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一起去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时代曲演唱会。上世纪40至70年代的老歌,载歌载舞唱足两小时,有故事有情节,仿佛过了一遍我们这代人的青春岁月。
ADVERTISEMENT
演唱会从金嗓子周璇的〈夜上海〉拉开序幕,接着白光、李香兰、姚莉、刘韵、龚秋霞等上海时代一线歌手的经典歌曲串烧响起,接近尾声时还有静婷的〈明日之歌〉压轴。旧上海的万种风情尽显舞台,活像一座流光溢彩的幻城,Dama Asia,确实是一个非常用心的音乐制作剧团。
岁月如歌,时光留痕。每个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生活和历史,每个人也有属于自己的时代标签。记得日本艺文评论家川本三郎在《我爱过的那个时代》里有这么一句话:因为时代一点都不温柔,所以反过来追求“温柔”。这本书是他青春时代的告白,年轻时他曾积极参与60年代的日本反战运动,也是最早发掘村上春树的文评家之一。笔耕不辍的他,用温柔的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心情轨迹,借以对抗那个充满暴力与不公不义的时代。
人为什么喜欢怀旧?怀旧的感觉是甜蜜又温馨的,加一点点幻想与美化的成分。怀旧不仅是个体的自我意识,同时指向社会文化趋势。心理学家证实,怀旧是由我们的神经系统下达的指令,特别是音乐。我们在年少时听过的音乐会在脑叶产生强烈的记忆痕迹,不会因着时间流逝而减弱,因而觉得老歌比新歌更为动听。
再说一点村上春树。他是百分百西方音乐爱好者,早期写过《怀念的1980年代》,并以80年代为界,区分之前及之后那个充满感性又理性的时代。近年推出的《村上春树100曲》、《村上私藏——怀旧美好的古典乐唱片》作品集都是解读村上小说的音乐指南手册。在他看来,不是所有音乐都是“有趣的”,也有技巧很好但无趣的音乐。他的小说随处可以找到60至70年代不同类型的音乐,The Beatles,Bob Dylan,The Beach Boys,Simon & Garfunkel……古典的、爵士的、摇滚的、民歌及流行歌。依我来看,那些就是西方的时代曲。
听觉是记忆构成的重要因素。读过一篇有关《声音纪念品:听觉技术记忆和文化实践》的导言,原来学术界发现人们已经认识到声音对于营造记忆和归属感的重要性。因为听觉的记忆难以忘怀,越来越多人开始珍藏黑胶唱片和卡式录音带。广播是靠声音想像画面的,电台反复播放怀旧金曲,网络音乐平台利用AICG技术合成真人唱歌或复刻经典,都是为了顺应及满足大众需求。
除了音乐,照片、纪念品等也会激起我们的怀旧之情。所谓的时代标签就藏在令人怀念的时代经典里,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的,都能让我们长成那个时代的人。
相关文章: 叶蕙/此生最美的相遇 叶蕙/文明与野蛮之间 叶蕙/名为初恋的咏叹调 叶蕙/香港,你不要哭 叶蕙/村上春树的魔法棒 叶蕙/像她这样的一位作家 叶蕙/驾驶我的车 叶蕙/谁可以当网红? 香港中文版《挪威的森林》翻译者叶蕙/最好的翻译,是在读的时候没有翻译腔 短片【刚好在这里】叶蕙:候鸟再创作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