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艺文

|
发布: 7:55am 22/05/2023

剧场

日本导演

小池博史

剧场

日本导演

小池博史

叶伟章/剧场里的空间魔术师──专访当代日本导演小池博史

作者:叶伟章

叶伟章/剧场里的空间魔术师──专访当代日本导演小池博史

毫无疑问,是当代导演里大师级人物。我多次提过,1998年在台北看过他的《春昼》后,从此打开我在剧场里的另一扇门,让念戏剧的我对表演艺术有了全然不同的眼界,也影响了日后创作风格。

ADVERTISEMENT

1956年出生的小池博史,素有鬼才导演的称号,他的作品意象繁复、极富创意,日式美学风格下,隐藏了许多他对社会现象的解读与符号。

小池博史毕业于一桥大学,主修社会学。高中时的志愿是成为建筑师及爵士乐评论,上大学的前一天因为看了意大利导演费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电影《阿玛柯德》(Amarcord)而改变了想法、爱上电影。当时友人与他说:“电影和剧场差不多一样。”这是他踏入剧场的契机。

逆境中创造价值

1982年,他与同学成立了タラフマラ(Taraumara)剧团,1987年易名为パパ‧タラフマラ(Papa Taraumara)。我一直以为, 当年的剧团是小池博史的全职工作。“不可能全职,在日本很难,我当时靠打工为生,做了很多不同的工作。”他说。

叶伟章/剧场里的空间魔术师──专访当代日本导演小池博史

随着日本经济起飞,日本的文化输出也多了许多管道。1991年,Papa第一次受邀到英国的日本艺术节,此后即邀约不断,截至目前为止,小池博史的作品已在42个国家演出,跨国合作的作品则有17部。2011年,Papa剧团解散,我对此一直很好奇。“该年3月11日,东日本发生了大地震和大海啸,这是自然灾害,是无法控制的,但许多日本人都因此而觉得需要改变生活。当时的我也自问,如果一切从零开始,我可以做什么。”

小池博史说,这场灾难的影响很深远,至今仍有很多人无法回去故乡。

叶伟章/剧场里的空间魔术师──专访当代日本导演小池博史

剧团解散后,他成立了Bridge Project,以个体户的形式重新出发、继续创作。“由于只有我自己一个人,因此很多想法更容易创造;但也因为只有自己一个人,执行上会变得更困难。”他说。

感性与理性的创作

小池博史近期最受瞩目的计划,莫过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的演出了。这部作品融合了亚洲多国的传统舞蹈、戏剧、美术、音乐以及影像等元素,制作期从2013年开始直至2021年,历时9个年头,共有8个演出片段。合作的艺术家来自不同的7个国家,制作地点分别是柬埔寨、印度、日本、印尼、泰国5个国家,并曾于10个国家公开演出,引起了极大反响。

叶伟章/剧场里的空间魔术师──专访当代日本导演小池博史

2021年8月21日至23日,《摩诃婆罗多》于东京上演了“完整版”,演出历时6个小时半,并动用了7台摄影机录制成电影版,惟电影版目前并未公开贩售。

提起《摩诃婆罗多》,自然马上会想起剧场界里举足轻重的世界级导演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他曾于30年前导演这部经典印度史诗,演出时长9小时,蔚为轰动。

小池博史的《摩诃婆罗多》,与彼得·布鲁克的有何不同呢?他笑着回答:“彼得·布鲁克是西方人,用的是西方人的逻辑思维;我用的是舞蹈、动作、音乐等元素,是很东方的方式,是属于感性的。如果用左右脑的使用来比喻的话,我的作品是以右脑为主的。”换言之,小池博史的作品更着重于感受。

叶伟章/剧场里的空间魔术师──专访当代日本导演小池博史

叶伟章/剧场里的空间魔术师──专访当代日本导演小池博史

是的,感受。以个人经验看小池博史的作品,重点并不在于故事线,而是演员身体与内在连接,视听冲击下的震撼,空间里如魔术般变化,是剧场里无法被取代的体验感。

而在这感性操作的背后,却是导演理性的编排,这点从他对时间与音乐的控制可见一斑。小池博史,是典型感性与理性并重的创作者。

时间‧空间‧身体

小池博史的作品一直难以被定位,依稀记得上世纪90年代在台北演出时,评论员将其定位为新兴形态的“表演艺术”;网上资料则多称为“舞蹈剧场”,也有人认为实验极强。他本人又如何看待呢?“我不会定位自己,所有的戏都需要有实验元素,那是基本,所以我也不会说自己是实验剧场。”

叶伟章/剧场里的空间魔术师──专访当代日本导演小池博史

看小池博史,不期然就会想起亚陶——“残酷剧场”创始者,强调导演的调度功能、演员在舞台上身体与声音的运用,主张仪式性,并把文本的发挥降至最低。以上理念,似乎都与小池博史不谋而合。与小池博史谈亚陶,他显然极为认同这位来自法国的剧场先驱。他认为,剧场就是“时间、空间、身体”的艺术。

小池博史对剧场的看法与理论,在2017年出版的《新·舞台艺术论》里都有详述,遗憾的是,目前似乎未见中文译本。其著作尚有:2013年《からだのこえをきく》(倾听身体的声音)、2018年《夜と言叶と世界の果てへの旅》(夜与语言与世界尽头之旅)等。

“一般情况下,创作者在35岁以后就不太发展,会一直重复自己的风格。但我想成为冒险家,想要持续尝试、做我所没做过的。”今年67岁的小池博史说。于是他的创作之旅,仍在续航。

更多文章:

西北孤鸟/改名还是不改名?一场官民之间的戏剧冲突
谭宝婷/探索人性微妙的情感世界──陶泥凋塑艺术家曹涵凯
吴伟才/画笔记录的大探索时代 
西北孤鸟/沉郁狂躁怪诞玄妙──赏析《重新开始》 
郭碧容/新诗与剧场的两次相遇──剧场导演庄雄伟 
唱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让歌曲赋予独特的味道——《域韵声海 Voyage 2023》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