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一起去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時代曲演唱會。上世紀40至70年代的老歌,載歌載舞唱足兩小時,有故事有情節,彷彿過了一遍我們這代人的青春歲月。
ADVERTISEMENT
演唱會從金嗓子周璇的〈夜上海〉拉開序幕,接著白光、李香蘭、姚莉、劉韻、龔秋霞等上海時代一線歌手的經典歌曲串燒響起,接近尾聲時還有靜婷的〈明日之歌〉壓軸。舊上海的萬種風情盡顯舞臺,活像一座流光溢彩的幻城,Dama Asia,確實是一個非常用心的音樂製作劇團。
歲月如歌,時光留痕。每個時代都有屬於那個時代的生活和歷史,每個人也有屬於自己的時代標籤。記得日本藝文評論家川本三郎在《我愛過的那個時代》裡有這麼一句話:因為時代一點都不溫柔,所以反過來追求“溫柔”。這本書是他青春時代的告白,年輕時他曾積極參與60年代的日本反戰運動,也是最早發掘村上春樹的文評家之一。筆耕不輟的他,用溫柔的文字記錄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心情軌跡,藉以對抗那個充滿暴力與不公不義的時代。
人為什麼喜歡懷舊?懷舊的感覺是甜蜜又溫馨的,加一點點幻想與美化的成分。懷舊不僅是個體的自我意識,同時指向社會文化趨勢。心理學家證實,懷舊是由我們的神經系統下達的指令,特別是音樂。我們在年少時聽過的音樂會在腦葉產生強烈的記憶痕跡,不會因著時間流逝而減弱,因而覺得老歌比新歌更為動聽。
再說一點村上春樹。他是百分百西方音樂愛好者,早期寫過《懷念的1980年代》,並以80年代為界,區分之前及之後那個充滿感性又理性的時代。近年推出的《村上春樹100曲》、《村上私藏——懷舊美好的古典樂唱片》作品集都是解讀村上小說的音樂指南手冊。在他看來,不是所有音樂都是“有趣的”,也有技巧很好但無趣的音樂。他的小說隨處可以找到60至70年代不同類型的音樂,The Beatles,Bob Dylan,The Beach Boys,Simon & Garfunkel……古典的、爵士的、搖滾的、民歌及流行歌。依我來看,那些就是西方的時代曲。
聽覺是記憶構成的重要因素。讀過一篇有關《聲音紀念品:聽覺技術記憶和文化實踐》的導言,原來學術界發現人們已經認識到聲音對於營造記憶和歸屬感的重要性。因為聽覺的記憶難以忘懷,越來越多人開始珍藏黑膠唱片和卡式錄音帶。廣播是靠聲音想像畫面的,電臺反覆播放懷舊金曲,網絡音樂平臺利用AICG技術合成真人唱歌或復刻經典,都是為了順應及滿足大眾需求。
除了音樂,照片、紀念品等也會激起我們的懷舊之情。所謂的時代標籤就藏在令人懷念的時代經典裡,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的,都能讓我們長成那個時代的人。
相關文章: 葉蕙/此生最美的相遇 葉蕙/文明與野蠻之間 葉蕙/名為初戀的詠歎調 葉蕙/香港,你不要哭 葉蕙/村上春樹的魔法棒 葉蕙/像她這樣的一位作家 葉蕙/駕駛我的車 葉蕙/誰可以當網紅? 香港中文版《挪威的森林》翻譯者葉蕙/最好的翻譯,是在讀的時候沒有翻譯腔 短片【剛好在這裡】葉蕙:候鳥再創作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