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真正的凶手自首,DNA也确认了该嫌犯。虽然司法证实了少年们是无辜的,但多少人因为自己的歧视可能害死5条无辜性命的行为反省?至少,特朗普至今都没为此事道过歉。
《有色眼镜》改编自1989年纽约5名非裔少年被栽赃性侵并残忍攻击女子的案件,当年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和种族歧视争议。光是第一集就已经非常沉重,阴暗的色调、快速的节奏、孩童们无辜又恐惧的神情,都成功营造出本剧的主轴,完美示范了权力严重不对等下的窒息式压迫。
ADVERTISEMENT
剧名“当他们看见我们”说明了社会对5名少年“嫌疑人”的视角如何影响了整件事情的走向,尤其深深影响了5人的命运和人生。当我们看见他者,看到的除了是不同的肤色,往往也是有色眼镜。
权力如何制造罪犯
一个寻常的夜晚,一名白人女子一如往常到纽约公园跑步,遭到了残暴的强奸和伤害。5名非裔少年仅仅因为路过,在案发的同一座公园的北部出现,就成为了嫌疑人。
在寻找“犯人”时,警察有意识只挑年满16岁的下手,因为法律规定16岁以下的未成年少年不得在没有监护人的陪同下接受盘问和侦察。年满16岁的孩子可以“合法”地单独被审问,以便警方进行各种恐吓,迫使他们归顺,提供假口供,签署放弃寻求律师权利的文件,甚至认罪。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面对案情和孩子们口供无法协调的漏洞,警察们自编自导把故事合理化,再寻找可以填补漏洞的合适角色去“完美化”案情。5名孩子在高压下,相互指控明明事先互不相识的彼此为“凶手”。在拘留室内,他们为了自己的“谎言”向彼此道歉,却也相濡以沫。
歧视能杀人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当年还未从政,就已对社会政治展现了积极的参与度,当然也包括其一贯的种族主义立场。当年案件发生后,他运用其财势,在各大报章媒体刊登广告,号召恢复死刑,更坦言针对的就是该5位嫌疑犯。在社会舆论加上有心人士的煽风点火下,5位少年和家人都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和伤害。[1]
最终真正的凶手自首,DNA也确认了该嫌犯。虽然司法证实了少年们是无辜的,但多少人因为自己的歧视可能害死5条无辜性命的行为反省?至少,特朗普至今都没为此事道过歉。而且,当DNA技术证明了5人清白,特朗普依然在竞选总统期间坚持他们是有罪的。更不要说其任职美国总统期间共和党政府对Black Lives Matter运动的镇压和对人权的无视(当然民主党也是半斤八两)。
有一次在办公室忍不住和某位同事吵架,只因对方说了一句“特朗普很善良”。在其他同事眼里,我为了“政治人物”和人争吵很“无聊”。政治不只是政治,歧视也不仅是歧视,“无聊”的背后承载的是血淋淋的无辜生命。
摘不下的有色眼镜
30年过去了,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解决了吗?
2014年18岁的非裔青年Michael Brown在未携带武器及与他人没有任何身体接触的情况下遭到28岁的白人警员Darren Wilson射杀,最终免于起诉;2015年,19岁的非裔青年Tony Robinson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因白人警员Matthew Kenny觉得他有伤害他人的嫌疑而连开7枪将其杀害,警员最后被判正当防卫,无罪释放;2016年,32岁非裔Philando Castile与其伴侣及她4岁的女儿行驶期间遇到警察截查,他主动告知警察车上有有牌照枪支,警察以误会他是通缉犯为由将其枪杀,警员最后被判无罪……[2]不久前,美国又发生了一宗非裔少年仅仅因为拜访友人时敲错门,被白人屋主认为有威胁而向他开枪的案件,幸运的是少年保住了性命。[3]
这副有色眼镜,马来西亚也不缺,光看上届大选期间各大网络媒体的留言区就足以证明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