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及泰國國民美食,路邊隨處可見的泰式炒河粉最為國際熟悉。泰式炒河粉曾是二戰時期泰國首相大力推廣的民間小吃,用以取代昂貴稻米。彼時也是泰國民族主義崛起之際,源自潮汕華人的粿條,也在去漢化的大浪潮裡,成了獨特的泰式河粉(Pad Thai)。出身政治意識形態的國民小吃,如今是如壽司般普遍的泰式美食代表,以此全民小吃對壘西方高級料理,絕對是噱頭滿點的電影素材。
ADVERTISEMENT
《Hunger》野心滿懷,Sitisiri Mongkolsiri交出的成績單卻若一盤佐料太多、以致焦點有點渙散的炒河粉。這盤導演的野心料理,融入國民小吃、女廚成長、料理位階、廚師倫理、階級批判、親情友情愛情等,碰觸的議題繁雜,但剜掘的深度不足,劇情架構也俗套無新意,可惜了這個本土與外來文化火拼的創念。
劇本以工整的對峙框架——弱勢年輕女性與強權中年男性、路邊小吃與高級料理、平民與權貴、祖傳家常菜與精心設計料理,組構Aoy與Chef Paul的相遇、習藝與對決歷程。電影賦予Chef Paul地獄廚神般的形貌,也交代成魔之路的童年故事,俗套有華彩,卻又草草收場。比如女傭之子的出身、地板上魚子醬的味道,窮的苦味蠱養出征服、鄙睨富人階級的野心,創立“Hunger”以“飢渴行銷”為品牌成功之道、對食材的獵奇不問倫理,深知成功後的失去,這些種種,本是清醒卻也被世道收編的魔王角色,但種種辯證淪為表面,角色下場也草率寫就,沒有深淵的跋涉。
電影藉由料理明喻泰國社會現況,比如軍人權貴聚會的血與肉、名媛派對上宛若祭典般的生肉現烤,加上慢速近拍權貴們滿口紅色醬汁、濃妝美女們狼吞虎嚥,對階級的批判昭然若揭,卻刻板而煽情。倒是Aoy年輕女廚與大火快炒的設定,雖也屬奇觀凝視,但切合泰式料理主題,是鮮奇創想之一。
歷經社會重拳、階級鞭打後的Aoy最後拎著炒鍋,走在清晨的社區,路邊百姓庸庸碌碌的開始一天,以小吃果腹,她的冒險結束了,她和自己和解了。導演或想說,小蝦米扳倒大鯊魚荊棘滿途也未必成功,而創造自己的菜單,或才是可行之路。
更多文章: 費比安/《Air》計算成功的商業片 陳頭頭/《Tetris》經典遊戲傳奇人生 費比安/《流水落花》流水很清楚惜花這個責任 桑傑多爾吉/《The Pope's Exorcist》比惡魔更恐怖的是導演的貪心 費比安/《鈴芽之旅》少女的成長救贖 陳頭頭/《格殺福順》泡菜與血漿、主婦(殺手)的迷途 桑傑多爾吉/友族看不懂的票房冠軍 陳頭頭/《鈴芽之旅》她和他和它和它,關上(開啟)那道門 費比安/《風再起時》風從哪裡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