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媽媽們,母親節快樂!
ADVERTISEMENT
母親節的由來可以追溯到1907年的美國,是由一名叫安娜‧賈維斯的女子發起的。
她終生未婚,常伴母親左右,她的母親生前曾提出設立一個日子紀念媽媽的付出,奈何還沒來得及實現便離世了。
於是,安娜為了一圓母親的遺願,1907年舉辦慶祝活動,申請將母親節列為法定節日,一直到1913年美國國會確定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法定的母親節,世界多個國家漸漸地沿用至今。
我們知道母親很偉大,也歌頌她們的偉大,但是除了懷胎十月,生育的生死難關,還有更多我們看不見的隱形付出。
365天全年無休,沒有上下班時間,沒有年假的全職主婦,她們的24小時到底怎麼過的呢?
“你介意我一面餵奶一面聊嗎?”周鈺畛問。
此時是晚上10點左右,當我打算跟她視訊通話,只見屏幕另一端的她身處在黑暗中哄著幼子入睡,來自手機屏幕唯一光源照亮了她的笑臉。
今年37歲的周鈺畛與丈夫黃衍福一共育有4名孩子,在華人普遍生育率低的現在,居然還有華人家庭願意生育兩胎以上,尤其是聽到4個孩子的當下,相信都會跟我一樣發自內心地“哇”一聲。
“勇士。”我這麼跟她說。
“其實真的是緣分。”她笑答。
其實這緣分得來並不易。2013年12月29日,周鈺畛和黃衍福攜手走入婚姻殿堂,原以為在婚後半年內就能順利懷孕生子,結果一直等不到新生命降生。
當她放下執念去爬山、游泳、旅遊,不再小心翼翼,不再勤於做懷孕測試之際,長女便不期而至。
2015年產下長女黃巧巸後,次子黃貞陽(2018年)、三女黃芊語(2021年)以及幼子黃貞勇(2023年)接踵而來,正好是兩個“好”字。
“幼子是一個意外。”她說,“本是抱著隨緣的態度,但生下他後,考慮到金錢、時間、年齡等多方面因素,就不打算生了。”
許多家庭只有二孩,特別是年齡差不到3歲的手足,就足以翻天覆地,家中混亂得猶如戰後廢墟,哭喊聲此起彼伏,光是回想起這種場景,耳邊嗡嗡作響心生憂懼,對精神和體能無疑是巨大的考驗和挑戰。
四寶媽的她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四寶媽媽忙碌的一天
周鈺畛在長女出生後,選擇辭去工作成為全職主婦。
“因為總覺得得來不易,一直以為她不會來了,生產時也不容易。當時丈夫經過陪產後,亦覺得女人生子是拿命拼,非常地感動,也捨不得把孩子交給保姆照顧。”
經過夫妻共同商量後,丈夫挑起經濟的擔子,周鈺畛則承擔操持家務照顧孩子的重任。
“一直到現在,我4個孩子都是自己照顧的。”
儘管當時是新手媽媽,有家婆、網絡海量資訊的協助,可以專注照護長女和處理家務,但時間和精力隨著孩子的人數增加而遞減,加上疫情後丈夫結束居家工作模式,越堤到新加坡上班,一週只能回家一次,讓大多數時間獨自在家的她直呼:“時間非常不夠用。”
我相信只要非獨生子女,童年時總會覺得爸媽偏心,孩子的“你比較愛我?還是比較愛他?”此類“送命題”自然也在周鈺畛家裡上演。
從她身為家長的角度來看,手心手背都是肉,即便想方設法照顧和安撫孩子的情緒,令他們都感到被愛,卻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因為你不能專注於一個孩子。當弟弟出生,姐姐會覺得媽媽給她的時間漸漸變少。我告訴她我陪伴她三年多了,弟弟才出來。”
“即便她現在已經7歲,她還是會說:媽咪,我覺得你比較愛弟弟。”
於是,無論如何她會擠出時間陪伴孩子,比如老三剛出生時,喂完母乳哄睡寶寶後,會堅持給老大、老二講故事、玩遊戲,或者一些親子互動的活動。
由於雜事繁瑣眾多,她習慣在前一晚列一張第二天的時間表,但是孩子不按牌理出牌,成了時間表更動最主要的不可控因素。
“像那天,我大女兒沒有上學,我打算一起跟她做饅頭,結果妹妹不睡覺,只好換一天再做。”
她將行程分為重要和次要兩種類別,為孩子準備三餐、接送孩子上學,屬於重要且不可變動的。其餘的活動是可變動和具彈性的,例如原定於下午2時煲糖水,老三遲遲不睡覺,那就改到4時;原本晚上8時洗衣服,剛好孩子異常配合,讓她可提前至下午5時完成工作。
媽媽也有自己的專屬時光
如陀螺一般忙碌的生活,日復一日週而復始。
除了接載孩子和做飯,洗衣、曬衣、抹地等家務基本是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見縫插針地完成,只能算是可做可不做的次要任務。
“我會盡量做飯,如果實在忙不過來,只好打包或用送餐服務。”她笑說,“真的多虧有送餐服務,不然煮飯的媽媽真的很慘。”
“現在我的家翁也有幫忙照顧我的三女兒,幫我分擔不少。”
至於Me time?接載孩子的短暫10分鐘車程聽歌放空,便是她難能可貴的專屬時光。
“晚上等孩子睡著了就會很爽!滑滑手機、保養。可是通常是秒睡。”
此時已是晚上11時,電話的那端響起了孩子窸窸窣窣的說話聲,等著媽媽結束通話,給他們說睡前故事。
先愛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顧家人
她感嘆,從前會以孩子為重,後來漸漸發現人是會生病的,一旦自己倒下,遭罪的還是丈夫和孩子。
“因為我生病,丈夫必須請假回來,影響到他的工作;孩子日常生活最為依靠的母親病倒了,生活日程大亂,只能交由爺爺奶奶來照顧。”
“雖然爺爺奶奶沒有怨言,但我會想因為是我身體健康沒有照顧好,所以影響到身邊人,導致行程出狀況。”
因此後來,她以自己為先,先愛自己、照顧好自己,方能確保生活日程有序。
當丈夫從新加坡回來時,若她感到疲憊,也會將孩子交給丈夫看顧、分擔家務,自己回房間休息充電。
“像今天他回來了,所以我才能跟你聊聊。”
詢及放棄了自己喜歡的工作和收入來源,成為全職主婦後,是否會欠缺安全感?
“我是不會沒有安全感,錢財的安全感是自己給的。我一向有投資,加上另一半有固定給零用錢。這些都讓我可以在50歲後實現我的夢想——旅遊。”
“錢是賺不完的,最重要還是平安健康。我的人生很簡單,身邊人平安健康喜樂就好。”
用分擔家事表達愛
只有在脫離家庭獨自生活後,才發現兩週不洗廁所的馬桶會髒成什麼樣;用過的碗碟被子,不會自己飛到洗碗盆清洗乾淨;一週沒打掃,才知道自己能掉多少頭髮,才意識到灰塵積累的速度這麼快……
原來媽媽在我們察覺之前,就已經提前解決了許許多多看似瑣碎繁雜,但其實很重要的事情。
她也許沒有拯救地球,但她給我們打造最舒適整潔的避風港,拯救了我們疲憊的靈魂。
但是,“家”並非媽媽一個人的,日常分擔家事,少讓媽媽操心,那每一天都是母親節了。
用分擔家事來表達對媽媽的愛,難道不比每年送一次康乃馨來得更有意義嗎?
相關文章: 【母親節特輯/02】職場媽媽不下班,工作家庭兩頭忙 【母親節特輯/03】放膽追夢的媽媽,愛孩子也愛自己 延申閱讀: 【雙親節專題/01】尋找老爸老媽心頭愛物 【雙親節專題/02】深藏不露,到老店挖寶 【雙親節專題/03】尋尋覓覓“鷹塔牌”白線衫 【雙親節專題/04】戀戀舊物──跨越半個世紀,最長情的陪伴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