所定下来的独中模式已经难以应对今天大环境的变化,这可以从国内华人人口比例下降、全球评量系统革新、教学模式改革、网络普及及人工智能发展等外在因素的改变中看到端倪,很多独中也早已根据各自的需求和限制,做出了包括双轨制、纳入国际课程()等的调整,所以今天的问题不再是是否应该要改革,而是应该以什么速度改革才不会被大时代甩开。

董总自2005年的《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教育改革纲领》、2018年《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蓝图》,到2020年《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总课纲》,可以看到董总早在近廿年前就已经展开了独中教改的工作,而这些年来确实对独中教育发展与改革提出了不少专业和符合时代趋势的路线与目标,只是很遗憾的所谓教改犹如牛步,仍有不少前线教育工作者搞不懂何谓素养教育?什么是跨学科教学?持续性评量到底是什么?又如何谈得上配合改革?

必须肯定董总在教改部分确实有完整的方案、路线和目标,只是不管是课程改革与设计到全新的教学模式发展,还是统考考题的革新与评量方式的改变,董总所提出的改革路线需要专业的教育专才参与。而很遗憾的是即使大家都对“再穷不能穷教育”、“教育是民族的根”这类口号耳熟能详,但事实上又有多少人愿意真正投入华文教育工作,在教育前线服务?况且很多年轻人满怀热血的成为华校工作者,也可能因为薪资、工作文化等因素离开,这也造成了华校数十年来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华教领域还是面对专业人才不足,导致改革缓慢的原因。

独中教育改革缓慢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经历数十年来稳健发展的独中使得很多人心中有更多的包袱,担心破旧立新不成,反而搞砸了华文教育,因此不少人内心有着一种“少改少错,不改不错”的心态,而失去了当年独中复兴运动那种破釜成舟的改革动力,形成改革与保守之间的拉扯。

长久以来华社都将外在的社会政治环境视为华教发展最大的挑战,至今几乎所有讨论我国华教课题的切入点仍是从国家意识形态着手,以至于大家都忽略了华教发展的内部挑战。熟悉华文教育发展的都清楚今天独中如果要继续前进,首先要解决的反而是内部的各种问题与矛盾,外在的政治意识形态与国家霸权的压力反而不及内部问题所引发的冲击。

希望华社能对华教发展的内部课题能够尽早获得共识,重现50年前独中复兴运动那种一呼百应的声势,为独中注入活力,使得独中能够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发光发热。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