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焦点

|
发布: 7:00am 18/05/2023

地铁

焦点

轻快铁

捷运

铁道

电召巴士

Kumpool

电召客货车

Trek Rides

【城市鐵道路線規劃/02】提供優惠、善用科技 提高公共交通使用率

报道:本刊 白慧琪 摄影:本报 陈启基

國際地鐵標竿聯盟(Community of Metros Benchmarking Group,CoMET)共有44個會員地鐵或捷運系統,來自全球40座城市,包括吉隆坡。全球各大都會,都有城市鐵道交通網絡,最早的是1863年通車的英國倫敦地鐵(London Underground),也是最早的地下鐵道交通,並於1890年就已電氣化。

ADVERTISEMENT

相較起來,馬來西亞的城市鐵道交通發展比英國晚了整整一個世紀。在東南亞,1984年菲律賓的馬尼拉輕軌最早啟用,新加坡捷運於1987年開通。

抱著“別人有我也要有”的心態來看,可能會覺得為何我國的城市鐵道交通比較落後。城市鐵道交通在巴生河流域扮演什麼角色,我國要如何推動公共交通的使用習慣?

報道:本刊 白慧琪
攝影:本報 陳啟基

捷運布城線(MRT Putrajaya Line)於2023年3月16日全面通車。近30年的歷程中,我國先建設了3條輕快鐵線,直到2017年第一條捷運線才全面開通。為什麼不像鄰國泰國、新加坡以捷運為主,馬來西亞是先有輕快鐵,再有捷運?

當城市鐵道交通網越來越密集,是否有縮短你出行的路程?(本報資料中心)

拉曼大學李光前理工學院教授賴韋伶說,根據城市鐵道交通的設計考量(需求、成本、工程和銜接)來看,一切就明瞭,“新加坡的density(人口密度)跟我們不一樣。”

垂直髮展指居住、生活、休閒都在同一棟多層建築物裡,城市向上發展,相當密集,而馬來西亞是偏向橫向發展城市,人口散佈較廣。因此,從需求考量來看,巴生河流域區在1990年代的人口密度較低,輕快鐵就足以應付需求。否則急著發展載客量較高的捷運,也可能因載客量不足,導致收益不足,影響營運成本,難以維持。

賴韋伶指出,我國與新加坡、香港的國情不同,不能用太過極端的方式如擁車證、高額停車費來改變民眾的出行習慣。

回顧我國近30年的城市鐵道交通系統發展,賴韋伶說,興建一條路線,首要目的是為了緩解當下的交通情況。而每次設計新路線,也得回顧原有的路線,擴大服務範圍。例如1990至2000年代,輕快鐵線經過安邦、武吉加里爾一帶,來到2010年代,市郊人口增長,捷運因此開到加影。

“我們可以看到,沙亞南、蕉賴、加影,慢慢地人多起來可以支撐這條路線的時候,我們(路線)才connect(連接)過去。”她說,當不同的路線交織成鐵路網,就表示服務的範圍變大了,而民眾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幾率也會提升。

從英文Mass和Light來看就能明白,捷運(Mass Rapid Transit,MRT)與輕快鐵(Light Rapid Transit,MRT)的差別在於量。捷運車廂寬敞,載客量較多,輕快鐵相對窄小。

  單軌列車
(Monorail)
輕快鐵
(LRT)
捷運
(MRT)
載客量
(乘客/每小時)
5000-3萬 1萬-3萬 5萬
站點間距
(公尺)
500-800 500-800 800-1000
建設費用

站點設立:根據現場空間、地質、人口密度、可達性調整

賴韋伶分享十幾年前做過的研究,調查民眾在鐵道交通和巴士之間如何抉擇。結果在預料之內,民眾普遍傾向使用鐵道交通。因為,城市鐵道是分開獨行的,依據表定時間行駛,肯定比巴士來得準時,自然較受歡迎。

捷運布城線。(本報資料中心)

不過,城市鐵道交通的限制在於無法覆蓋所有地區,不可能達到真正的近在咫尺。“我們還是要考量成本,站與站之間要有一定距離,不可能每100公尺就設一個站。”一般上,輕快鐵的站間距離是500至800公尺。

設站時當然還需根據現場空間、地質、人口密度、可達性(accessibility)等調整,站間距離可能會拉長至1或1.2公里。例如,A站預設一般人騎腳車就能到達,那它服務和承載的範圍將預設為方圓3公里;B站預設停車轉乘(park and ride),那麼大部分搭客可以開車抵達,服務範圍可以更廣到方圓7公里。如果預設有接駁車服務,那可以再擴大範圍至10公里。


靈活應用科技,為乘客最後一哩路提供便利

今年2月份交通部長陸兆福曾透露,政府立定公共交通使用率的目標是40%,目前卻不足20%。對此,賴韋伶認為,冠病疫情多少影響了民眾搭乘公共交通的習慣,擔心自己曝露在染疫的風險中,原本搭公交的通勤族可能改以自行開車。第二,在沒有控制城市車輛數量的情況下,隨年輕人口增長,每年新上路的車輛也會變多。“那麼交通模式這塊大蛋糕要怎麼分?多少是公共交通?多少是私家車?”

賴韋伶認為,巴生河流域區的公共交通可以城市鐵道交通網為主,巴士路線為輔。(本報資料中心)

賴韋伶點出,新加坡和香港兩座城市的公共交通非常發達,是因為還有其他政策推動。例如,香港的油價和停車費非常昂貴,相比之下馬來西亞購買一間住宅單位還附送兩個停車位,有利私家車上路。另外,新加坡推行擁車證制度(Certificate of Entitlement,COE),政府每年管控可以上路的新車,算是從源頭就截斷、減少私家車使用,鼓勵使用公共交通。

“不過如果你要在馬來西亞落實,我們會很辛苦。”賴韋伶點出,這些政策有些其實與我國汽車製造業相沖突,而香港和新加坡都沒有出產汽車。“所以國情不一樣,用的方法就會不一樣,我們國家應該想不要用這麼極端的方式‘逼’人家一定要用公共交通。”

近期在蒲種公主城試跑的電召客貨車“Trek Rides”。

她說,我國也並非要所有人都要轉用公交,而是鎖定上午和下午的通勤上班族。目前,我們在上下班交通高峰時段可以發現,路上很多私家車上都只有司機自己一人,如果這些人改以公共交通或共車模式上路,車輛就會減少。

“只不過,我們需要一些令人方便出行的方式,才可以讓整個系統成效。”她指出,政府推出My50公交月票,就是其中一種鼓勵使用公交的政策。但只是票價優惠並不足,還要提升鐵路交通網的可達性。巴生河流域的公交網絡可以城市鐵道交通為主,巴士為輔,那巴士系統也得跟著提升。

Kumpool電召巴士旨在幫通勤者鏈接最後一哩路。(本報資料中心)

賴韋伶指出,目前我國的捷運也有提供巴士接駁服務,但很多時候花在等待和乘搭接駁巴士的時間還比捷運搭乘時間長。她認為,科技日新月異,其實可以開發更完善和即時的應用程式,來協調共車用戶,拉近第一和最後一哩路。

例如,現已在蒲種公主城試跑的電召客貨車(Demand Responsive Transport, DRT)服務“”,不同乘客利用手機應用程式召車,司機透過系統計算路線,在最短時間內接送乘客。另外,在新山、雪隆部分地區和檳城峇六拜運行的電召巴士,雖然有固定站點,但由乘客電召,更能靈活配合乘客的時間。這些服務都停靠在人潮聚集的商業區或辦公樓,更進一步縮短乘客的步行距離。

延伸閱讀:
【城市鐵道路線規劃/01】下一站,展望發展
相關稿件:
【退役之後/01】運動員花期短,傷退後何去何從?
【地契與人文/01】不懂大馬地契制度會倒大黴
【大型工程基建安全/02】大型工程與道路齊飛 如何避免“禍從天降”?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