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本报特约

|
发布: 7:00am 12/05/2023

董总

独中复兴运动

ICGSE

董总

独中复兴运动

ICGSE

黃瑞泰.獨中下個50年的挑戰

黄瑞泰(独中老师、隆雪华堂文教委员;独中复兴运动50周年庆典特稿 )

希望華社能對華教發展的內部課題能夠儘早獲得共識,重現50年前獨中復興運動那種一呼百應的聲勢,為獨中注入活力,使得獨中能夠繼續在這片土地上發光發熱。

ADVERTISEMENT

自1973年的獨中復興運動後,華社已經將華文獨中視為我國華文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堡壘,而獨中五十年來確實也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為華社培育了無數的人才。今天回頭去看,獨中的發展可謂已經成熟,而這個成熟也引發了體制僵化的擔憂。

如果要對50年前的獨中復興運動下一個評價,我會說那是一個成功的品牌重塑的活動,而這個品牌重塑的成功有賴於華社當時對獨中教育的期待,加上當時一批擁有卓見的華教工作者與社團領袖,透過對獨中招生問題、課程改革、學校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才能夠將已經淪為補習教育的華文獨中注入活力,並重新推向高峰。

50年前的獨中復興運動以及當時董總所提出的《華文獨立中學建議書》確定了獨中發展路線,使得獨中在充滿對華文教育不友好的社會與政治環境中一次又一次的抵擋各種問題和挑戰。只是到今天獨中復興運動所創立的獨中模式是否能夠在外在的全球化、國際學校、網路發展、人工智能等外在衝擊下,順應教育改革的趨勢調整課程模式,甚至檢討過去的路線,給獨中重新定位,並且注入新活力,再走50年?

事實上50年前所定下來的獨中模式已經難以應對今天大環境的變化,這可以從國內華人人口比例下降、全球評量系統革新、教學模式改革、網絡普及及人工智能發展等外在因素的改變中看到端倪,很多獨中也早已根據各自的需求和限制,做出了包括雙軌制、納入國際課程()等的調整,所以今天的問題不再是是否應該要改革,而是應該以什麼速度改革才不會被大時代甩開。

董總自2005年的《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教育改革綱領》、2018年《馬來西亞華文獨中教育藍圖》,到2020年《馬來西亞華文獨中總課綱》,可以看到董總早在近廿年前就已經展開了獨中教改的工作,而這些年來確實對獨中教育發展與改革提出了不少專業和符合時代趨勢的路線與目標,只是很遺憾的所謂教改猶如牛步,仍有不少前線教育工作者搞不懂何謂素養教育?什麼是跨學科教學?持續性評量到底是什麼?又如何談得上配合改革?

必須肯定董總在教改部分確實有完整的方案、路線和目標,只是不管是課程改革與設計到全新的教學模式發展,還是統考考題的革新與評量方式的改變,董總所提出的改革路線需要專業的教育專才參與。而很遺憾的是即使大家都對“再窮不能窮教育”、“教育是民族的根”這類口號耳熟能詳,但事實上又有多少人願意真正投入華文教育工作,在教育前線服務?況且很多年輕人滿懷熱血的成為華校工作者,也可能因為薪資、工作文化等因素離開,這也造成了華校數十年來培養了大量的人才,但華教領域還是面對專業人才不足,導致改革緩慢的原因。

獨中教育改革緩慢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經歷數十年來穩健發展的獨中使得很多人心中有更多的包袱,擔心破舊立新不成,反而搞砸了華文教育,因此不少人內心有著一種“少改少錯,不改不錯”的心態,而失去了當年獨中復興運動那種破釜成舟的改革動力,形成改革與保守之間的拉扯。

長久以來華社都將外在的社會政治環境視為華教發展最大的挑戰,至今幾乎所有討論我國華教課題的切入點仍是從國家意識形態著手,以至於大家都忽略了華教發展的內部挑戰。熟悉華文教育發展的都清楚今天獨中如果要繼續前進,首先要解決的反而是內部的各種問題與矛盾,外在的政治意識形態與國家霸權的壓力反而不及內部問題所引發的衝擊。

希望華社能對華教發展的內部課題能夠儘早獲得共識,重現50年前獨中復興運動那種一呼百應的聲勢,為獨中注入活力,使得獨中能夠繼續在這片土地上發光發熱。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